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日讯)人行2023年最后一期(12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连续4个月按兵不动,一年期品种报3.45%、5年期以上品种报4.2%,均与前一期持平,符合市场预期。
ADVERTISEMENT
LPR是在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基础上加点形成,12月15日,人行在本月的MLF续作中加大了净投放力度,不过中标利率保持不变。
2023全年,一年LPR累计下调20个基点,5年以上LPR下调幅度为10个基点。LPR上一次调整是在8月,一年期LPR下调10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按兵不动。
分析:LPR后续估会下调
协助经济复苏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12月LPR维持稳定,符合市场预期。12月MLF政策利率持续维持稳定,11月金融数据超预期表现,加上部分银行净利差压力仍大,市场为LPR维持稳定已有预期。
他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尚未恢复至潜在水平,存在一些不平衡问题,海外需求不确定性,中国将加强逆周期与跨周期调节。预计LPR后续仍有一定幅度下调,主要是中国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降低消费及投资成本,进一步提振微观主体活力,协助经济加速复原。
因此周茂华建议,考虑到银行净利差压力缓解需要一定时间,预期后续LPR利率放缓需要人行数量+价格+改革支持,引导整个市场利率中枢进一步下移,后续降准、降息、定向结构性等工具均处于工具箱,稳健略偏松货币政策保持灵活。
LPR主要为银行贷款提供定价参考。目前LPR包括一年期和5年期以上两种品种。
一年期LPR主要影响流动性贷款,例如企业短期流动性贷款和个人短期消费贷款;而5年期LPR和长期贷款更为相关,为房贷等贷款的定价提供了参考基准。
先前公布的11月一年期、5年期LPR分别为3.45%和4.2%,均维持不变。人行至12月已经连续4个月保持MLF操作利率不变。
人行逆回购1865亿
另外,人行进行285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865亿令吉)逆回购操作,单日转为净投放200亿元。
人行公开市场今日进行2850亿元逆回购操作,当中1340亿元属7日期,1510亿元为14日期。
对冲今日到期量2650亿后,单日转为净投放200亿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中國新一代說流利普通話,破除三百多種方言限制。印度有七百餘方言,靠英文溝通,但說流利英文人口只有一成。中國語言政治的勝利,對比印度政治語言的失敗。
语言是最大的政治。一国只有统一的语言,沟通无障碍,才能凝聚民意。印度的现代化之路,就是被语言的“碎片化”拖了后腿,不仅方言多,文字也多。中国则是历史运气好,方言虽多,但却有统一的表意文字,可以超越“十里不同音”的隔阂。
印度独立后的现代化发展,长期滞后,很多去印度观光的各国旅客,都被那些脏乱的情况所吓倒,经济的发展也大幅落后于中国,背后是社会治理的失败,而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原因复杂,但各方都认为印度种姓制度的歧视,划地自限,是严重内耗。
印度最巨大的内耗是方言太多,起码七百多种,各说各话。政府承认的方言与文字也有22种。知识界和专业人士靠英文沟通,但能说流利英文的人不到人口一成。
印度一些政客长期自我忽悠,说语言混杂是文化多元化的表现,彰显印度民主。但经济学者的研究则指出,一国之内民众无法沟通,会拖慢经济发展的步伐。
中国也历经语言分裂之苦,全国的方言估计有三百多种,但中华民族的福气则是文字统一,自秦始皇以降,书同文的传统,不绝如缕。汉字成为多元民族的黏合剂。历史上,即便非汉族入主中原,也被汉字和儒家文化经典所同化,从元朝到清朝,外族统治者都进入了汉字的天地,元曲和清代的诗词,都丰富了华夏文明,康熙主导的《康熙字典》、雍正的《大义觉迷录》、纳兰性德的凄美诗词,都惊艳中华文化圈。
中国的方言纷杂,但依靠着汉字的联系,让全国民众都可以心灵相通,广东人和山东人讲话“鸡同鸭讲”,但却可以为同一首唐诗而共鸣。这也是世界史的奇迹。1949年两岸分治之后,政治价值南辕北辙,但在语言政策上都一致,都力求“语同音”,无论是国语还是普通话,注音符号还是汉语拼音,都是殊途同归,让两岸人民的交流没有障碍。
这都是中国比印度优胜之处,今天中国的新一代都能说流利的普通话。这样的“语同音”现象,其实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次。
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记得多年前不同省份沟通的困难,发音不同往往导致各种的误会,但如今中国年轻人普通话标准,光听说话,往往分不清楚他们来自哪一个省份。这都是多年来“推广普通话”的结果,落实语音“全国一体化”。
今天印度不同地域的年轻人交流,常常有困难,识字率只有七成多,而中国识字率近九成八。这都是中国语言政治的胜利,也是印度政治语言失败的见证。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