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國內或國外,也不管校內或校外,我們愈來愈常看見“永續”和“可持續”這個關鍵詞。許多大學將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永續發展目標)奉為圭臬,從學生專題報告、提案到競賽幾乎都圍繞SDGs,就連一些大學評比也著重以SDGs評測各大學的影響力。
對於要如何令永續發展目標成為全校上下的共識,臺灣成功大學前校長蘇慧貞教授的經驗值得我們參考。她在任期內將17項SDGs納入大學校務發展,推動的項目包括設立“NCKU 2030”網站落實永續發展解決方案,以及成立跨領域實踐平臺第十學院(CollegeⅩ),要讓跨領域變成一種習慣,培養能夠面對未來問題的人才。
ADVERTISEMENT
報道:本刊 梁慧穎
攝影:本報 陳敬暉
2019年,權威大學評比機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推出大學影響力排名,這個排名是基於聯合國17個永續發展目標來評估各大學表現。另外一個同樣每年都給大學打分數的QS,也在近年推出了永續發展大學排名,可想而知“永續發展”不再是理念而已,它已經滲透各大學的校務、教務甚至學生的作業報告。
現今隨機訪問一個大學生,他如果說沒聽過“SDGs”,那他肯定是落伍了。SDGs——永續發展目標或可持續發展目標,其實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但是真要落實並不簡單。
“永續發展的最大挑戰,在於它不是解決單一的問題。”臺灣成功大學前校長蘇慧貞教授說,永續發展這個目標往往牽扯複雜的系統性問題,這個問題可能是經濟問題,也可能是環境問題、社會問題和技術問題,要解決不能單靠一種專業。
因為如此,她認為能夠解決未來問題的人才必須有兩種特質:第一種是在原來的專業裡持續耕耘、持續深化;第二種是“見樹又見林”,要了解自身專業與其他領域的關係,這時候跨領域的能力很重要,這一點可以通過通識教育來培養。
通過SDGs擦亮大學招牌
蘇慧貞是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環境科學博士,2015年2月出任臺灣成功大學校長,是成大創校83年來首位女校長。成大在她領導下非常重視永續發展目標,比如2022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成大在17項永續發展目標的表現都很傑出,超過三分之二位居全球百大,其中兩項更是進入全球前10名,即第9項“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排名全球第5、第7項“可負擔的潔淨能源”排名全球第8。
她已於2023年1月卸任,現職成大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她的專長涵蓋國際合作、永續發展、氣候變遷與公共衛生等領域,曾在2018年被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點名為十大東亞科學明星之一。
卸下校長一職後,她仍然關注並參與永續發展議題,像不久前的11月,她來馬來西亞出席亞太解決方案論壇,此論壇是由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SDSN)亞洲辦事處舉辦。
打造跨領域學習的正向迴圈
永續發展經常跟跨領域這個詞掛鉤,各大學也鼓勵學生跨學科選修和跨系合作,可是“跨領域”講了很多年,許多壁壘依然堅固不摧,不是想跨就一定跨得過去。
“以前不同科系的合作,通常是說好你做這個、我做那個,那就叫合作。”可是她說:“現在跨領域更講求的是,你有沒有因為我的加入而改變了你原來做事的方式,以及我有沒有因為你的加入而重新去審視我原來的理解,這才是突破。”
然而我們都知道,大學學科壁壘分明,各科系平時不會有太多交集。如果大學決心要打破這種壁壘,她說,校方必須設計很多靈活的課程,好讓學生能夠針對他想要關注的議題往其他學科或部門尋找解方,而這當中有許多需要校方先解決的行政問題。
根據她過往管理大學的經驗,她認為,設立獎勵制度有助於推廣跨領域學習,比如以學分或獎項的形式鼓勵學生,向全校傳達一種訊息——“是的,跨領域很辛苦,也很花時間,可是如果你勇於跨出一步,你的努力是會被大學看見的。”如果校方能夠將這種觀念深植於全校上下的心中,她相信大學自會形成一種正向迴圈,吸引越來越多人跨域學習。
設立社會責任獎 表揚願意走出校園的教師
可是觀念這種事,很多時候恰恰是最難改變的。聊到她在校長任期內有什麼遺憾的事,她笑說“當然很多了”,比如起初她以為大學是創新的火車頭,大家都會喜歡改變,可是漸漸她發現有些人不管怎麼推就是不肯改變。
當時她的做法是獎勵那些願意做事的人,比如設立社會責任獎,表揚願意走出校園的教師。“我的教師就會發現,原來除了一般的傑出教學獎和研究獎,居然還有這樣一個獎(社會責任獎),他就會覺得這些年默默協助社區做那麼多的事,原來都被看見了。這時候他從沒人認識的人,突然變成大學表彰的一分子,其他人就會以他為榜樣。”
“所以其實有很多種方法,”她說:“大學可以針對不同的群體,設計對那群人有意義的表揚機制,例如有的人是拿獎金,有的人是得到名譽。”
成大作為國立大學,某些方面跟馬來西亞公立大學一樣,必須遵循政府的規定行事,很多事情不是校長說了就算。那些年,她慢慢摸索出應對的方法,“如果政府規定很多事情不能做,那麼不如換一個角度想,政府沒有規定的事一定就能做,所以你就從政府沒有限制你的事開始做。”
向世界證明臺灣有能力解決全球危機
今年初,2024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的副手搭檔尚未確定,當時有傳言指蘇慧貞是徵詢對象之一,她也被點名是未來教育部長的熱門人選。對於總統副手的傳言,她11月初接受【新教育】的專訪時,民進黨尚未公佈總統副手人選,但她已斬釘截鐵表示:“第一,我不會;第二;我也不可能。”
雖然話題就此打住,不過對於臺灣的期許她倒是侃侃而談。
“如果問臺灣最大的機會是什麼,或臺灣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我會覺得我們應該在所有層面,不管小學、中學或大學,或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或城市和偏鄉,大學校和小學校,我們都應該讓自己當一個可以在全球挑戰裡面有能力的世界公民。”
她說,臺灣已經離開聯合國超過50年,所以臺灣要更努力確保他們是世界的一部分。而要確保臺灣是世界的一部分,就要向世界證明臺灣對全球危機具有解決的能力、參與的誠意和負責任的態度,這是為什麼讓臺灣學生理解永續發展目標顯得很重要。
她期許的畢業生是不管他們去到世界哪個角落,都有信心自己有所貢獻。她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則是協助學生做好準備,希望不管世界如何改變,“他們都有信心地走下去。”
永續發展目標已成評估大學表現指標
通常大學排名主要比較各大學的學術表現,但現在已經有不止一個排行榜是從永續發展的角度評比大學,換言之,如今大學不只要拼學術、拼國際化,還要拼誰最用力落實永續發展目標。
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的大學影響力排名是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來評估大學表現,2023年總共有1705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參與評比,馬來西亞有24所大學上榜,其中表現最亮眼的是高居全球第四名的理科大學,詳情如下:
2023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的大學影響力排名
理科大學(4) |
另外,QS近年也推出了永續發展大學排名,這個排名有兩項評比指標,即環境永續和社會影響力(包括平等、知識交流、教育影響、生活質量、就業能力和機會)。
2023年QS永續發展大學排名,馬來西亞總共有9所大學上榜,依次為馬來亞大學(66)、理科大學(136)、工藝大學(181-190)、瑪拉工藝大學(361-380)、國立大學(381-400)、彭亨蘇丹阿都拉大學(401-450)、博特拉大學(401-450)、拉曼大學(401-450)及登嘉樓大學(451-500),其中拉曼大學是唯一上榜的私立大學。
QS不久前剛公佈2024年永續發展大學排名,本地多所大學例如馬大和理大的排名都下滑,但整體上有更多本地大學上榜:
2024QS永續發展大學排名
馬來亞大學(132) |
更多【新教育】: 來一場思想與觀點的碰撞——時光講堂 【21世紀教育01】 傳統與數碼間的選擇 【21世紀教育02】 電子化時代 紙本書仍有優勢 【21世紀教育03】 幼兒教育更需要人際互動 【21世紀教育04】 讓教育回到最初的模樣 音樂結合醫學 為特殊群體建立安全學習環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