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0日訊)雪蘭莪州蘇丹沙拉弗丁殿下說,我國自1957年獨立達成社會契約之後,非馬來公民就不再是“外來者”(pendatang),但許多人因對此事實無知,而繼續使用這個詞彙。
殿下在接受《星報星期刊》專訪時指出,馬來統治者已接受非馬來人成為公民,因此我國不存在“外來者”。
ADVERTISEMENT
“我相信他們不瞭解社會契約,若我們理解社會契約,就會尊重彼此。
“若人民知道及明白社會契約,無論政客如何炒作種族及宗教,都不會輕易地被洗腦。”
“互惠互讓”憲法基礎
蘇丹沙拉弗丁提醒國人,國父已故東姑阿都拉曼當年前往英國為爭取國家獨立去進行談判時,並非獨自上路,而是有華人和印度人社會代表陪同前行,此外還有雪蘭莪、霹靂、柔佛和吉蘭丹州務大臣一起同行。
殿下解釋,馬來人希望馬來文成為聯邦的官方語文,伊斯蘭成為聯邦的官方宗教,而其他種族也希望獲得公民身分,同時保留他們的民族身分和語文,並信奉自己的宗教。
“這是基於‘互惠互讓’。”
殿下強調,正是社會契約中的這種“互惠互讓”元素,構成了聯邦憲法的基礎。
殿下說,許多人不曉得國家原則和聯邦憲法體現建國精神和共識,事實上這是建國時期那些國家奠基人達成的社會契約。
在馬來西亞,社會契約一詞是指不同種族就其相互權利和特權所做的艱難妥協,以及他們與馬來統治者和英國就建立一個民主、君主制、聯邦和非神權體制政府所進行的協商。
保留多元實屬好事
殿下也認為,馬來西亞必須持續捍衛其多元文化價值觀及背景,因為這仍是團結國家的力量之一。
他強調,我國自獨立以來,一直是各種文化的大熔爐。
“我相信,我們保留各民族的所有傳統和文化是件好事,它已成為一個大熔爐,為我國的文明增添更多豐富元素。
“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團結一致。
“這是為了我們的共同利益,我們要團結一致保護我們深愛的國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