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是我國獲得最多撥款,也就是資源極為充沛的部門,問題是撥款和資源有沒有用在刀口上。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22年國際學生評估計劃(PISA),由於冠病造成學習中斷,許多國家的評估都比之前遜色,我國在所有三個主要指標,即數學、閱讀素養和科學的評比成績均下降。
ADVERTISEMENT
副教育總監阿茲曼表示,冠病疫情造成的“學習損失”(Learning Loss)是導致PISA評估成績下滑的主因。不能否認,疫情封城鎖國,學校關閉,師生們被迫隔著電腦屏幕上課,的確帶來很大的教學困擾。疫情後不少學生無法完全重新回到之前的學習狀態,或者疫情前已經開始耽於學習,所以疫情導致的學習中斷,確有其事。
不過,把評估成績下滑完全歸咎疫情影響,未免有規避責任之嫌。畢竟參與評估的國家仍有許多成績保持一定的卓越水平。我們不能忽視其他的相關因素,PISA報告還有其他方面的訊息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
PISA報告涵蓋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和要求,在遠程學習期間,38%的馬來西亞學生每週至少一次在理解學校作業方面遇到問題,32%的學生在尋找可以幫助他們完成課業的指導者遇到問題(經合組織平均水平:34%和24%)。
在評估表現較高且學生歸屬感不斷提升的教育系統中,在遠程學習期間遇到問題的學生較少。大馬教育在MCO期間面對的種種問題,相信大家記憶猶新,當中獲取的教訓不能因為疫情過去,就選擇遺忘和忽視,下一次若不幸再面對類似狀況,必須引以為鑑。還有當中產生的後遺症如何匡正,我們必須有一套方案。
理解課業面臨困難的時間太長,會造成學生緩於學習,最後可能會就因此乾脆放棄學習。報告就指出,33%的大馬學生表示,疫情期間他們每天都通過實時虛擬課程獲得學習支持。而有17%的學生表示,學校的老師每天都會詢問他們的感受(經合組織的平均值:51%和13%)。
學生在學習上必須得到支持和關注,是任何時候都不容忽略的,無論是疫情期間的遠程學習,還是開放後回到實體學習空間的時候。幸運的是,家長們非常關注孩子在學校內是否有得到老師完善的課業輔導。從學校校長那裡收集的PISA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2年間,許多國家/經濟體參與學校和學習的家長比例大幅下降。馬來西亞的情況並非如此。
2022年,馬來西亞33%的學生所在學校的校長報告稱,在上一學年,至少有一半的家庭主動與老師討論了孩子的學習進度(42%是老師主動討論的);2018年,相應數字為31%(和35%)。2018年至2022年間,家長積極參與且關心孩子的教育進度,學生往往會表現出比其他同學更穩定或更好的成績。
同時,疫情導致的“學習損失”能不能在解封后彌補回來,教育部和校方投注了多少關注以及採取了什麼行動,至關重要。一些學校的老師經常因為各種原因缺課,許多學校更面對師資短缺的問題,這些會造成持續學習中斷的問題必須迅速解決。
PISA巴黎總部的分析專家哈葛林(Tue Halgreen)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從PISA過去的數據資料可以看出,表現好的國家,如被視為教育模範生的芬蘭,還有日本等,都有一些共通性,就是老師是一個被社會看重的職業,因此能吸引到極優秀的人才加入教學行列,有意接受培訓的要經過激烈的競爭才能成為老師;反之在PISA表現差的國家,當老師是年輕人最後的選擇。
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對待教育的心態。我們這裡另有一個現象,家長們重視孩子課業表現,惟當中有多少家長會希望孩子當老師?成績優秀且有志執教鞭的學生,學校和政府會鼓勵他們堅持夢想嗎?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哈葛林進一步指出,PISA表現好的國家,會用一切資源幫助每一個孩子完成某種程度的教育,他們不會特別把資源放在高分群學生身上,尤其在PISA表現不斷進步的國家裡特別明顯,他們重視落後的低分群學生,把他們的成績帶上來,同時帶動改善整體教育的素質。他們會同時重視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尤其是針對最需要協助的地區和學校。
教育部是我國獲得最多撥款,也就是資源極為充沛的部門,問題是撥款和資源有沒有用在刀口上。軟硬體設施同等重要,維修和保養、新建及擴建的款項須公平分配;只要是由教育部委派師資,採用國家課程綱要的學校,必須一視同仁。至於獨中和宗教學校,秉持“有教無類”,只要能夠為國家作育英才,當局就不要把他們當作政治工具,認真地看待他們的角色,給予平等資助,即是展現“昌明”理念。
PISA評估報告既然備受重視,就必須全面地看待報告,我們應該思考教育的更多層面,而不只是排名,還有數字下,可以好好探究的教育本質。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