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年轻一代仍有人有志做个好教师,重点是教育界如何召唤及留住他们。
如果你是华小生,在求学生涯中,大概曾遇上几位临教。临教可说是大马华教特有的“文化”,尤其是在八、九十年代时期,几乎每间华小都有临教。也有不少人在中五或中六毕业后,申请当临教。
ADVERTISEMENT
在我念小学三年级时,班上来了位女临教,代课短短几个月,却让我铭记至今,她就是林丽娜老师。
当年二十多岁的林老师,据说是校长的远方亲戚,因学校师资不够,被校长请来救急。林老师虽是临教,却很尽责,认真教书之余,也常说些有趣的故事,还送学生益智读物。
班上有位智力稍逊的同学,科科考零分,许多老师都放弃了他。林老师却格外关注这位同学,每天为他额外补习,细心教导,可惜成效不彰。
有一回,林老师也许是过于失望,当众掉了眼泪。但她拭干眼泪后,又继续耐心教导那位同学。
几个月后,林老师离开学校,3年后,她又以临教身分,再度回校,直至我小学毕业。至于她日后有没有转为正式教师,已不得而知。
林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临教在华小教育里头,是重要的一环,她们充满热诚,也可以春风化雨。
然而,林老师的例子也同样告诉我们,年复一年,华教严缺师资的问题没获改善,还日趋严重。别说正式教师,现在恐怕连优质临教都难求了。
而且,除了华小,政府中学华文科教师也同样青黄不接,未来10年,将近一半华文教师将退休,但新血却严重不足。教长法丽娜在此刻发表“师资足够,未来5年无需培训华文和淡米尔文师资”的言论,难免引发非议。
虽然正副教长及时灭火,教育部也宣布成立特委会,全面探讨和解决华教师资问题,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华教师资课题必须有权宜之计,先填补眼前的空缺。
目前,现有的临教必须参加假期师训班课程,以及通过教育服务委员会面试,才能成为正式教师。
然而,临教的流动性高,也不是很多人会申请转正。因此,教育部或许可以先提高临教的福利,提供他们更多就业方面的保障,并缩短受聘及转正时间,以吸引更多人踏进教界。
无论如何,不是人人都适合执教鞭。招聘和训练教师,仍要考量申请者的素质、条件及心态等,有些培训师资机构是宁缺毋滥,毕竟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大业,不可马虎。
因此,华教问题可说是陷入恶性循环。在缺乏合格教师下,许多母语班开不成,学生华语水平不强,日后不想或不敢报考华文。如果报考华文者越来越少,中学师资主要培训管道将面对学生来源问题。
这些年来,华教师资课题悬而未决,教育界普遍认为是政府的政策问题。此外,政治、种族因素,以及某些“小拿破仑”从中作梗,也是导因。
然而,除了以上因素,年轻人对执教缺乏兴趣,以及认为华文只要会读会说就好,无需精进,也是华教面对的隐忧。此外,华校还要面对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的竞争。
在时代洪流来袭,以及大马已迈入新政治形势下,华团和政治人物必须调整策略及思维,了解新生代的想法,寻找新的突破点。相信年轻一代仍有人有志做个好教师,重点是教育界如何召唤及留住他们。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