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族群、多宗教的馬來西亞,安華關於對話社群的倡議,以及意欲建設一個多元、包容的國家的施政理念,對這個國家和人民無疑是個福音。
2023年11月29日,回儒領袖對話峰會(Islam-Confucianism Leadership Dialogue)在吉隆坡舉行,首相安華、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歐陽玉靖、國際伊斯蘭大學伊斯蘭思想與文明國際研究院奧斯曼巴卡爾教授,以及來自政商學界的數百人與會。著名儒家學者、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先生通過Zoom與安華隔空交流。在對話中,安華回顧了他與杜維明數十年的友誼,直言他在獄中研讀杜氏著作,深諳其哲學思想。
ADVERTISEMENT
今年上半年訪華時,安華未能有機會與身在北京大學的故友重逢。杜先生寫了一封親筆信函,晚宴時由他人轉呈安華。從現場照片中可以看到,安華目光祥和,專注地閱讀老朋友的來信,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這場對話再次引起馬來西亞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令人想起28年前那場經典的回儒對話會。早在1995年,時任副首相安華就在馬來亞大學與杜維明教授對談,展開了一場頗為引人矚目的回儒文明對話,一度被傳為佳話。
事實上,安華關於多元、包容、對話的政治綱領並非一以貫之。安華於1971年創立伊斯蘭青年運動,醉心於伊斯蘭復興。在被延攬至巫統體系的初期,他仍是種族路線的執行者。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90年代以後安華的政治理念出現極大反轉,尤其在擔任副首相之後,他開始倡導多元主義、文明對話與社會包容,其立場與早年領導伊斯蘭青年運動和加入巫統後的表現,可謂大相徑庭。他關於文明對話與多元包容的立場和觀點,在90年代中期漸成體系,並在1995年第一次回儒文明對話中充分展現,令人印象深刻。
次年,安華在新加坡出版英文書《亞洲的文藝復興》,以其頭像做封面,深沉凝眸,頗有思想家的氣質。他在書中探討了宗教、文明、倫理、道德、正義、民主等議題,展示了包容的多元主義立場,引起國內外強烈反響。
該書因此被視作安華的政治宣言,安華藉此向國際社會展現他開明的政治領袖形象,聲望一時無兩。然而,好景不長,亞洲金融危機後,安華從權力高位跌落,鋃鐺入獄,此後是二十餘年的在野與艱苦抗爭。
苦等25年終登相位,安華已沒有了巫統和馬哈迪的鉗制,有機會系統推出自己的施政理念。此時的安華早已不是70年代那個熱烈的、激進的青年領袖,也不再是90年代那個以深邃思想家示人的副首相。他年近八旬,若是個普通人,大概率是賦閒在家,含飴弄孫,享受天倫。但作為政治家,他依然精力充沛,意欲施展抱負。然而,歲月不曾饒過任何人,經過數十年政治歲月的滌盪、磨鍊,他正在變得蒼老。另一方面,歲月也讓人沉澱,此時的他內心應該變得平和的多,對文明、文化、宗教、對話等議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安華說,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分裂日益加劇和不容忍的時代,文明對話顯得尤為急迫,伊斯蘭與儒學思想中共有的智慧、倫理能夠指導人們的行為。他呼籲擺脫亨廷頓式的文明衝突論,倡導建立並發展“對話社群”(dialogical community),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與融合,在交流對話中和諧發展,為世界文明的進步做出貢獻。
杜維明在對談中強調,應促進不同精神傳統之間的理解與對話,對其他文明的尊重與欣賞既能開啟自覺,也有利於實現“對話文明”新形態,對人類的未來有重要意義。文化多元並不意味著必然的矛盾分歧,而是飽含生機,無論是儒家還是伊斯蘭,都蘊含著“學以成人”(learning to be human) 的精神內核。文明對話既是實現合作、化解衝突的方式,也是一種內在價值,是實現“天下歸仁”的必由之路。因此,伊斯蘭和儒學的對話不僅是兩大精神傳統的交流,更是全人類的福祉。
考慮到安華早年的政治立場,很多人對他的理念抱持懷疑態度。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在多族群、多宗教的馬來西亞,安華關於對話社群的倡議,以及意欲建設一個多元、包容的國家的施政理念,對這個國家和人民無疑是個福音。
然而,中國有句古話,“形勢比人強”。伊斯蘭民族主義不斷抬頭,伊斯蘭黨在第15屆全國大選中強勢崛起,成為國會最大黨,掀起“綠色海嘯”。大馬族群政治根深蒂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與現實相映照,安華意義上的對話社群是個美好的願景,無康莊大道可走,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但中國也有另一句古語,“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意思是道路雖然坎坷,但一路前行終將抵達。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