中学华文师资面对10年内每年有上百名教师退休的挑战,该怎么做才能撑过大马华文教育正在面对的这个大关卡?
接受访问的教育界人士一致认为必须从根源解决问题,那就是教育部统计师资的方式,进而确认全国中学实际缺乏的教师人数。
ADVERTISEMENT
唯有正确地看见问题,才能准确地解决问题,政府相关机构及民间组织也才有可能齐心合力,多管齐下地确保华文教育的完整延续。
本报整理了受访者所提出的建议,当中包括重启教师教育学院(IPG,俗称师范学院)的中学组师训班、推出创新机制,如流动教师等。
林汶珊:应重开中学华文组师训班
大马国民型华文中学校长理事会主席林汶珊建议,重新开设师范学院的中学华文组师训班(PSM/PC)。
她指出,以前的师范学院有开设华小组师训班(PSR/PC)和中学华文组(PSM/PC),但是如今只有华小组。
“倘若开设中学组,5年后,我们肯定就有一批又一批年轻有为的中学华文老师生力军,他们至少有25至30年的服务期限,一连三五年,大可减少中学华文师资荒的问题。”
吉隆坡教育局华文科前督学彭德生也持同样意见,并认为应让中学组与小学组的学生一样,都能以大马教育文凭(SPM)成绩申请,且在毕业后直接被吸纳至政府学校。
师范学院有能力培训中学师资
然而,师范学院目前有能力培训中学师资吗?答案是,有!
接受访问的师范学院讲师说,自师范学院20多年前与苏丹依德利斯教育大学(UPSI)明确分工,前者专注小学师资培训,后者专注中学师资培训后,师范大学就鲜少开办培训中学师资的课程。
直到去年10月,师范学院在教育部的指示下,接收了一批中学合约教师。他们是教育部在一次性招聘计划下所聘请的教师,由于不具备教育专业的背景,因此必须通过师资培训,才能转正成为正式教师。
这是由师范学院开办的大学生教育文凭课程(PDPP),前身是毕业生小学师训课程(KPLI)或毕业生中学师训课程(DPLI),或俗称的“假期师训班”,是许多合约教师或临教成为正式教师必修的课程。
接受访问的师范学院讲师指出,去年10月,全国共有24名中学华文合约教师参与PDPP,分别在3个院校上课,即柔佛新山(7名学员)、彭亨立卑(12人)和砂拉越美里(5人)。
这些学员包括来自厦门大学、拉曼大学、马来亚大学等,皆有中文系学术背景。
PDPP按指示培训没直接招生
不愿具名的讲师说:“我很惊讶全国才这么少人,蛮可惜,也是浪费师资的,因为一班才7人、5人,但是花的时间是一样的;我们有足够的讲师可以培训更多人。”
他指出,师范学院一个班级最理想的学生人数是20人。他坦言不晓得学员少的原因,因为师范学院PDPP只是按教育部的指示进行培训工作,并没有直接招生。
他披露,师范学院在拟定课纲时,已分别拟好小学和中学的内容,只是一直以来都以培训小学教师为主,只有在教育部认为有需要时,才让师范学院也培训中学教师。
换句话说,师范学院现在就具备培训中学师资的能力。
其他建议还包括:
⚫一人服务数所学校 “流动教师”取代母语班
彭德生建议设立“流动教师”制度取代母语班的方式,以便一名教师能够成为特定范围内数所学校“正式但半固定”的华文教师。
“例如某个地区的华裔较少,该区域多所学校的华文班都只是两三班,那么就可以派一名流动教师到这几所学校服务。”
他指出,由于教师需要服务不同的学校,因此必须圈定特定范围,如不可超过20公里,以方便这名教师的走动。
“流动教师和母语班教师最大的分别是,流动教师等于是半固定在这几所学校,校方可以将华文课编入正课时间表,这就会带来很大的不同。”
新机制可套用国际语言科
他坦言,新制度必定有许多细节需要一一敲定,如这名教师的职业规划、评估与升级制度和福利等。尽管需要花时间和经历去妥善制定,但是长久来看,此制度利多于弊。
“一旦制定好流动教师的机制,其他科目如淡米尔语、日语、法语等额外语言或国际语言科目也能套用,这也符合教育大蓝图里鼓励学生掌握第三语文的目标。”
⚫缩短等待受聘过程 教部应吸纳依大毕业生
接受访问的教育界人士皆认为,教育部每年没有固定吸纳依大毕业生,是造成中学华文师资无法填补的原因之一。
这也是依大与师范学院明确分工后最大的不同,因为师范学院的毕业生将全数被教育部吸纳成为小学教师,依大毕业生则需等待教育服务委员会开放招聘,才提出申请和参与面试等。
有者很快受聘,有者则等上一两年。
彭德生说:“现在欠缺中学华文教师,而依大的学生就是受训中学华文,且拥有教育专业资格,在这两个条件都符合的情况下,应该有别于教育服务委员会(SPP)聘请其他申请者的管道。
“这是让依大生和师范学院生的身分做一个等同,唯一的分别是,政府没有提供依大生学费全免和每月津贴,因此学生有权不申请成为政府教师,但教育部必须是主动向他们开放录取才是。”
若教育部能在学生就读的最后一年或最后一个学期时,便主动开放录取,甚至直接启动面试程序,不仅能减少毕业生流失到私人界的几率,也能缩短学生等待受聘的过程。
⚫减培训成本留人才 直聘高等学府中文系生
林汶珊建议教育部与高教部合作,直接征聘本地公立与私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生成为中学华文教师。
她认为,此举能减少培训成本,并且留住专才。“不然越来越多本地中文系大专生到新加坡、澳洲、越南、泰国等国家当华文老师了。”
建议中文系生兼修教育专业
彭德生则建议让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兼修教育专业,这能缩短目前学生须在完成4年的本科课程后,再修读1年教育文凭的时间。
此外,师范学院的讲师指出,目前也有第三方透过教育部与该学院合作,以协助培训师资;各大专学府的中文系是否也能效仿此做法,以便学生有机会到师范学院参与师培课程?
“师范学院的宗教科有这样的情况,例如宗教局跟教育部协商,经费是由该单位出,培训的课程就由师范学院提供;此外,幼儿园教师也有。”
⚫鼓励年轻人执教鞭 提高SPM及STPM华文科报考率
许多组织如关怀母语运动委员会、大马国民型华文中学校长理事会、大马中文促进会、大马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教总和董总等,都积极举办宣导会与讲座,鼓励更多学生报考华文和选择教师行业,并协助减少学生对申请成为教师与参与面试的困惑。
鼓励学生报考SPM华文科尤其重要,因为目前要成为中学华文教师的管道,无论是到依大修读中文教育学士课程,或到其他高等学府修读中文系,之后再加上教育文凭课程,均要求申请者在SPM华文科上考获一定的成绩。
同时,若要进入本地公立大学,STPM成绩便扮演了关键角色,且要成为作育英才的中学教师,无论是依大的教育课程还是马大的教育文凭课程,都对STPM的累计平均绩点有更高的要求。
然而,选择STPM作为升学管道的学生,尤其是华裔学生的人数逐年下降,报考STPM华文科的人数近年来更跌至300人以下。
潘碧华:STPM华文科成绩可增入学机会
马大中文系主任潘碧华博士说,除了特定的理科课程,公立大学大部分学院都不计科目地根据学生在STPM考获最高分的4个科目成绩来进行筛选和录取。
她说:“许多人误以为华文科不算分,其实不然,是根据4个最高分的成绩。如果其中一科是华文,考得好,实际上可以帮助提升入学的机会”
华社也有STPM华文很难考的迷思,然而在2022和2021年,华文科考获A或A-的学生达26%。
若教部不正视
民间组织难使力
中学严缺华文师资的危机迫在眉睫,社会人士与教育组织数十年来不断促请教育部正视与解决,却迟迟看不见显著的改善,而自主地发起许多计划与措施。
然而,这些民间活动所取得的效果,在没有得到教育部从根本上解决师资标签与培训系统问题的情况下,显得非常有限。
中学华文是否严重缺乏师资?大家心里有数,教育部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的意愿,将直接决定此问题在未来10年内的严重程度,以及大马华文教育往后的命运。
备注:数据取自大马考试理事会(MPM)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