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的通脹率雖然較之前的數據低,但它表示的是物價上漲的速度減緩了,而不是物價出現了下降。
ADVERTISEMENT
統計局在11月底發佈了今年10月的通脹率為1.8%。這一數據是自2021年3月的1.7%以來的最低點(2021年4月達到4.7%),也是今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然而,這一數據引起了一些疑惑,因為許多人感覺生活成本在上漲,不太理解通脹率怎麼可能下降呢?
首先,我們需要從數據的來源入手,即如何計算通脹率。這一數據來源於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旨在測量消費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化,因此它只能反映消費者所面臨的通脹情況,而不包括商家所面臨的通脹。商家使用的非消費品,比如生產設備,並不被計入其中。
為了計算消費者物價指數,統計局將消費品分門別類,比如食物與非酒精飲料、醫療保健、教育、交通等,總共有12大類。每個類別都有其特定的物價指數,而消費者物價指數則是這12個類別物價指數的綜合。
例如,雞蛋價格上漲可能導致食物與非酒精飲料的物價指數上漲,從而影響到整體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因此,1.8%的通脹率雖然較之前的數據低,但它表示的是物價上漲的速度減緩了,而不是物價出現了下降。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儘管人們感覺生活成本上升,通脹率卻呈下降趨勢。
然而,這12大類在物價指數中的權重並不相同。一些被認為是生活必需品的消費品佔比較高,因此其權重也相對較大。例如,食物與非酒精飲料佔據了消費者物價指數的29.5%。相反,一些非必需品的開銷則佔比較低,例如教育的權重僅為1.3%。當前者的價格上漲10%時,消費者物價指數將上漲2.95%,而對於後者,價格上漲10%僅導致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0.13%。
同時,某些類別的價格波動較大,例如餐廳與酒店的物價指數變動最大,達到4.6%;而某些類別則沒有變動,比如交通的物價指數變動為0%;還有一些類別的物價指數甚至是下降的,如通訊的物價變動為負3.7%。
該通報中的通脹率是相對於去年同期的物價指數,即一年間的變化。因此,10月的1.8%通脹率表示,在考慮這12大類商品在消費者物價指數中的比重以及它們的價格變化後,與2022年10月相比,我國消費者大致需要額外花費1.8%來購買相同的商品。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消費品的價格都上漲了1.8%,這只是它們的綜合比重的上漲幅度。
當然,沒有哪個指數是完美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也不例外。由於它是根據各類別的比重計算的,其未必能完全反映每個人的消費習慣。以餐廳與酒店為例,其物價指數變動最大,但在消費者物價指數中的權重僅為2.9%。
假設有一個雙薪家庭,由於工作繁忙,缺乏足夠時間自烹,這個家庭很可能在很多情況下依賴外食。對於這個家庭,餐廳與酒店這個類別的開銷權重將會很大,因此,該家庭的生活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食價格(即餐廳與酒店的物價指數)的影響。
然而,由於這類開銷在消費者物價指數中的權重較低,即使這一類的物價指數上升了4.6%,它只會導致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0.1%。但是,考慮到這個家庭在外食方面的習慣,如果假設這一類別的開銷佔家庭總開銷的30%,那麼整體開銷就需要上漲1.4%。在不考慮其他開銷類別的情況下,這已經接近1.8%的通脹率。
此外,由於這些物價指數綜合考慮了市場上的消費品,一些價格受到嚴密監管甚至管控的商品可能會面臨微小的價格波動。當這些商品也計入物價指數時,其自然會減緩整體物價指數的變動,並有可能導致消費者物價指數被低估。
因此,1.8%的通脹率更適合作為一個市場物價變動的參考:通貨膨脹仍在發生,但相比之前較高的通脹率(如今年一月的3.7%),價格上漲的速度已經減緩。
同時,該通脹率也表示了大家的生活成本比去年同期更高,但這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經歷了1.8%的漲幅,因為這需要根據個人的生活和開銷習慣進行調整。例如,教育類別的開銷僅佔消費者物價指數的1.3%,但不同家庭的情況,如孩子數量等因素決定了該開銷佔家庭總開銷的比例;又如餐廳與酒店類別的比重僅為2.9%,更依賴外食的家庭當然有遠高於此比例的開銷。
這也是為什麼統計局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對各類別的比重進行調整,以更好地反映大多數國人的開銷習慣。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