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边缘评论

|
发布: 7:00am 03/12/2023

安焕然

边缘评论

肉骨茶

福建虾面

福建炒面

安焕然

边缘评论

肉骨茶

福建虾面

福建炒面

安煥然教授.“福建三絕”之肉骨茶

福建“三絕”美食就是:福建炒麵、和福建蝦面。

ADVERTISEMENT

新加坡肉骨茶就只是白胡椒湯嗎?不是的。事實上肉骨茶的多元發展有其演變的過程,斷不能草率說馬來西亞肉骨茶就是藥材味濃重的黑色茶湯,新加坡就只是白胡椒湯。

讓文獻說話吧!就手頭上的舊剪報搜索,提及肉骨茶的中文舊報章,戰前只有三份,即1934年追記1925年新加坡駁船碼頭搬運苦力有能力吃肉骨茶之事實,以及1938年和1941年南馬柔佛居鑾抗日籌賑婦女部義賣肉骨茶的剪報。而第四份剪報則是戰後初期,1949年6月13日《南洋商報》刊載洪錦棠的一篇文章〈福建炒麵肉骨茶〉。洪錦棠是馬華報人,戰前已是南洋商報記者,戰後更是該報社編輯部負責人,曾擔任採訪主任。洪錦棠擅於書寫報導文學和雜文,祖籍福建南安。以其籍貫及媒體工作者的身份,想來對當時本地新馬福建人的生活作息相當熟悉。他在上述文章開頭即說新加坡在“數十年前,此間閩籍同僑有一句口頭語:‘米食振成,紅煙廣恆’。”意即當時振成號之青鷹標白米和廣恆號之鹿標紅煙,同等著名。這是指當時“日常所需要之食飯和吸菸。”

接續,該文指說在當時尚有一句街知戶曉的口頭禪:“福建炒麵,潮州粿條,海南咖啡,客人釀豆腐。”這是“關係食之問題”而言。可窺各方言群的一些美食已打出名堂。但洪錦棠也指說戰後之“潮州粿條已不及昔日之著名”,“福州人之業炒粿條者日增”。而海南咖啡在戰後雖為數不少,但福州人新開設的咖啡茶室在新加坡也“多至數百家”,有後來居上之勢,而且福州咖啡店“裝璜華麗”。至於客家釀豆腐,“只有客家人及準客家食之,其他同僑食之甚少,故不足以道”。然而福建炒麵,“仍與昔日同握牛耳”,“且晨早增加一種肉骨茶,晚間增加一種福建蝦面,堪稱三絕”。

洪錦棠在文中指說的福建“三絕”美食就是:福建炒麵、肉骨茶和福建蝦面,並對1949年新加坡的福建肉骨茶有詳實的記述。他指說新加坡早期的肉骨茶店主要集中在大坡。到了1949年,售賣肉骨茶的,在大坡有廈門街福民茶室、馬車街茗珍、大門樓內泉吉、老巴剎有數家,玻璃後一帶亦有數家,新巴剎二三家,文說這些肉骨茶“各有其妙處”,想來各家肉骨茶店的煮食和配方各有特色。

洪氏一文還指說吃肉骨茶時的茶飲是代衝代斟,但福建閩僑一般會自泡自斟,並“以肉骨茶沉油炸粿,誠有一種特別風味”。很經典的寫出用油條浸沉肉骨茶湯裡的飲食習慣。而且“食之者多為高尚之茶客,晨早邀友,此味最佳。”由此可窺戰後肉骨茶已走向高檔之消費,主要是“高尚茶客”之早餐。

就“福建三絕”來說,福建蝦面多是“每於午夜前後”,屬於吃宵夜而已。而“中午仍屬福建炒麵”,是當午餐,或“加一盤蒸魚,非中等以上之茶客,實無法食之”。但相較肉骨茶,後者如前述則是“食之者多為高尚之食客”,檔次更高。想來戰後的肉骨茶已與戰前1920、30年代煮賣給碼頭搬運苦力食之,在生活檔次上或已是不同。今人不理解過往肉骨茶與苦力的關係是可以理解的。那是因為肉骨茶的煮食售賣有了轉型吧!

洪錦棠〈福建炒麵肉骨茶〉還透露一則重要訊息,那就是他在文中清楚寫說:“查此肉骨茶,注重上等豉油,煮之時間亦須研究”。這“豉油”不管是生抽還是老抽,煮食之時既然要“注重”其“上等豉油”,其湯色照理推想自然就是色黑,而不會是今天在新加坡普遍看到的白胡椒湯。至於新加坡的白胡椒肉骨茶湯是怎樣來的?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有待考究。只能說肉骨茶的發展有其多元和在地之變化。沒有誰的好吃、誰的不正宗,而是“各有其妙處”,各有支持者。但可以確認的是,即使在戰後初期(1949年),肉骨茶是堪稱“福建三絕”之一,很明顯肉骨茶與新馬福建人飲食文化有密切關係。而且早期的肉骨茶湯顏色因其“注重上等豉油”煮食,應是偏黑的。至於肉骨茶又分福建式和潮州式肉骨茶,那是後話,就留待下篇再說吧!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