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PISA报告暴露了过去两三年SPM成绩的虚实,如果一味将公共考试当成形象工程,无助于反映疫情期间的学习问题。
在近日公布的2022国际学生能力评估(PISA)中,我国学生在三大项目的表现(阅读、数学、科学)都全面下降。表面上这反映了疫情严重影响学习能力,但背后也说明国家的教育治理存有严峻缺失,学校体制对学生没有保底能力,同时还印证了大马教育文凭(SPM)成绩失实和缺乏评估效能的事实。
ADVERTISEMENT
2022年我国学生在阅读的表现,只得388分,数学得分409,科学是416,皆比2018年退步。根据2013—2025教育大蓝国,我国目标是要在2025年跻身PISA全球前三分之一行列,显然不可能达标完成。
PISA提供了一个客观指标,直接暴露我国教育品质。新加坡在各项评估都居全球第一,均领先大马超过100分。据此表现,报告指新加坡学生比其他国家同龄者,在能力上超前三到五个学年。
论者认为,PISA近年受各国教育部门重视,因为对当代教育提出新的理解视角,即教育应从掌握知识(knowledge)转变成发展能力(ability of using knowledge)。它不是测试学生的知识和记忆含量,而是提取有用的讯息,加以分析应用。大马表现低落,意味着学生缺乏思辨、分析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将长期影响国家竞争力。
我国2009年首次参与PISA,在74个国家当中,排名在五十多位。2012年参与国家65个,我国一样位居五十多名。2015年因为技术作伪不被列入统计。2018年表现略有提升,主要跟废除英文教数理政策有一定关联。数学素养是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果有语文阻碍,就不利于对概念的掌握。
不少国家在引进这项评估时,都会从中检讨本国教育问题,可是我国教育界似乎感受不强烈。首先,基础教育体制虽然不断提出各种目标与改革方向,但始终停留在灌输知识的保守模式,无助于增强学生能力,成了教改的莫大盲点和瓶颈。
这些教改方向虽提出若干行动策略,但没有带来典范转移,脑筋没有转换。行政的调整不等于宏观变革,学校教育依旧少有改变,课程分科和学习模块甚少整合重组。
其次,国内教育学界专长于教学培训,并不擅长生产政策知识,在研究选题和成果产出上,经常只偏重微琐和流行的问题,或停留在重复性的研究,如教学法(pedagogy)。许多宏观、基础与核心议题,缺乏相关讨论,无法透过研究与知识来解决教改具体问题。
我国在历次PISA中阅读素养长期落后,令人惊讶的是,当局竟然甚少认真解决阅读低落的问题。国内甚少研究阅读素养的学者可以作出贡献,反而要依赖民间团体的零星努力,才能赶上社会需要。
更严重的是,我国教育质量程度偏低之余,还落在较后段,说明教育体制连最基本的保底能力,都无法满足要求。保底能力意谓着,学生表现即使达不到高水平,至少能维持在平均程度,如果连此要求都做不到,就是缺乏保底能力。
PISA报告以6个等级来区分学生表现,我国学生在阅读和数学方面,连达到第2级水平者都不足五成,属于偏低位段。同样是普通水平的学生,也跟东亚其他国家的普通水平学生有一段落差。此外,即使处于同等的社会经济背景,我国学生也落后于土耳其和越南。
教育自主性也影响学生表现。马来西亚只有4%学生,就读的学校可以由校长承担聘用教师的主要责任(OECD国家60%)。过去四年教学条件也走下坡,我国有24%校长投诉,因师资缺乏而影响教学,同时22%校长宣称教员素质不佳。
在强调教师素质的当儿,不能忽略培训过程的有效性与专业性,这涉及我国师范院校的水平和程度。国内师范讲师普遍上对教育新兴的课题掌握不够,对宏观的教育思潮、教学模式和国际比较理解不足。至于华文独中过去四十年来没有发展出稳定的师范培训制度,缺乏规划和系统,更显得零碎。
最新的PISA报告暴露了过去两三年SPM成绩的虚实,如果一味将公共考试当成形象工程,无助于反映疫情期间的学习问题。官僚体制带来机械化和伪理性要求,以及形式主义,时常令校长和教师失去热情,最终令教育人员疲于奔命,打击育人和教学士气。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