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業在管理團隊上使用人格測試,最普遍不過。但工具準確與否,最壞的結果會導致“誤判”,影響員工的未來發展,而受到企業喜愛的MBTI人格測試便是例子之一。
ADVERTISEMENT
報道:本刊 陳星彤
攝影:本報 辛柄耀
隨著MBTI在亞洲漸受歡迎,中韓陸續傳出許多公司徵聘優先條件,便是以MBTI作考量。一些公司甚至明文規定,唯有特定的MBTI人格才符合徵聘資格。對此,擁有心理系背景、曾在大企業擔任人力資源的盧康怡表示,若回顧MBTI測試過往的學術報告,不難發現,MBTI並不適合作為人才選拔的工具。
“MBTI的test-retest reliability(重測信度)不大穩定,你今年和3年後做測試差別蠻大的,有太多的因素影響測試結果,所以拿來做人才選拔並不準確。”
同時,在人力資源領域有20年經驗的Jerom Anthony表示,市面上有更多適用的招聘工具,例如DISC性格分析、SHL測試和哈理遜適宜性評估(Harrison Assessments)等。他進一步解釋,應聘者或許會視職缺類型而選擇性答題。
“DISC的設置會告訴測試者是否涉及偽造,MBTI純粹為了自我、個體、團隊以及領導能力的發展。”兩人均表示在西方企業中,MBTI更多用作人才發展和團隊建設。Jerom強調說:“我們不會把MBTI稱作test,而是一種用來讓我們更瞭解職場同伴的tool。”
人格測試在職場的幫助
MBTI又如何運用在企業中,協助團隊發展?Jerom為此舉出幾個例子。
“我的MBTI是INFJ,N代表直覺。當我在和實感型(S)同事交代事情,我得用更具體的輔助工具,如表格和畫圖等來傳遞訊息,他才能明白我的要求。”透過這樣的方式,職員間可以相互理解對方的個性偏好,再從中調整溝通方式。
“我們會和員工對話輔導,讓他們更瞭解彼此。如果說那個人是感知型(P),他在行程規劃上就需多練習;判斷(J)傾向的員工也能更理解P傾向者‘無法準時完成任務’的原因,或許這就是他的個性偏好。”
![](https://www.sinchew.com.my/wp-content/uploads/2023/12/20231206jdaa12_marked1701875574.jpg)
至於MBTI的人格分類,會否導致職場出現歧視或群分?Jerom表示,在早期西方的企業確實會讓員工進行MBTI測試後,分別將16型人格測試的結果寫在姓名牌子下。他不認可這樣的做法,且強調用MBTI找出所屬人格傾向,並非意味著只往自身偏好的方向前進。
“我是個內向(I)傾向者,比起應酬,我更喜歡在家閱讀等一個人的活動。但因為我從事人力資源,所以在職場上得訓練自己更外向。但獨處時,我還是可以回到最放鬆的狀態,因為性格是可以伸展收縮的。”
對Jerom而言,MBTI並非將人們歸類在某個類別,瞭解字母背後的意義才重要。“人天生就是有一些限制,有做得好的和做不好的(事情)。懂了這個道理以後,同事間或許就不會因不能完成一件事而苛責對方,因為他天生的性格偏好就這樣。”
延伸閱讀: 【認識MBTI/01】你今天MBTI了嗎?瞭解自己的“偏好”個性 【認識MBTI/03】MBTI助你輕易找到“同類” 人類群分真的那麼簡單? 相關稿件: 【橫紋肌溶解症/02】大馬特例:按摩後確診橫紋肌溶解症 【睡眠經濟/01】培養好睡眠習慣 不靠安眠藥也好眠
![close](/public/images/galleryclose.png)
![zoom](/public/images/galleryzoom2.png)
![image](/public/images/foursquare.png)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百格视频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