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技術的發達,形成對自然資源的開採,人類炸山取石,滅林生財,填海爭地,人定勝天。這幾十年來卻沒意識到過度開發和對土地的索取無度,已經造成大自然的反撲。
除了雨季、旱季,看來我國也要添加一個“水災季”。
ADVERTISEMENT
本該不會積水浸水的停車場變成一大片水澤的“泊”車場,在一片哀嚎中,最冤的可說是喜提新車一小時卻遭遇停車場浸水的那單。特別是車主還推拒了銷售員建議的“天災”保險,或許是想著不會那麼衰,可沒想到水災是常態,新車落地本是喜事,回家途中連逛個商場都能變成“水泡車”。再看看幾乎每個停車場都會有的免責聲明,有什麼損失大概也只能自己摸摸鼻子認了。
根據那些涉水“逃離”災區的車主說,單是修車費都要三幾萬,幾乎是全款再買一輛國民小車的價錢了。哪怕保險有補償,若有後續的損壞,車主的金錢和時間損失又該找誰算?
就在商場停車場浸水的同一天,附近的住宅區也發生了土崩。根據屋主拍攝的第一視角,只見在雷劈和暴雨之下,門前路旁的斜坡大樹陸續倒下,再接著就是路面崩塌。
這個住宅區也不算新區,照理說早已通過各部門安全檢測,人民也住了多年,排水、土質各方面“應該”是安全的。但是意外發生了,就要檢討,是否提升住房安全方面的政策。
政府是否有必要對住宅區附近的斜坡、土坡進行加固工程和定期維護。若是土質隨著排水不斷流失和侵蝕,種植再多的樹木植物也“抓不住”土壤,崩塌也只是遲早的事情。就像近年大夯的露營,那些營地可說是充滿樹木的野外,不也沒止住土崩?
治水工程,固然是勢在必行的。但是當局有沒有反思,年年撥款治水,以前年年逢季候風水災的情況,現在已經惡化到大雨三兩小時就淹水的不治程度。那些工程款可謂已經泡了水,檢討都不需要檢討,只需要來年再加錢,東挖西挖就算數。
由此可見,不是治水撥款不夠,也不是排水函、抽水泵不夠強大,更不是什麼暴雨逢漲潮,海水河水溝水各種水的倒灌,現在的水災,可以說是政策進了水,水分太多了!
如果說從新聞用詞看災害,大概好幾年前,閃電淹水,還是個偶爾一見的詞,新聞也挺稀罕,現在逐漸換成了“逢雨必淹”、“雨夜難眠”之類的詞組。
水災,已經不是低窪區的居民要擔心的事了,住在地勢高的人除了擔心排水不暢導致的“內澇”,也要擔心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的斜坡崩塌。
工業技術的發達,形成對自然資源的開採,人類炸山取石,滅林生財,填海爭地,人定勝天。這幾十年來卻沒意識到過度開發和對土地的索取無度,已經造成大自然的反撲。
這一樁樁災害,是不夠嚴重麼?難道要讓路面在一場大雨後突然塌陷斷裂,海邊村落突然被海嘯吞噬成荒村,自然生態食物鏈枯竭凋零,才會意識到這長久來的揮霍已經用盡了大自然對人類的寬容慈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