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发布: 7:00pm 20/12/2023

槟城

遗产

历史

香港

城市

生意

酒吧

家乡

异乡人

背着岛屿的人

黄言丹

血脉

家门

【背着岛屿的人】(异)乡城/黄言丹(香港青年作家)

作者:黄言丹(香港青年作家)
怡保的某酒吧。(摄影/黄言丹)

某夜的里,听见邻座一个新加坡人与酒保的对话。那新加坡人喝得面红耳赤,喋喋不休地说着他在马来西亚的和工作。酒保随口问他什么时候回新加坡的家,没想到他酒醉三分醒,握着摇摇欲坠的威士忌杯,眼底浸着一泡混浊不明的水,笑着戏谑道,家?这里找不到,回去也没有。

我把酒喝尽了,付了钱,便动身返回住处。一路上,不停地想起那句话:战争中你流尽鲜血,和平中你寸步难行。一直不觉得自己是个特别合群的人,即便是身处于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依然时常感觉格格不入,一刻不得踏实安稳,恍如在浓雾中寻找丢失的钥匙。雾很近,也很远,如无法逃脱的异梦,或镜中令人不安的熟悉倒影。

ADVERTISEMENT

把家倒转来看吧

也许是因为发现曾经的游乐园原来早已爬满谎言,也许是突如其来的疫症灾难悲剧让我们不再寄望未来,也许是周遭总是弥漫着关于正在衰败的耳语。也许,只是我自己,偏执于要和过去切割,终究成了自己内心的。以前总是忌讳那些把个人生命与家国命途硬扣在一起的伟大论述,但在经历了那些怵目惊心的千层大浪后,我还是看到了孤岛之间,深埋于海底下透明的相连

我无法一概而论,但总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对于故土,有一种很复杂矛盾的逃逸意识。讨厌城里的一片伪善瘴气,又无法潇洒割舍;把自己辛辛苦苦地织进一个安全的蚕茧里,又时刻渴望逃脱;想说点什么振奋人心的言词,又张口无声,因而越加讨厌自己,因而寸步,难行。还是学王家卫的《春光乍泄》,要是回家的路逃不掉,又无法面对,那就把家倒转来看吧。在热血上脑,头昏眼花之时,也许会更清楚看到回家的路。

奥尔罕·帕慕克说,所谓不快乐,就是讨厌自己,讨厌自己的城市。我想,在我的城市里,充满着许多不快乐的人。乡城和香城,只是一个写法的分别,但隔了一片茫茫荒漠,隔了一整个失落的时代。世界之大,尚有容身之地,但对于那些永远只能徘徊在家门外的人来说,宇宙穹苍,也没容心之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pm 11/04/2025
【我们这一行】近40年的文具行生涯/李彤(新山)

站在店门口,望着墙上斑驳的“马到功成”四个字的牌匾,不禁想起近40年前大姐果敢决定开设文具店的勇气。

那是1987年的6月,新社区正在开发。29岁的大姐揣着几年打工挣来的积蓄,在社区大路租下了一间店面。还记得第一天开张时,姐妹俩满心喜悦地摆放着从批发商买来的铅笔、橡皮和练习本,连货架都是自己用木板钉制的。

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走进来,他是我们的第一个顾客,心想总算有顾客上门了。不等我们介绍,他就选择了一些文具和一份报纸。临走前还给我们提了不少建议,例如学生会用哪些类型的铅笔、练习簿和作业簿子等。

渐渐地,我们摸出了门路。到批发商那儿挑选最新款式的文具;在店门口摆出特价商品,吸引学生驻足。新社区学校不多,单靠学生人数很难维持开销。我们选择在周末休假日,前往黑水镇(Air Hitam)选购一些陶瓷摆设品和小盆栽来售卖。

90年代,社区里各行各业的店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我们挨家挨户逐个到访附近的店家,用长簿子把客户购买的文具记录下来,给他们赊账月底才付钱。这个方法果然奏效,日子久了这些店家都成为我们的忠实顾客。

为了增加收入,我们去书报社选购当代最流行的漫画书,在店面的走廊售卖。喜欢收集漫画书的读者会随即购买收藏;而那些翻了两下就放回去的顾客,应该是手头紧口袋里没有闲钱吧!我想。

穷则变变则通,我们想出了“租借阅读漫画书”的妙计。每租阅一次漫画书收一毛钱。这个操作手法真是一箭双雕啊!店门口一时间热闹了起来。看到走廊边漫画迷聚精会神的投入其中,路经的顾客都羡慕不已,还夸赞我们生意为何如此火红。

作为生意人,只要有利可图都希望增加货源把生意做大。文房家具、打卡机、打印机及各类相关器材都纳入我们的销售范畴。生意量增加后货品也需要更大的空间存放;本来的一间店面也扩充至三间。

2024年末结束营业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网购兴起,实体店的生意面临挑战。如今孩子也成家立业,他们有各自的盘算和理想。考量到自己已步入晚年,是时候该隐退了。

2024年的岁末,我们决定结束营业。多年的老顾客知道我们即将结束生意,陆续来店里闲话家常。有已经当上老师的学生,有带着孩子来的家长,还有来捡廉宜货品的散客。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员工,在与我们告别的那一刻双眼泛红,内心都是那么的不舍,那些年的故事在脑海里泛起涟漪。

广告牌拆下的那一刻,玻璃上映出姐妹俩的身影,与近40年前那个青涩的年轻人重叠在一起。这间店不仅承载着我们的青春,也见证了一代代学子的成长。虽然时代在变,但那些用笔书写的情怀,那些为梦想奋斗的岁月,永远不会褪色。

转身离去时,眼角有些湿润,但嘴角却挂着欣慰的笑。近四十载笔墨春秋,终究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点。

【星云】长期稿约/我们这一行
电邮:xingyun@sinchew.com.my
来稿请注明:我们这一行
•文长勿超过1000字,可附上相关照片。
•请于稿末注明中英文姓名、身分证号、联络地址、银行户头、电邮等作者资料,否则恕不录用。
•文章经录用,除了在平面媒体刊载,本报也拥有作品上网、录影、录音、改编等其他使用权。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