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社论

发布: 8:00am 21/12/2023

社论

统计局

固打制

英文

2023年土著人口统计报告

社论

统计局

固打制

英文

2023年土著人口统计报告

社论.为何土著专业人才与薪资偏低?

从建筑师、律师、会计师专业领域的土著比例偏低,说明了并未扭转土著升学的劣势、能力与科系选择影响就业机会,低学历与非专业导致土著的薪资偏低,所以政府应该设立一个补救系统,让完成学业的学生继续获得技职教育和専业培训,让他们还有翻身机会。

ADVERTISEMENT

周二,发布《》显示,包括建筑师(41.2%)、律师(38.2%)、会计师(31.8%)在内的3个领域专业人士,土著比例低至42%以下,如果以土著占总人口63.9%的比例,土著在上述专业人士的比例确实严重偏低;反而是占人口比例只有27.2%的非土著,3师比例却高达58.8%至68.2%之间。

固打制并未扭转土著升学的劣势

在公立大学入学名额“固打制”的保障下,土著享有就读大学的资源与机会比非土著多的多。我国政府于1971年发布《玛吉报告书》(Majid Report)指出,大学学生族群比例失衡,且土著学生选科也集中于人文科系。固打制政策随着报告书提出后而催生,从此大学录取新生时并不以考生成绩为标准,而是在特定族群为优先的基础上,再按成绩高低录取。

固打制推行了50年,如果以25年为周期,固打制已历经两代人;当年以固打制进入大学的莘莘学子,如今已经退休且年近70。但为什么50年后的今天,一直享有优先入学且选取更好科系机会的土著,却在专业领域上的比例远低于非土著?这还不包括统计局未公布(或未予以调查),在公民营机构服务的医师、电子电机、机械、土木、电脑资讯、航空航太、药学、AI领域等专业人才的土著比例,如果公开数据,可能更不好看!

所以固打制虽然50年来剥夺非土著的公平受教权,但只要志气高,还是能够自行开辟出路。相反的,固打制也没让非土著在职场上有更多的专业人士或有更好的表现。

英文与科系选择影响就业

是什么原因导致非土著的专业人士高于整体人口比例?前首相敦马早在2004年就说:“马来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所以低于华裔,是因为华人会选择正确(就业导向)的科系修读,毕业后他们在就业市场上比土著更具竞争力。而土著,尤其是来自马来语环境的学生,一般都不能有效使用英语沟通,在现实的职场上,雇主只会雇用那些沟通无碍的人,外国雇主,如果双方无法沟通,更不会雇用你。”

其实敦马的话一直到今天“依然适用”。两个月前,一位在国内大学工程系毕业,考获一等荣誉工程学位的土著学生,在社交媒体上抱怨说:“因为无法用英文沟通而一直找不到工作,反观那些很会吹嘘的人,更容易获得工作机会。”其实那些获得工作机会者,并不是只会吹嘘,而是他们能顺利与人沟通。一个大学毕业的新鲜人,总不能要求雇主替你找个英文翻译吧。

除此之外,获得政府资助出国的土著学生,有相当比例会选修伊斯兰法律、历史或一些有关伊斯兰的科系,过程中多数人没有选择修读英语,或一些有经济(就业)价值的工程、或专业科系。相反的,他们会选择到中东修读阿拉伯语,2006年6月,169名被送去在埃及开罗艾资哈尔大学的土著学生,最终只有5人通过阿拉伯语考试。新闻在媒体曝光后,使得大马保送政策非常尴尬。

低学历与非专业导致土著领低薪

9月,经济部长拉菲兹指出,“未能进入大学与未在专业领域工作”,是导致人民在职场上薪资偏低且加薪缓慢的主要原因。而低薪资不仅是族群之间(巫华印)存在差距,而同一族群当中也存在薪资差距。

拉菲兹表示,如果只在族群之间做比较,事实会被扭曲,例如华裔收入远高于土著。事实上,这要看某一族群有多少人从事薪资较高的工作。今天,职场上非土著有更多比例的专业人士,如会计师、律师、建筑师、工程师,他们也在私人企业领域工作。所以统计局的最新公布的资料证实了拉菲兹的说法,亦即未能进入大学和不在专业领域工作才是导致薪水偏低的原因。

目前,我国大概只有约30%的土著进入大学,而华裔学生升学的比例高出很多,例如全国独中生升大学比例大概介于60%至85%。

拉菲兹表示,未升大学的70%土著怎么办?他们拉低了薪资水平,因为只有小部分的土著继续升学而有机会成为专业人士而获得更高的薪资。事实上的反应是,获得专业职位的土著毕业生人数与人口比例失衡。所以政府必须探讨土著大学毕业后却未进入专业领域的现象。因此,政府应该设立一个补救系统,让完成学业的学生继续获得技职教育和専业培训,让他们还有翻身机会。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8:00am 28/03/2025
社论.激发爱国精神不能止步于佩戴国旗扣章

要真正促进国民团结和对国家的自豪感,类似激发爱国情操的倡议必须是注重实质而非狭隘象征意义,爱国和忠诚不能只是口头上的承诺,或者形式化的佩戴徽章或悬挂国旗,而是必须发自内心的,并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国家建设。

教育部发出通令,从4月21日起,所有隶属于教育部的教育机构的学生,必须在校服上佩戴国旗扣章,包括政府学校、政府资助学校、大学预科学院和师范学院。教育部也鼓励其他教育机构采纳这一做法。此举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与自豪感,同时促进团结、纪律及责任感。

爱国情操通常被视为国民团结的基石,是世界各国政府努力培育的一种情感。而学校是适宜培养此情操的场所,从幼年级开始落实,潜移默化,长期以往将能根植于个人心中。

教育部要求并免费提供扣章给学生,在穿着制服和相关活动服饰时佩戴,时刻提醒学生尊重和保护国旗,其出发点是好的。惟学生家长们的疑虑是,这样的形式化举动,能否提高爱国精神,还是值得商榷的。

要真正促进国民团结和对国家的自豪感,类似激发爱国情操的倡议必须是注重实质而非狭隘象征意义,爱国和忠诚不能只是口头上的承诺,或者形式化的佩戴徽章或悬挂国旗,而是必须发自内心的,并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国家建设。

教育部并没有详细说明,佩戴扣章之余,还有哪些相关的策略和学习或活动会分阶段推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学生校服上仅仅多了一个扣章,那些低年级的小学生,相信还无法领会佩戴扣章的意义为何?高年级学生乃至大学生,就是为了服从而佩戴,没有遵从可能受罚,恐怕会带来反效果。

家长除了质疑这项派国旗扣章的实质效果,更不免觉得是浪费资源。毕竟教育部属下的教育机构,光是中小学就超过1万所,学生人数逾400万。单是以每人获分配2个扣章计算,就已经接近逾1千万个,而且这还不包括预科学院和师范的学生,即使扣章的成本再低,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其实质成效与开销是否能成正比,自然难免让家长产生问号。

再者,教育部并没有说明,扣章的设计、生产和分发是由教育部全权负责,还是外包给企业?若是外包,是哪家公司获得合约?是否有通过公开招标?昌明政府提倡廉洁和透明,教育部有必要公开明细。过去,曾经发生“干捞”事件,结果学校工程沦为“豆腐渣工程”,甚至危及人命。安华上台后极力打贪,政府部门就必须贯彻廉洁和诚信精神,这不就是教育部希望动过落实学生佩戴扣章,要培养学生们的良好价值观吗?

国旗扣章别在学生服装的右胸口,是一种提醒,自身的行为必须端正,道德观和思想要正确,才不会愧对身上佩戴的国旗。国旗是我们国民的身份认同象征,无论是悬挂、佩戴还是高举,展示的是国家的形象,不能随意,不能做出任何不敬的举动,否则就是对国旗的亵渎。如果大人们要学生尊重和爱护国旗,本身却没有做出好榜样,言行不一,学生们又怎能学习到爱国的精神?

因此,教育部必须规划出更强大和有素质的教育体系,来培养健康的爱国主义意识,这比起形式化的佩戴国旗扣章来得重要。有鉴于此,教育部应该在国民课纲中更强调公民教育,除了理论,更重要的是实践。学校要做到实践,就必须带领学生打破形式化的框框,教师要以身作则,教育部官员不要鸡毛当令箭,政府的教育资源要公平对待所有源流的学校,不要将政治带入教育,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是平等和包容,从而发自内心地以身为马来西亚人为荣。

教育部必须培养学生更具有批判性思维、同理心和对国民传统的深刻理解。学校不仅是要让学生了解国家过去的辉煌时刻,还要了解我们面临的挑战,以及为建立一个公正和平等的社会而不断奋斗。学校的任何学习活动,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深入思考成为马来西亚人的意义,并探索他们能为国家的未来做出贡献的方式。总的来说,教育部要培养学生爱国情操,还有更多有实质性的政策值得推行,不能止步于佩戴国旗扣章。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