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哨者系統確實是個好系統,去剔除教育體制裡的害群之馬。權利現在交到民眾手上了,請珍惜,別亂用,也別濫用這麼個好系統。
大學時代,我在上《公司治理原則》這門課時,第一次接觸到吹哨者系統(whistleblowing)。坦白說,我當時不太喜歡這個吹哨者系統。我覺得那是通風報信,是告密,所以不符合道德標準。我曾覺得,有什麼事情不能在階層裡解決,非要搞到上層那裡去?那就像是學生越過班主任,直接向校長報告情況,那很不“steady”。
ADVERTISEMENT
踏入社會後,見識了各種社會體制盲點的複雜與無奈,我逐漸轉念,覺得吹哨者系統是個有效率的監護系統。在一次巧合下,我看了由李立群主演、2012年播出的《洪武大案》,那更堅定我的想法。
第一集裡,高峰、黃綱等農民在朱元璋家鄉造反,引發“濠州之亂”。被抓後,朱元璋親自問審。黃綱招認造反的原因是“千戶”黎洪強與張道光扣修城勞工的糧餉,以致修城的勞工餓死病死。查辦後,朱元璋斬了一眾貪官。
想一想,若高峰與黃綱當時交給當地官府去處理,結果是什麼?應該是良民反被貪官斬,冤死的不得平反,撐死的不見報應。然後,高坐龍椅的皇帝天天以為百姓豐衣足食,深陷苦海的百姓代代咒怨皇帝昏昧平庸。
來到第三集,朱元璋經過第二集的“花船”事件後,決定恢復風聞言事的制度,並在午門外設立“登聞鼓”,供百姓擊鼓申冤。這“登聞鼓”啊,也就是現在的吹哨者系統了。
一個社會體制的腐敗來自於體制內的官官相護。掌大權的,把各種權力往下分配給不同的人,也就是官。這目的除了分擔工作,還有相互制衡的作用。偏偏,應該制衡彼此的官老爺,串通起來搞事情,那影響不只是體制的運作,更糟糕的是貪官並聯,私吞江山一角,做土皇帝的夢,幹傷天理的事。
在一個由上中下層所組成的社會里,身在底層的百姓在中層的壟斷下,很難獲得應有的正義,只能依賴能越過中層去通報上層的特殊管道。吹哨者系統就是為此而設立。
直到現在我才發現,系統啊、制度啊、工具啊什麼的,本身並不連帶任何道德標準。決定其正當性的,是人。怎麼說呢?配在警察腰間的槍與握在歹徒手裡的槍,可能是同個型號,但其道德意義不同。射出的子彈也帶有正與邪的標準,雖然都是殺了對方。
以這為基礎,我反思大學時代的觀點,並結論:班主任若是壞人,那這吹哨者系統就成了伸張正義的途徑。而若班主任是個好老師,吹哨者系統就是助紂為虐。一個系統再怎麼好,真正的價值仍來自於用戶。
有人說,為官清廉的,怕什麼?怕無賴找麻煩,怕無知跟著起鬨,被無中生有的抹黑。試想想,你在社交媒體裡讀過多少帖主投訴某人某事某商家時,是跳過求證而直接留言以示支持呢,還是實事求是地調查清楚才決定支持哪方?
首先,我們會不假思索的去支持最熟悉或關係最好的一方。若我們與兩方都沒關係,那我們會去支持最弱勢的一方。這在心理學上,叫做“潛在弱勢效應”(Potential Underdog Effect)。
打個比方,貓與狗打架,你若對貓與狗都沒偏愛,你很大幾率會去保護體型較小的貓,然後怪罪體型較大的狗。發育中的中學生與稚氣未脫的小學生吵架,多數人會反射性的先保護小學生,然後轉頭怪中學生怎麼跟小孩計較。
而當老師被學生投訴時,不瞭解情況的民眾有很高几率去支持較為弱勢的學生。很多結果是,真相大白前,老師已被“社死”。
教育部如今設立了吹哨者系統,來接受民眾對教育部、校方以及老師的投訴。所謂投訴啊,可以是實質的行為,比如遲到早退,也可以是虛質的態度,比如太兇太嚴。
實質的行為那還好,但虛質的教學態度關係到觀察者的個人主觀,不容易統一出標準。萬一老師的態度被過度放大,或被誣賴,我們該怎麼去保護他們?
此外,這制度一方面起到鎮嚇的作用,另一方面可能引起消極的反應,包括老師為了不被舉報而從嚴厲執鞭轉為放任自流的教學方式。民眾又要怎麼去維持老師們的教學熱情,以及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
對我來說,吹哨者系統確實是個好系統,去剔除教育體制裡的害群之馬。權利現在交到民眾手上了,請珍惜,別亂用,也別濫用這麼個好系統。
在決定舉報老師之前,請先調查清楚情況,千萬別隻聽一方之言,也別意氣用事,更別公報私仇。吹哨者系統若被正當使用,確實能還教育界一片淨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