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國語對於我們來說,本來就是一項義務,並不存在爭議點。如今問題是要如何避開小拿破崙的干擾,努力做到平衡語言政策的執行,和維護對多元文化尊重的原則。
ADVERTISEMENT
身為馬來西亞國民,掌握好或者至少能用馬來語交談,本來就是一件應該的事,並沒有什麼太多可爭議之處。然而日前一名從小在新加坡接受教育的大馬女子,卻在社媒發表千字長文,聲稱於早前到新山城市轉型中心為女兒更新護照時,由於不懂馬來文而遭到官員不禮貌對待,感到備受侮辱。
這件事情意外的掀起了議論,內政部長賽夫丁也表示“在處理政府公務時使用馬來語,是不能妥協的一件事”,這項言論讓事件輻射擴散。事後賽夫丁也澄清自己不曾說過通曉馬來語是申請大馬護照的條件之一,而且也沒有任何記錄顯示有申請者因不懂馬來文而被拒。
我們都知道通曉國語是一項國民的義務,這本來無可厚非。然而礙於一些歷史因素,使得有不少老一輩或者較少和友族往來的其他族群,不會說國語或講的不流暢。
語言作為一個交流工具,如果不是用在學術場合,一般能夠相互明白對方的意思也就可以了。但如果行政官員將之擴大,利用手中權力來為難國語不流暢者,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最近首相安華要求所有寫給政府部門的函件,都必須使用馬來文的指示,相信於某個程度亦助長官僚體系中一些小拿破崙的氣焰,使其趁機利用手中權力為難不諳國語的長輩。
安華推動國語在政府行政中更廣泛使用,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在這些事件發生後,卻引發了一些人對於語言政策是否應該強制執行的質疑。
個別案例的發生,間接導致事件的本質遭到了扭曲。其實純理性角度而言,馬來西亞作為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擁有多種語言和文化,相互尊重和理解這種多樣性,是至關重要的。但國語的地位在政府事務中的重要性,卻也不能被忽視。
在政府機構辦理事務時,掌握馬來語至少在溝通層面是必要的,因為這有助於更有效地與部門機構人員交流,以獲得更好的服務和溝通。
賽夫丁的觀點並沒有問題,他只是要求國人至少具備基本的國語溝通能力,因為這不僅是對國語一種尊重,也是一種國家和身分的認同。只不過他指出在處理政府公務時,使用馬來語是“不可妥協的”,由於措辭強烈,才會招來反彈聲音。
總體而言,學好國語對於我們來說,本來就是一項義務,並不存在爭議點。如今問題是要如何避開小拿破崙的干擾,努力做到平衡語言政策的執行,和維護對多元文化尊重的原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