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家长都会说,孩子不可以输在起跑点;然而除了学术教育之外,生命教育也是孩子必须学习的科目,而不是忌讳不谈、不说,以孩子大了自然会懂的方式来让孩子自己摸索。
每个人的第一次生死教育都不同,东方社会的家长都比较忌讳跟孩子谈生死,远远看到葬礼就绕路而过,亲友的葬礼孩子也是可免则免,无法缺席的至亲葬礼也是含糊带过,不会直接跟孩子谈死亡,这种回避的生命教育,或许会影响将来孩子对于死亡的概念。
ADVERTISEMENT
生活中充满各种跟孩子谈生死的工具与时机,如儿童最喜欢的绘本,当中不乏生命教育的绘本;宠物,也是孩子的最爱,当宠物去世时,也是给孩子上一堂生命教育的时机;甚至是一花一草的盛放与凋谢,都可以让孩子对死亡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生命线协会社会教育组组长廖翠薇
幼儿园学生病逝,用绘本向同学解释死亡
拥有20年幼教经验的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社会教育组组长廖翠薇,在她成为辅导员之前,曾在一所幼儿园担任老师。她曾经带过两名经历生命教育的学生,让她明白孩子不是不可以谈死,而是大人不敢谈。
她记得当时她还未上过辅导员课程,只是一位幼教老师。第一个处理的个案,是一名5岁的学生,因为先天性心脏有孔,在学校上了约半年课就离世。当时同学们问起“老师,为什么xxx没有来学校了?”“他还会再回来吗?”……
于是,她就用绘本跟孩子们上一堂生命教育课程,之后孩子也没有再提起那位病逝的同学。
“这个孩子编排到的班之前,校长事先问过我,是否可以接受一个心脏有孔的学生,我觉得没有问题,校长就把他分配到我的班。因为健康原因,这个孩子不能参与激烈运动,所以我跟同班同学讲解了他的情况,让同学们照顾他。”
那一年幼稚园办运动会,考虑到该名孩子无法参与的失落感,因此廖翠薇就询问孩子妈妈可否允许孩子参与运动会,她会设计简单的项目让孩子参与,那一天孩子玩得很开心而同学们也很乐意配合,愿意接纳这位孩子。
“之后突然有一天,孩子同校的表哥跑来我的班告诉我,小男孩去世了,我也很愕然,没有想到就这样走了。我有出席他的葬礼,也跟孩子的妈妈聊了一下,也许她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所以情绪还很平静,表现得很坚强。”
第二次经验,是一名面对丧亲之痛的孩子。同样是5岁。孩子的父亲患上脑癌,已经到了临终阶段,但孩子一直不愿意去见父亲最后一面,无论妈妈或亲人如何劝告,都不愿走进房间见父亲最后一面。
她表示,碍于她当时只是老师身分,难以开口去劝告那名孩子,也担心家长会有其他想法,所以没有给孩子做更多的辅导,如今想起来还是觉得有些难过。
面对丧亲,大人小孩可以一起接受治疗、互相陪伴
她坦言,她也是来自传统家庭,小时虽然对死亡有疑问但不敢开口问,担心大人的感受,带着这种疑惑长大。
她提到,有的大人不明白为何孩子不愿意跟他们说出真实感受,他们忽略了这可能是孩子的贴心,担心自己的哭闹会给大人带来更多压力,因而把自己的悲伤与疑惑压抑下来。
当上辅导员之后,她也处理过一些丧亲家庭的辅导,发现孩子们虽然没有用言语表达,但却用脸部表情来表达他们的悲伤。这些孩子会突然性情大变,从活泼变成安静,食欲变差,这些都是他们压抑情绪的表征。
“无论是大人或小孩,面对亲人的死亡都需要时间走过悲伤,大人在悲伤之余,也要对孩子的状况保持敏感,要引导孩子去说出心里的感受。当然大人也不要故作坚强,把自己武装起来,孩子是可以感受得到的,所以大人可以以互相陪伴的心态,与孩子一起走过悲伤期。”
“如果大人还没有准备好,而孩子又出现状况时,可以考虑让孩子接受游戏治疗,让他们的情绪得到抒发,大人与小孩可以一起接受治疗。”
谈论死亡不是年龄问题,而是教育问题
廖翠薇表示,幼儿园的两段经历,对于当时没有辅导经验的她而言,很难去判断家长的情况,但她却看到很多学生都有行为偏差的问题,因此她就报读行为偏差治疗课程和参加辅导员义工培训课程,当上辅导员。
她认为,大马非常缺乏儿童生死教育,家长都避忌跟孩子谈论死亡,觉得等孩子长大后,接触到不同的人就自然明白。
“我会跟孩子谈死亡这个课题,以开放的心去表达自己,孩子也会很愿意谈自己的情绪。我记得几个月前雪兰莪州政府宣布雪州允许花葬,我看到新闻后很高兴的跟孩子分享,谁知道我儿子很认真的跟我说:‘这是一个消息,不是好消息!’”
她认为,谈论死亡不是年龄问题,而是教育问题。跟年幼的孩子谈死亡,可以从生活开始,如宠物死亡、花草凋谢、新闻报道,或用绘本辅助,都是谈生死教育很好的机会,不用太刻意选择适合的时间,但前提是大人必须先克服自己对死亡的恐惧,才能引导孩子如何面对这样的事情。
艺术治疗师黄俊勇
和孩子谈生命教育,依不同年龄层做不同处理
艺术治疗师黄俊勇也认同,从小就跟儿童谈生命教育,让他们不会带着对死亡的疑惑长大。
不过,他强调,跟孩子谈生命教育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儿童的年龄以不同方式来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死亡。
“好比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他们的言语能力不足,就要用非语言方式来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死亡,可以借助颜色、线条、画画、粘土等折衷方式去表达。”
“6岁以下的孩子,语言能力在发展中,所以要通过非言语方式帮助他们传达。我曾经处理过一个个案,一个10岁的小朋友,父亲过世后就出现成绩下滑、发脾气等现象,母亲担心他有心理问题,就找我给孩子做艺术治疗。”
他通过粘土让这个孩子捏出代表他家庭成员,从孩子作品中了解对于家庭成员变化的心态转变,再通过询问、观察与互动了解孩子,然后再让孩子画一幅画。
“这幅画里面有一颗星星,他说爸爸已经在天上了,从而知道他的心理状态。之后我帮他整理哀伤情绪,让他有一个抒发情绪的出口,逐渐回到正常生活。”
他表示,很多经历过丧亲的孩子,初期都会出现跟之前不一样的状况,如尿床、怕黑、饮食习惯改变、从以前的害羞变成暴躁,言行举止完全改变,这都是他们对于死亡不了解所带来的影响。
他表示,5岁以下的孩子不明白何谓死亡,大人也没有说明白,以致他们以为亲人会回来。7岁至12岁的孩子清楚死亡是什么,但会尝试找出一些死亡的原因,所以这阶段的孩子很多疑惑与提问,当大人无法好好的开导他们,他们就会把责任放在自己身上,以为亲人是因为自己的缘故而死亡。
“跟这个阶段的孩子谈死亡时,必须用比较直接的方式,不要说xxx睡着了,他们会感到疑惑而生起许多想法。如婆婆早上巴刹买了东西给他,他不喜欢而吵闹,然后婆婆在下午发生意外去世了,他就会自责是自己导致婆婆发生意外。”
“至于12岁以上的青少年,知道死亡是不可逆,对丧礼、死亡有更多了解,所以更加不必忌讳跟他们谈论死亡。”
大人先要有正确生死观念,才能对孩子开启生命教育
黄俊勇表示,当亲人去世时,很多人都担心孩子不懂而不提,但很多时候是因为家长的哀伤历程,也就是个人对死亡的初体验,对死亡的不解没有得到解答,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以后也用同样方式来教育孩子。
他强调,缺乏生命教育没有对错,只是以后可能会复制自己的想法给孩子或别人。
因此,他建议错过生命教育机会的家长,一定要自己先了解死亡观,才懂得去陪伴孩子度过悲伤期。
“当自己了解死亡后,就可以根据孩子的年纪来跟他们谈死亡。可以先从死亡概念开始,用孩子懂得的简单语言来让他们明白死亡是怎么一回事。如果有举行葬礼的话就可以在葬礼现场直接做生命教育,让孩子选择要不要去面对,尤其是直属亲人去世。如果孩子愿意面对,就可以让他们通过画画或其他方式道爱、道谢,也借此抚慰孩子的心理。”
他表示,当孩子遭遇丧亲之痛时,需要一个人可以充当他们可依附的照顾者,拥抱他们的悲伤,所以身体的拥抱很重要,对孩子而言拥抱是很实在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
他以3种情绪来形容人的悲伤。第一种是失落,我们每天都可能会因为一些不如己意的事情而失落;哀伤则是永久性的伤痛,时间会比较久;哀悼是很重要的一种悲伤情绪,需要一个空间允许自己哀悼,允许情感流动,葬礼仪式就是允许哀悼的空间。
“我们在葬礼上为亲人做的事情,如折金纸、上香,可以弥补我们心中的遗憾。同样的,若孩子愿意,也应该允许孩子参与,哪怕只是画一幅画送给死者,这都属于艺术治疗的一种,通过一些非语言互补语言不足的表达方式,而成人则可以通过这些仪式整理自己的心理状态,减少遗憾。”
黄俊勇提到,生活上有很多的工具可以让孩子认识死亡,绘本就是很有帮助的工具,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去认识死亡初体验,如果缺乏对死亡的认识,孩子的错愕会大于悲伤。
他认为,无论任何人都不要避讳谈生死,毕竟死亡是自然的事,马来西亚需要更大力道去推广儿童生命教育,当有一天孩子们真正面对亲人离世时能够更容易释怀。
他也提到一个现象,就是长辈与年轻家长在生命教育上的冲突,长辈都会尽可能不在孩子面前提及死亡或参与丧礼,年轻一辈也很无奈。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梵蒂冈26日综合电)教宗方济各的葬礼在大马时间周六下午4时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举行,历时逾两小时结束。美国总统特朗普等世界各国领导人以及数以万计哀悼者,参加这位“人民的教宗”的葬礼,场面空前盛大。
综合法新社等媒体报道,天主教枢机主教团团长雷伊在葬礼致辞中说,方济各是 “人民的教宗,有着开放的胸怀”,他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富有同情心、思想更开放的天主教会。
当他称赞教宗 “坚信教会是所有人的家,是一个永远敞开大门的家 ”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参加教宗葬礼的包括特朗普,他曾多次与方济各因在移民问题上截然不同的立场而发生冲突。
其他政要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波兰总统杜达、法国总统马克龙、阿根廷总统米莱伊、巴西总统卢拉、菲律宾总统小马可斯、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总理梅洛尼、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与王后莱蒂齐亚、英国首相斯塔默与威廉王子,俄罗斯则由文化部长柳比莫娃代表、日本由外务大臣岩屋毅代表、台湾是由前副总统陈建仁代表。
与梵蒂冈没有正式关系的中国并未派代表。以色列则因对方济各批评其在加沙的行为不满,只派出了驻罗马教廷大使。

约20万人聚集圣伯多禄广场
梵蒂冈称,约有20万人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与周边街道参加教宗方济各的葬礼。有些人为了现场的席位而通宵排队。
方济各在其12年的教宗任期内努力将拥有百年历史的教会引向更具包容性的方向,他的逝世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情感共鸣。
“有这么多人在这里,我很感动。”29岁的梅泰斯来自法国格勒诺布尔,他说:“看到这么多国籍的人聚集在一起,我很高兴。”

广场周围安保森严
意大利和梵蒂冈当局为仪式采取了大规模安保行动,战斗机随时待命,狙击手则部署在这座小城周围的屋顶上。
但在圣伯多禄钟声敲响后,大批人群基本保持沉默,通过广场周围的几个大屏幕观看葬礼过程。
方济各在任时的许多改革都激怒了传统派,而他对不公正现象的批评,从移民待遇到全球变暖造成的破坏,则激怒了许多世界领导人。然而,这位前布宜诺斯艾利斯总主教的同情心和魅力为他赢得了全球的爱戴和尊敬。
雷伊说:“他为难民和流离失所者做出的姿态和劝诫数不胜数。”
他回顾了方济各教宗任期内的首次兰佩杜萨岛之行,这个意大利岛屿通常是穿越地中海的移民的第一站,他还回顾了阿根廷人在墨西哥和美国边境举行弥撒的情景。

重申方济各对和平呼吁
雷伊强调了方济各对和平的不断呼吁,并说他敦促 “理性和诚实的谈判”,努力结束世界各地肆虐的冲突。他说,“方济各曾多次重复劝戒,‘架桥,而不是筑墙’”。
枢机主教在讲道期间提及结束战争的必要性,引发全场民众长时间鼓掌。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现场观察,各国元首在听到有关战争的议题时并未参与鼓掌,但当枢机主教请求教宗为众人祈祷时,元首们也报以掌声。
教宗方济各的殡葬弥撒结束后,载着他灵柩的灵车离开了圣伯多禄大殿。灵车在大马时间6时57分左右抵达罗马圣母大殿,现场聚集数以万计的信众,与教宗进行最后道别。教宗的灵柩最后一次展示在公众眼前后,被抬入圣母大殿。
首位下葬圣母殿教宗 墓碑只刻“方济各”
方济各没有选择葬在梵蒂冈富丽堂皇的教堂下葬,而是选择葬在罗马的圣母殿。他将成为一个多世纪以来,第一位葬在梵蒂冈外的教宗。圣母大殿此前葬着7位教宗。
方济各简朴的墓碑上只刻有“方济各”。

3天25万人瞻仰
阿根廷籍的教宗于周一因中风去世,享年88岁,14亿罗马天主教会迎来了精心策划的过渡时期,其标志是古老的仪式、盛典和哀悼。在过去的3天里,约有25万人瞻仰教宗遗体,遗体被安放在16世纪圣伯多禄大殿祭坛前的棺木中。
法国总统马克龙是最后一批在灵柩前致意的人。这次瞻仰教宗方济各遗容的总人数,超过了前教宗本笃十六世于2022年逝世后前来瞻仰的约19.5万人。
周五晚一场非公开的仪式上,方济各安置在木棺中,身着红色圣衣、白色僧帽、黑色皮鞋,手握念珠。
罗马圣教会总司库法雷尔枢机于周五晚上8时,为教宗方济各灵柩主持封棺仪式。
按照传统,他的脸上戴着白色丝绸面纱,棺材里放着一个袋子,里面装着他担任教宗12年期间铸造的硬币和奖章。
罗马天主教会史上首位拉美教宗方济各在罹患严重肺炎出院后不到一个月后,在周一逝世,享寿88岁。
方济各陵墓 明起开放参观
人们从星期日上午开始就可以参观方济各陵墓,同时,外界关注将转移到对方济各继任者的选择过程。
拥有14亿信徒的罗马天主教会暂时由世界各地的天主教枢机主教控制。选举新教宗的秘密会议不太可能在5月6日之前召开。
全球有252位枢机主教,梵蒂冈表示,其中149位枢机主教出席了周五上午的会议,另有数十位枢机主教预计于当天抵达梵蒂冈。
根据英国威廉希尔公司,方济各的二把手帕罗林,是最热门继位人选。紧接着是菲律宾籍枢机主教塔格莱、加纳枢机图尔克森以及波隆纳总主教祖皮枢机。




棺内置玫瑰经伴最后一程
教宗方济各的葬礼周六举行,他的遗体躺在棺木中的首批照片已在周三公开,他身红衣教宗服饰、头戴白色帽子,双手放置一本玫瑰经。
教宗棺内放置几件象征性物品,包括教宗的冠帽 、牧杖和玫瑰经。根据传统,还会放置一小袋在他任期内铸造的硬币,例如若望保禄二世在埋葬时,棺内放置26枚硬币,代表他26年任期。
此外,还有一份为名“Rogito”的法律文件,纪录教宗的生平,将放入棺内,梵蒂冈档案馆也将保留一份副本。一般上,教宗埋葬时,手中握有玫瑰经,并附上死亡证明以及被破坏的“渔人戒指”,这枚独特的印章戒指在教宗就职时赋予,于埋葬前被销毁,象征教宗任期的结束。
81岁修女泪别40年老友方济各



教宗方济各葬礼开始前
泽连斯基 特朗普 会面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周六在教宗方济各的葬礼前短暂会面,双方都未透露会谈细节。这是两人今年2月在椭圆形办公室会面爆发口角以来,首次见面。
白宫通讯总监张振熙表示,特朗普在葬礼前与泽连斯基私下会面,并进行了“非常有成效的讨论”。他指出,有关会议的更多细节将稍后公布。
泽连斯基发言人尼基福罗夫证实美乌已结束会面,暗示双方可能不会有进一步会谈,但他并未透露更多细节。
特朗普和泽连斯基本次的会晤发生在乌克兰战争局势紧张之际。此前,特朗普曾批评泽连斯基拒绝承认俄罗斯控制了克里米亚的立场。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