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发布: 7:00am 11/12/2023

独立

教育

学校

社交

特殊班

能力

特殊儿

人群

团体

叶雁鸣

林子欣

【特殊儿教育/02】因为爱,所以放手──林妈妈给予女儿一生受用的能力!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黃玲玲
【特殊儿教育/02】因为爱,所以放手──林妈妈给女儿一生受用的能力!
专注在创作的林子欣。

相比起杨丽珍对吴亦森的学习倾注心力,却更重视(Shana Lim)体力和的培养。

文创园区GMBB位于吉隆坡市中心,但任室外车水马龙,一片喧嚣,充满文艺气息的室内却格外宁静,游人沉浸在各式的装置艺术、画作里,有点儿闹中取静的反差感。

ADVERTISEMENT

林子欣的画廊就在三楼,抵步时她正听着歌专注地在工作,妈妈叶雁鸣坐在她身后陪伴。

叶雁鸣是在33岁那年怀上林子欣,由于是高龄产妇,医生为她验血,报告显示仅1%的几率是唐氏儿,因此向她表示无需抽取羊水检验。

但往往造化弄人,这看似微乎其微的1%可能却发生了。

2004年林子欣甫出生,儿科医生就从她的五官察觉到有些不妥,因为唐氏综合症的患者大多数具备以下特征:下巴小、眼睛倾斜、肌肉张力差、鼻梁扁平等等,后来证实了医生的判断。

得知女儿是唐氏儿的林氏夫妇,并没有时间和多余的情绪悲伤或怨天尤人,因为小子欣的大肠连不上肛门,无法排便,所以出生第二天就面临一场手术,加上叶雁鸣沉浸在学习术后照料的忙碌,压根想不起“悲伤”,带走了“女儿是”的焦虑。

不幸中的大幸是,除了手术可治愈大肠和肛门连接的问题,林子欣的身体尚算健康,只是肺部比较弱,出门要携带的物品太多,时间成本太高,所以一直到6个月以前,都尽量呆在家里不出门。

当林子欣满6个月,身体开始痊愈,叶雁鸣也关闭自己的钟表店生意,开始频繁带她出门。

“我要她接触外面,看多一点东西,接触多外面的人,对她也是好的。”

从1岁半开始,她就将林子欣送到普通的儿童培训中心锻炼体能和肢体。当时资讯不足,她只能带着女儿走遍甲洞一带,一家家地询问说明她的情况,经过一次次拒绝后,终于找到一家愿意接收她。

无论是爬行、上楼梯、走平衡木等活动时,即使速度比其他小朋友来得慢,林子欣都会积极参与学习。

4岁开始上幼儿园,并展开每日一个半小时的感统训练,直到小学二年级。

她坦言这类型训练很辛苦,她曾在家中尝试同样的项目也没法完成,但是林子欣从不哭闹,感到疲累时仅仅望向老师,在老师的鼓励下继续咬牙坚持。

“老师说我们必须要狠下心,不能看到他们喊累就停下,否则帮不了他们。”

“如果没有这些训练,唐氏儿一般会比较笨拙,控制不了手脚。我让她从小用木筷子夹东西,训练她的眼手协调,有时她夹不到会用叉子辅助,不到3岁就能夹起鱼丸吃。”

也因此,林子欣的动作技能(motor skill)、体能非常良好,力气也很大,离不开母亲的悉心安排。

【特殊儿教育/02】因为爱,所以放手──林妈妈给女儿一生受用的能力!
叶雁鸣希望女儿如同普通人而非以特殊儿的身分融入社会。
【特殊儿教育/02】因为爱,所以放手──林妈妈给女儿一生受用的能力!
叶雁鸣将林子欣送到学校后,考虑到老师没有相关经验,所以并未离开校园以便随传随到,只是她从未让女儿知道妈妈一直在远处默默地守候着,见证她一点一点地学会怎么走入人群。

让女儿上普通班,舍学业取社交能力

所谓因材施教,这也是存在的意义。

但是,叶雁鸣在为林子欣挑选的,从幼儿园到中学的选择却倾向于普通学校的普通班而非特殊班。

她清楚知道女儿的智力水平比同龄人相差5个级别,倘若在普通班上课,将会非常吃力,甚至学习无效,可是能达到其真正目的──让女儿自小习惯于融入健全人的里,学会生活。

人类是群居动物,只要一息尚存就离不开人群,所以叶雁鸣对林子欣的学业一直抱持着佛系的态度,能跟上进度固然最好,跟不上亦无大碍,她重视的是林子欣的社交能力。

“因为我发觉我不能两个都要,她会应付不来。若是特殊班的话,老师可能会更多关注在他们的学业,社交方面可能会比较受到保护,所以我要取舍。”

普通班和特殊班在社交锻炼方面差异在哪呢?

以午休时间,孩子到食堂购买食物为例。特殊班的孩子可能会得到格外照顾,有人为他们做好安排;而普通班的学生,下课后要自己走到食堂,排队购买食物。

第一天,身边的同学快步跑到食堂,只有林子欣慢条斯理地走在后面,结果到得晚了,食物售罄了,她就没有食物可吃,第二天就学会要走快一点。

又或者购买食物不知道要排队,无心插队被骂,同班同学见此就拉着她到队伍末端排队……实际上,这一切种种皆看在叶雁鸣眼里。

【特殊儿教育/02】因为爱,所以放手──林妈妈给女儿一生受用的能力!
叶雁鸣会让林子欣尝试各种各样的活动。
【特殊儿教育/02】因为爱,所以放手──林妈妈给女儿一生受用的能力!
叶雁鸣致力于让林子欣看看外面世界,图为带着9岁的林子欣到台湾游玩。

不帮助不插手,默默推动女儿融入人群

叶雁鸣将林子欣送到学校后,考虑到老师没有相关经验,所以并未离开校园,以便随传随到,只是她从未让女儿知道妈妈一直在远处默默地守候着,见证她一点一点地学会怎么走入人群。

即使林子欣在校碰到难题,她也不会贸然插手,只待回家后才细细提醒她解决方案。

因为看似毫不起眼的日常,对于林子欣来说,全都是难能可贵的生活体验和团体生活的常识。

“因为我会觉得每一个人要接触人,如果没有这种社交技巧,她不懂几时要守规矩。”

“可能我去搭火车,我需要排队买票,这是日复一日在训练的。若是特殊班的学生,偶尔会带他们去搭火车,教他们买票,但输入性的资讯不够强。”

她希望女儿如同普通人而非以特殊儿的身分融入社会。

“对我来讲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只是他们某一方面比较弱,但是他们也有很多方面比人强,可能在这方面,他们需要很多机会去学习。但我们怎样为他们制造机会?”

从另一角度看来,于其他健全人同学而言,在尚未学会歧视和偏见之前,通过接触特殊儿了解世界和人类的多元,何尝不是另一种学习呢?

然而半年后,该小学的新任校长坚持要求林子欣上特殊班,双方交涉不果,林子欣只得转校。

【特殊儿教育/02】因为爱,所以放手──林妈妈给女儿一生受用的能力!

【特殊儿教育/02】因为爱,所以放手──林妈妈给女儿一生受用的能力!

【特殊儿教育/02】因为爱,所以放手──林妈妈给女儿一生受用的能力!
林子欣的画作。
选学校“规模小”,方便照顾

另外,叶雁鸣选择学校的另一个标准是“规模小”,主要是考虑到老师的精力分配和安全问题。

“我们也要体谅老师,有时候老师不是不想教他们,而是太多学生,兼顾不来,需要监督很多学生的课业。”

“大型的学校范围很大,如果她突然间不见了,老师找不到她,有时候我也不知道要往哪里找。”

上述的情况就发生在林子欣就读的第二间小学。

林子欣在新学校适应得很好,校长、老师和同学对她照顾有加,她亦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学习成绩和体能锻炼颇有成果。

直到小学三年级,原本小规模的华小,在迁校后扩张了,学校范围变大、学生变多,结果上课期间,她数次从后门离开课室到厕所玩水也没人发现,引起校方和叶雁鸣的担忧,决定让她停学,转向私塾、各类特殊儿中心、国际学校等等。

她感叹,有时候即便多付学费,有的学校也未必能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于是只能不断地转校。

【特殊儿教育/02】因为爱,所以放手──林妈妈给女儿一生受用的能力!

【特殊儿教育/02】因为爱,所以放手──林妈妈给女儿一生受用的能力!
林子欣的画廊。
大胆放手,送女儿寄宿学习

15岁那年,叶雁鸣和丈夫决定让女儿学习独立和习得傍身的技能,做了旁人都认为非常大胆的举动:将她送到彭亨州某家寄宿制技能培训中心,这是林子欣第一次真正离开母亲身边,尝试独立生活。

“其实我从小就教她学会自理,我还跟我姐姐说哪天万一我们先走了,只需要给她做饭就好,其他的她自己可以处理。”

“很多人说我们很大胆,我说没有办法,有时我们真的要想当我还在的时候,我可以做什么、怎样做?起码发生什么事情,我们还可以告诉她,将来如何处理。但是如果我们不在了,发生事情的时候,要怎么办呢?”

适逢碰到疫情,不定时的封城和严格的隔离政策,校方不鼓励学生回家住宿,于是在这段时间,林子欣和父母只能靠着山里不怎么稳定的手机信号保持联系,这般突变逼迫着她提前预习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让她迅速成长。

学会自己洗衣服、做饭给自己吃……“两年的培训,她整个人是不一样的,成熟很多。”

目前,叶雁鸣下一个目标是教会她理财,学会如何收钱、付钱和存钱。“她现在对钱还没有概念,花钱也很大方,有时候去楼下餐厅吃饭,带不够钱也不知道。”

“我会拜托老板告诉她,她手上的钱可以吃什么,如果不够钱的话,那就没办法了。”

相关报道:
【特殊儿教育/01】因为爱,才不会放弃──吴妈妈一路相伴,陪儿子走过迂回曲折的求学路
【特殊儿教育/03】因为爱,才会守护──女儿的安全意识,是Alicia妈妈坚守的信念

延伸阅读:
【用手说给你听/01】手语翻译员陈丽美‧为聋人“报”新闻
【用手说给你听/02】手语──邂逅美丽的语言
【用手说给你听/03】无声世界的声音,你听见吗?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24pm 25/03/2025
【如意安详】用力、用心、用情/何国忠

丹斯里古润金在2024年6月宣布捐款5000万令吉给新纪元大学学院,同一时候又各捐100万给两所大学和三所中学。几位朋友发来短讯表示敬佩,他们退休后甚少臧否人物,知我常遇古润金,仿佛要传达:华社某个角落有人因见善举而内心感动。

上有五个哥哥、五个姐姐,家里古润金最小。十三口挤在小木屋。“父亲是烧焊工人,母亲帮人割胶,家境困难,天天早起,小学时用一小时派完80份报纸后方上学,中学时为免学费,担任图书管理员,放学后留校,傍晚才回家。”

其父在他12岁去世,母亲在他高中时去世,升学不可能,进入社会是唯一选择。三十多岁时用多年积蓄,到中国做生意,以祖籍地中山为基地。

光阴似箭,枝枝节节省略。他和朋友开创完美集团,2024年6月在吉隆坡举行30周年纪念,一万名员工及伙伴同一时间到马来西亚,空前人数让旅游部喜出望外。

无缘正规的高等教育无妨,社会大学的磨练一样可以发光发热。古润金在企业界表现标青,难得是心中有自我也有他人。他说:“在事业稍微起色后,我决定投身公益事业。”截至2025年1月,完美公司在中国捐助总额超过10.9亿人民币,在马来西亚他特别关注独中和民办大学。铿锵有力的话是:“我们这一代很多人没有机会受高深教育,但是我们会确保下一代路子走得顺畅,更有信心。”

不只亲戚受惠,外人一样涵盖在内,个人遗憾转化成动力,大我情怀不言而喻。《论语·学而》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可以一引。“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孔子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不够,理想社会是“贫而乐,富而好礼”。好礼包含秉承文化传统,实践良好的价值观念。

待人处事 不忘初衷

古润金时常提孙中山、陈嘉庚及陈六使,超越一己的精神资源推他向前。企业家的内在升华值得注意,前仆后继构成一条有意义的价值衔链。《吕氏春秋》提供一个正能量故事。在外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众多,国君下令有赎奴隶者,可向国库报销赎金。子贡赎人,不要补偿,以为居功不受禄是美德。不料老师孔子持异议,他认为报销程序并不损个人名誉或行善动机。孔子认为像子贡般富裕者不多,不愿报销举止若成榜样,为奴隶赎身者必然越来越少。孔子提子路曾救意外落水者,被救者以牛相赠,子路没有拒绝。此事一传开,鲁国人后来都勇于搭救落水者了。意思是广为流传的行径会影响民间思维。

2019年在中山举办的完美公益影像节,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赵阳发言时以“用力、用心、用情”形容古润金为人,古润金对公益事业的持续精神让他感动。赵阳发言时间不长,可帮他进一步说明其中含义:要将企业做好,必须经过一番努力。用心就是用脑,做事要有策略,要有方法。用情,指真诚,待人处事,不忘初衷。

我借几位在大学担任行政工作的学弟学妹之便,举办以“情在马来西亚”为主题的研讨会,古润金从中山回来开幕,“用力、用心、用情”让我想起学者在书房或研究室工作处境,成功的学者一样贯彻相同主张,不努力不可能出现好的研究心得。不用心则成果矛盾百出,害人误己。不用情则动力全无,路不可能走远,也不能发挥影响力,贡献苍生。

参与“情在马来西亚”研讨会资深学人很多,比我年长且默默付出的学人包括丹斯里蔡贤德、陈忠登医生、林水檺老师、文平强主任、陈志明老师、庄国土兄、何启良兄、顾长永兄、永乐多斯大姐及李元瑾大姐。其中两位“非人文学者”蔡贤德和陈忠登分别以“马来西亚华人社群在高等教育中的贡献:以拉曼大学为例”和“华研,情在华社”为题作报告,二人跨越自己学科,以情和理性让华社心悦诚服。二人环节由我主持,他们的付出我知之甚详,当他们提群策群力经验时,我为他们无私过去百感交集。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治骨器时,切了还要磋,治玉器时,琢了还要磨。不要期待不劳而获,要情不冷却就要保温,如此未来会好,下一代可以接受更理想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当古润金说经常与我及学者朋友吃饭,“不知不觉也受他们启发,促成他捐献华教。”那一刻我倍觉温馨。吾道不孤,心系马来西亚华社者绵延不绝,一路有凉风,一路有热情。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