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按照一貫的習俗,和先生全家一起去孝恩園掃墓。每年的這個時候,心裡總會覺得特別安靜。清明,是一個特別有家庭儀式感的日子,和春節團圓的熱鬧隆重不同,你不由自主的會生出對生命的尊重和肅穆。
幾年前中國開始實行清明放假3天的新規,讓遠在他鄉的遊子可以有時間返回故里,祭拜先人。馬來西亞華人雖然沒有特別假期,但也一樣會擠出時間,約上平常忙工作見不到的親戚,一起紀念先人。清明,對本地華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
ADVERTISEMENT
十幾年了,我們每年都遵循一貫的路線,先去祭拜家公的父母,然後是家公,再然後是家婆的母親。每年的祭品都是根據他們在世時的喜好準備,祭拜我家公的時候,我們同時也會給自己準備一些簡餐,三代同堂圍坐在他的墓前邊聊邊吃,這樣能陪他的時間長一些,能多給他點幾根菸多給他敬幾杯酒。
讓孫子輩更瞭解爺爺
遺憾的是,我嫁給先生的時候,家公已經過世很久了,聽很多人說他是一個很正直很為華社著想的人,所以我特別喜歡聽家人們聊他生平的故事,在心裡,我也通過大家聊的碎片拼湊出了家公的樣子。做事剛直有決斷、有擔當,不喜歡開玩笑,對家婆鶼鰈情深,但也要求很高,一直惋惜家婆生的孩子不夠多(媽媽呀,先生兄弟姐妹5個還嫌不夠多……)想必他一定是一個很愛孩子的人。家婆每每聊到家公,都會聊起家公的節約,那時候剛有高級咖啡店,家公喜歡喝咖啡但不捨得在外頭喝,總覺得浪費,再想喝也會忍到回家泡速溶咖啡,有鑑於此,我們每年的祭品都會買一臺咖啡機燒給他。在天上的他看到我們圍坐一起,談笑著他的往事,也會開心吧。
對於我們,清明這一天的掃墓,也是一種特別的團聚,讓沒有見過爺爺的孫子輩們可以更瞭解自己的爺爺,讓曾經很悲傷失去伴侶失去父親的家婆和先生,還有兄弟姐妹們能夠慢慢釋懷,也能記住家公在世時的種種,感恩這一世的陪伴。
祭拜家婆母親的時候,是我們十幾號人站得最整齊的時候,因為她是非常虔誠的基督徒,沒上過一天學不會看任何一個字,但會背聖經。所以每年這時候,不管何種宗教何種信仰,我們三代人都會整整齊齊站在一起,為她念基督教的祈禱詞:“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那一刻,沒有宗教的界限,只有對生命的尊重。
有意思的是,每祭拜完一位親人,都有一個重要儀式,家婆會拿出道教的擲茭(也稱為聖盃)打卦,如果打到聖盃,意思是先人已經收到我們的追思,就可以結束,如果不是大家就要多陪先人待一會,直到打出聖盃為止,雖是一家人卻也有各自的宗教信仰,馬來西亞多元宗教文化的包容性,就體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裡。
這麼多年生活在大馬,從未感覺到離家很遠,也許就是因為本地華人和中國人一樣,都有相同的節氣,相同的風俗習慣,也查看同一個農曆。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四大節日,全世界華人,不管在地球哪個角落都會一起慶祝。也許我們的國籍不同,也許我們的信仰不同,也許我們的政見也不同,但華夏幾千年的精神文化,仁、義、禮、智、信的教導,已經永遠存在我們的基因裡了,我們是同根同源的炎黃子孫,在這紛紛擾擾的世界裡,更應當團結在一起,把五千年文明好好的守護傳承下去。(作者稿費轉捐星洲日報希望閱讀計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