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混乱、种族主义横行,以及贪污猖獗之际,我们庆幸马来统治者及时发声,以拨乱反正。
ADVERTISEMENT
雪州苏丹沙拉弗丁殿下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马来统治者已接受非马来人成为大马公民,因此我国不存在“外来者”(Pendatang)。殿下指出,1957年独立时商定社会契约后,我国的非马来公民就不再是外来者,但许多人因对此事实无知,仍使用该词汇。
雪州苏丹此言振聋发聩,愿众政客听进耳里,勿再为一己之利操弄“外来者”论述。
一些政客这些年来把非马来人标签为“外来者”,以煽动情绪,捞取选票。令人遗憾的是,曾二度任相的马哈迪也剑指非马来人,炒作“外来者”论述。他声称马来西亚是马来国家,不是多元种族国家。
马哈迪曾领导国家二十余年,原应心怀各族,照顾全民福祉,然而他却从单一种族视角出发,挑拨马来人与非马来人之间的关系。
“外来者”论述已成为种族政客捞取廉价政治资本的伎俩;但,理性的国人皆明白,这是荒谬之言,不符事实。非马来人数十年来与友族携手并进,建设国家,是这片土地的国民,绝非政客口中的“外来者”。
政客玩弄“外来者”概念的动机,是为了煽动族群情绪,进一步深化“我们”和“他者”的区隔,以笼络支持。由于此招甚有成效,因此许多政客乐此不疲,一再炒作“外来者”课题,让非马来人沦为箭靶。非马来人为社会国家作出诸多贡献,不应被标签为“外来者”。
然而,“外来者”论述不仅伤害非马来人,也对社会和谐造成破坏,最终受影响的是所有人民,包括马来人。
在一个多元种族国家,各族之间的融洽将为社会带来稳定,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相反,若族群关系紧绷,充斥猜疑,则不利于国家发展。道理浅显易懂,惟政客权欲熏心,不惜借“外来者”之说,加深族群隔阂。这种论调,这等炒作,于国不利,不应再冒现。听苏丹之言,收手吧。
在国际激烈的竞争下,我国须尽快促进族群融和,结合各族力量,发挥多元优势,以在世界舞台挣一席之地。我们有这个潜能,关键是不要让种族问题扯后腿。诚如雪州苏丹所言,大马必须持续捍卫其多元文化价值观及背景,因这是团结国家的力量之一;我们要发挥多元的优势,而不是用狭隘的单元角度来看待多元社会,硬把优势扭曲成“问题”。
只要摆脱种族问题,我们就有更大的机会取得卓越发展。当然,这亦需要制度改革和经济转型。譬如,在肃贪课题上,反贪污委员会需具独立性,且更有效率。即将在明年出任第十七任国家元首的柔佛苏丹依布拉欣陛下已誓言要严厉打击腐败行为,并谕令反贪污委员会应该直接向国家元首报告。贪污会导致国家面临巨额经济损失、失去竞争力,我国也蒙受其害,所幸近年肃贪效率有所改善,压下腐败的猖獗势头。而反贪制度的进一步改革,相信将有助于遏制腐败,打造清廉风气。
走出“外来者”的种族圈套、促进族群关系、深化多元优势,再加速体制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将可为我们奠下良好基础,让国家能踏实地迈向先进国的目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这起爆炸事件突显了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漏洞。这不仅是一场工业事故,更是一场关乎公共安全的警钟。政府和企业必须积极改善现有的监管机制,防止类似事故一再发生。
首邦市布特拉高原的国油天然气输送管道泄漏并引发严重爆炸,造成500公尺范围的区域陷入火海,失控的火势影响至附近民宅。
雪州消拯局主任旺莫哈末拉扎里的文告指出,火灾源于国油一条500公尺的天然气输送管发生泄漏并引发爆炸。大火与住宅区只有咫尺之遥,消拯人员紧急疏散附近居民;国油子公司国油贸易有限公司(PDB)基于安全考量,暂时关闭布特拉高原附近的加油站。
有民众指出,早在三个月前就曾向地方政府投诉,亦即新建店屋的位置过于靠近天然气输送管道,存在安全隐患。而目前发生火灾的位置,正是之前投诉的方向。
这场震惊社会的国油天然气管线爆炸,不仅关乎财产损失,更涉及公共安全、城市规划、企业责任、新建住宅批准、天然气管道品质与安全维护与政府监管等多重问题。
天然气属于高易燃、高压输送的能源。如果管线发生破裂、密封系统失效,或输气压力异常升高,都可能造成严重事故。因此,无论是技术层面的检修维护、政府监管政策、管道与新建住宅区的距离都务必高度重视,才能防患于未然。
尤其是雪隆地区,天然气普遍使用,管线直通住家厨房,虽然便宜方便,但谁知道埋在地底的天然气输送管线是否安全?
历史经验:台湾高雄气爆的警示
2014年7月31日深夜,高雄苓雅与前镇区一条输送丙烯的管线气体外泄,导致严重连环气爆,埋在地底下的管道炸开一道长度约六公里的大坑,造成32人罹难、三百多人轻重伤、300余栋房屋受损。
台湾当局事后调查,这次事故的关键原因包括:管线年久失修,未能及时发现泄漏点;地下管线规划凌乱,工业用丙烯管线穿越人口稠密区;政府监管不足,相关单位发现异常时,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该事件显示,当天然气或其他可燃气体管线与人口密集区交错时,管理不善会带来严重后果。这为大马提供了重要警示:目前许多城市天然气管线分布广泛,若建设品质不佳、监管不力、维护不足,极有可能上演类似悲剧。
天然气管缐维护与居住安全共存
在这次事件中,国油的天然气管线是否按照标准进行定期检修是关键问题。参考台湾经验,天然气管道的检修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包括压力测试:用以检查管线是否存在异常压力变化,以防止爆炸风险;腐蚀检测,因为长期运输天然气会导致管道内壁腐蚀,需要透过超音波或内视镜检查管壁的完整;泄漏监测,利用感测器技术及AI侦测泄漏点,以便及时维修;施工质量检验,确保施工时没有偷工减料或存在设计缺陷。
这些检测若无法严格执行,必定埋下安全隐患。尤其是大马部分地区的天然气管道铺设时间较久,老旧设备更需频繁维护。如果这次爆炸与管道老化或检修不当有关,则说明国内天然气管线维护机制有待加强。
再者就是都市规划中,新住宅是否应避开天然气主管道?住宅区与天然气管道保持安全距离,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根据国际标准,天然气输送管线应与住宅区、商业区保持适当距离,以降低事故风险。然而,我国许多地区的都市规划“可能”未严格考量这一因素,导致天然气管道与人口密集区交错分布而存在风险。
从这次事件中说明,政府应考虑制定(修正)更严格的法规,参考国外标准,包括新建住宅与天然气主管道保持至少100公尺以上的距离,以防止不可收拾的灾难;制定天然气管道风险评估制度,确保新开发区域不存在潜在风险;在高风险地区建立天然气安全预警系统,让居民能及时在危险发生前迅速应对。
这起爆炸事件突显了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漏洞。这不仅是一场工业事故,更是一场关乎公共安全的警钟。政府和企业必须积极改善现有的监管机制,防止类似事故一再发生。
政府应该从这次事故中汲取教训,全面检讨天然气管道的维护与监管标准,并强化施工品质要求。同时,都市规划政策也应纳入天然气管道风险评估,以确保居住安全。
正如台湾高雄气爆事件显示,任何基础设施的不当管理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若要避免类似悲剧,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加强监管与防范措施,确保所有人都能生活在更安全的环境中。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