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拍摄杀青以后就交到最后阶段,后期制作。有点难想像,紧锣密鼓的拍摄期间其实是东拍一点西拍一点,最后交由剪接师“还原”成流畅的故事。那些在绿幕前打斗,伸手就能出Power的电光靠后制补上;那些感动到观众一起落泪的背景音乐也在这时添上。
本地资深剪接师麦智中形容,就像导演、监制心中列好菜单后去买菜,剪接师从一大堆食材中捡出适合的。“导演要清蒸,但你看到那个鱼不新鲜,你就要想办法啰……”
ADVERTISEMENT
听麦智中讲故事,声情并茂。他说,平时跟导演、监制开会讲戏都是这么表达,才能跟他们确认片中机器人长出武器时要发出怎样的声音,或打斗时的慢动作带来怎样的感觉。
他是影像后制公司iceberg Post的后制总监,也是马来西亚华人影视协会副秘书。入行30年,从90年代HVD电视剧做起,《我主王朝》就是他的剪接作品,第一部电影作品则是《Phua Chu Kang》。
他又绘声绘影说起让他颇有成就感的作品《大英雄小男人》。单看现场拍摄的素材,拍得好像MV(音乐影片),演员一挥一舞转来转去,那里飞来一个物件,他又要闪这闪那。“如果不懂剪接的人是看不懂他在做什么的。”
《大》的武术指导是来自香港的马玉成(也是影后杨雁雁的丈夫),要求很高。当时映后麦智中小心翼翼询问意见。没想到对方赞好,只说有一部分若慢动作处理会更好,让他放下心中大石。
麦智中坦言,做剪接就是一直剪,不知哪天就会突然开窍。他自许要做到不被导演改为止。
怎么说呢?把故事剪得顺应该算是第一步,再精益求精下去,演员的眼泪要在讲什么对白的时候掉下,都是剪接师要考虑的。“所以新人来我都不会骂,我会问他为什么这样剪?我要听他们在想什么,从他们的想法分析,他才有机会进步。”
“不想被他们的思维绑住”,剪片不看剧本
麦智中坦言,他剪接时是不看剧本的。论电影,他认为编剧和导演是最清楚故事的人,然而拍摄过程中导演的想法可能有变,拍出一堆他脑中的想法和素材。
“我不看剧本就是不想被他们的思维绑住。”麦智中说,剪接师就是一张白纸,一场一场戏剪下来一定要有纹有路,要有逻辑。除非有些镜头是特别有意境的,他才会去读一读剧本,看看要制造出什么氛围。
通常,麦智中会在电影杀青后两三周内剪出剪接师版再给导演过目,期间也让导演抽离,再用新的眼光看待粗剪版本。导演同意后,再三修饰,越剪越细腻,最后再给导演、监制和出品人看,大家同意后就Lock the picture,定剪。
后制各司其职,成就一部电影的诞生
定剪之后,调色、后制特效、音效和配乐就可以同步开工了。“所以lock pic以后就不能动了!”麦智中解释,电影每秒有24格,少一格所有的对白和嘴形都对不上了。再细谈颜色、特效和声音,虽然属于后制工作,但其实也需在拍摄前事先沟通好。
先说颜色,后制调色主要是统一电影的色调,例如在马来西亚四季如夏,户外戏的色调不能太蓝太冷。如果片中角色是色盲,他看到的世界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后制调色就负责把色盲眼中的色彩调配出来。
拿火场的戏来说,要做到真也需后制特效帮忙。麦智中认为,最好的做法是一半真一半假,即拍摄现场真的放火,后制再把火势做得更大。这些特效都必须在开拍前与导演、美术和动作设计协调,讨论出符合预期效果及成本预算,也保障到拍摄人员安全的方法。
再来是音效及配乐。爱上电影院的朋友一定体验过,车声、雨声有远近之分,这些都靠录音室和音效师设计,带给观众更写实的感受。剪接师也要对音乐敏感,预留空间给配乐,才能好好铺陈和堆叠情绪。
等到画面、特效、声音全都做好,汇出最终母版。麦智中的工作室有大银幕、音响和沙发,就像是电影的“产房”,率先给导演、监制和出品人观赏。一切没有问题,就汇出成“DCP”(Digital Cinema Package,数位电影封包),送至电影院等待播映。
相关报道: 【电影幕后01:造梦人】监制郑雄城/电影幕后环环相扣,要选对的人一起来造梦 【电影幕后02:造梦人】监制姜志昂/电影幕后核心人物──管钱管人管进度,为电影台前幕后把关 【电影幕后03:造梦人】服装造型师Elaine妈/为戏而生,每件戏服都有自己的角色故事 【电影幕后05:电影院】走进神秘的电影院幕后──看一部电影,就像看一场科技大战 延伸阅读: 【特技人/01】龙虎武师,用生命演出的无名英雄 【特技人/02】以命相搏,与死神的距离只有0.1秒 【特技人/03】生死一瞬间,有些钱不该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