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MBTI受到大眾歡迎,但不排除容易受到主觀情緒影響。在測試的過程中,越來越多人會刻意選擇“別人或自己想看到”的個性,並非真實的性格。為了掩飾社會認為代表被動的內向(I)形象,有的人甚至為了符合社會期望,在求職時謊報自己的MBTI。
ADVERTISEMENT
眼看MBTI衍生出各種亂象,心理學專家提醒人們該測試純屬“好玩”,因為該測試的準確性,在學術界更是爭議滿點。
報道:本刊 陳星彤
攝影:本報 辛柄耀
“當我第一次測MBTI時,我就非常喜歡。按照測試的結果,我讀的分析越多越覺得這個性格很像我。”精英大學心理系主任吳榮耀博士(Dr Victor Goh Weng Yew),回憶起首次接觸MBTI的場景,無論從人格描述,還是為性格分類,都讓他感到著迷。
即便如此,提出MBTI的凱瑟琳.布里格斯和女兒伊莎貝爾.邁爾斯,都不具備心理學的學術背景。加上,在支持MBTI有效性的研究中,據估計超過三分之一都是由“邁爾斯&布里格斯基金會”(Myers & Briggs Foundation)所運營的心理類型應用中心進行。因此,此套人格測試在學術界爭議不減。
針對其準確性,深耕組織心理學多年的吳榮耀,就MBTI極具爭議的測試結果,提出3大點作進一步解釋。
●第一、不具預測性
在職場上,MBTI的結果不能用作預測一名職員日後的工作表現。因此,無論一名員工的人格測試結果是INFP、ESTP還是ISTJ,他表示對公司組織的意義不大。
●第二、不具精準性
吳榮耀認為,MBTI看似具有科學性,但測試結果的描述足以套用在許多方面。他解釋,或許其中一個人格特質是關愛,“你會發現‘關愛’的特質也適用於其他人格,因此針對性格的解釋,MBTI區別並不明顯。”
●第三、 不具一致性
MBTI的測試結果會隨環境變動,吳榮耀說:“或許你今天做了MBTI得到的類型是INFJ,一個月後再做測試變成INTJ……一年後又會有不一樣的答案。”他說明,人在不同的環境會有不同的行為,“一個以情感(N)做決定的人,就不會思考(T)嗎?”一個人的性格用二分法、輕易被劃分到一個類別,顯得過於單一。
由此,目前備受現代心理學肯定的大五人格特質(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用的不是二分法,而是使用比例作測試結果。這些特質分別是:
1 | 神經質 (Neuroticism) |
容易不安、內心易受傷 |
2 | 外向性 (Extraversion) |
外向、活躍 |
3 | 經驗開放性(Openness) | 有先見之明、反應很快 |
4 | 親和性(Agreeableness) | 善良、寬大 |
5 | 嚴謹性(Conscientiousness) | 認真、責任感強 |
為何仍受大眾喜愛?
即便如此,MBTI在眾多人格測試中能夠脫穎而出,且受到年輕一代的喜愛,吳榮耀坦言這與行銷策略密不可分。他說明,網站上可愛的卡通代表,生動且直接扼要的說明,任誰看了都會自動認定自己的“歸屬”。
這樣的詮釋或許更多出於娛樂效果,抑或看準人們對群分渴望的天性。所以,MBTI以16種人格來分類人群,比起單純文字敘述,增添極大的吸引力。
“你會認為‘屬於ISTJ’‘屬於ENFP’,和我相似人格都是同類:是我的人、我的朋友,讓人們認為是團體的一分子,這就是為何MBTI極具吸引力。”
分類的危險性
社會上充斥著形形色色的人,網絡免費版本的MBTI測試走入大眾生活,讓人們找到屬於自己的“同類”。這樣子的人以群分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吳榮耀解釋,在心理學中製造衝突和爭執非常簡單。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將人們歸類在某個群體。他說:“人們一旦確認屬於某一類別,自然會把外面的人當作‘敵人’,想保護團體裡的人,或許會和‘敵人’產生衝突,因此人以群分是危險的。”
網絡免費版爭議
不只是MBTI,網絡的發達讓人們輕易在網絡上找到免費版本的人格測試,如九型人格(Enneagram)。吳榮耀直言,類似的測試純屬娛樂性質,人們可以出自好奇或好玩的心態答題,但僅限理解自己的入門,他警告勿過度沉迷。
相較起自己答題後得到答案,若尋求專業的人格測試管道,參與者在答題後仍會有專家的諮詢環節,這樣才能確保作題者不是以“想成為的人”為方向答題,導致結果出現偏差。
“人格測試看似有趣,但你不知道線上免費版本是不是被修改過,因為任何人都可以在網上創建屬於自己的人格測試題目。”
(發佈於2023年12月7日)原標題:【認識MBTI/03】MBTI助你輕易找到“同類” 人類群分真的那麼簡單?
延伸閱讀: 【認識MBTI/01】你今天MBTI了嗎?瞭解自己的“偏好”個性 【認識MBTI/02】外國公司招聘,用MBTI選拔人才? 相關稿件: 【數位遊牧/01】數位遊民,邊旅行邊賺錢 【安靜離職/01】職場消極文化當道!安靜離職你知多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