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外國不少學校越來越趨向數碼教學,學生改用平板電腦上課,愈來愈少寫字和使用實體書,彷彿擁抱數碼教學是不可逆的趨勢。
然而,歐洲瑞典在擁抱數碼教學多年後開始動搖,因為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幾年瑞典學生的識字率和閱讀能力均有所下降,專家認為這跟課堂過度使用科技有關。有鑑於此,瑞典教育部決定反其道而行,倡議課堂減少依賴科技,應把重點重新放在實體書、默讀和書寫上。
ADVERTISEMENT
其實不只瑞典有此反思,很多專家和研究都認為傳統教學無法被科技完全取代。到底為什麼傳統教學如此重要?如果要學生放下電子產品學習,這對數碼原住民的他們來說可行嗎?
報道:本刊 梁慧穎
攝影:本報 蔡偉傳、陳啟基
先不說小孩,大人不妨先問一問自己:“自從常用電腦和手機以後,是不是經常發生有些字看著很眼熟,可是當提起筆來卻忘了怎麼寫?”
因為科技的便利,現在很多課堂講義和教材都已經電子化,連報告都可以在線上完成,所以學生拿起紙筆的機會變少了,真要寫字的時候就會常常忘了怎麼寫。
也許有人說:“不會寫又怎樣?現在用鍵盤打字很方便,甚至可以用語音輸入代替打字,我們還需要學寫字嗎?”
從科學角度而言,手寫文字還是重要的,因為寫字有助於提升閱讀力,還有增強我們的記憶力、注意力和手眼協調。馬來亞大學牙醫系副主任塔立克教授解釋,在大腦運作上,用紙筆寫字和用鍵盤打字其實有所不同。手寫筆記涉及一邊聽,一邊看,一邊寫,這個動作會運用和連接大腦的多個層面,增強視覺、觸覺和聽覺的協作。
不僅如此,當我們在想一個字怎麼拼或怎麼寫的時候,其實是在訓練大腦的檢索能力。因此他說,雖然手寫筆記不比用電腦做筆記那樣省時又省事,但手寫筆記恰恰因為能夠刺激大腦的更多區域,所以反而有利於大腦的全面發育。
寫字量減少不意味寫字已不重要
不管數碼教學未來會如何發展,至少目前還沒有學校敢說提筆寫字已經不重要了。只不過如今教育專家比較關注的問題是,到底生字要重複寫多少遍才算恰當?是不是要像以前的學生那樣,同一個生字要寫滿整頁才叫識字?
自從我國2011年實行小學標準課程(KSSR)以後,很多人都覺得現在小孩的寫字量明顯減少了。這種看法不是沒有來由,但原因跟科技沒有太大關係,而是因為KSSR課綱採取“識寫分流”的教學策略,也就是將“識字”和“寫字”分開,要求識字量應大於寫字量。
為什麼要識寫分流?師範學院華文科卓越講師陳詩蓉解釋:“比方說,有些字的筆劃特別多,寫起來不容易,但如果只是要認字的話並沒有問題,那些筆劃不見得會妨礙我識字。過去還是KBSR(小學綜合課程)的時候,識寫幾乎是同步的,但這會拖慢識字的腳步,因為如果你要等到學生會寫了才教新字,那麼識字的速度就慢了,慢的話恐怕會影響閱讀。所以寫字這個部分在KSSR確實減少了,主要用意是希望加快閱讀,寫字隨後再跟上沒有關係。”
以一年級為例,根據KSSR《課程與評價標準》,一年級要認558個字,但只需要學寫283個字(可視情況靈活調整)。而那些要寫的字,老師不會要求學生寫滿整頁,通常只要求寫個三五遍就好了。
寫字量減少並不意味寫字不重要了。陳詩蓉認為,在小學階段,學生練習寫字還是有作用的,會讓他們學會筆順規則(尤指漢字)還有提升閱讀力。不過,如果要學生練習寫字就一定要搞清楚用意到底是什麼,比如幼兒如果還在學習怎麼握筆的話,大人就不宜要求他們寫字工整了。
相關報道: 【21世紀教育02】 電子化時代 紙本書仍有優勢 【21世紀教育03】 幼兒教育更需要人際互動 【21世紀教育04】 讓教育回到最初的模樣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