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全職媽媽後,和孩子朝夕相見的時間長了,我們很愛彼此,但也很容易為芝麻綠豆的小事吵架。
ADVERTISEMENT
一次,我接孩子放學,大寶聽到我沒帶午餐來,就在開車門時吶喊。天啊!那是在幼兒園的停車場,她這麼尖叫,讓我既尷尬又生氣。事後孩子說,放學時太餓了,心情才會不好。
隔天,我帶了便當來接孩子。孩子看著便當,開心得不得了,但是她吃了兩口,就開始不專心了。她把便當放在一旁,眼睛看著窗外的景色。坐在一旁駕車的我,看到這一幕,心裡開始急了,開口提醒孩子記得吃飯。孩子沒有回應,目光依然在窗外的風景。
我一時氣上頭說,“下次還是不帶飯給你了,反正帶給你吃,你也不專心。”
她說,“我有吃啊,我只是想看風景。”
“你看風景也看太久了吧!你可以一邊吃一邊看啊!你吃一口,卻看很久!”
“我要專心看風景都不行!”說著,含淚坐好吃飯了。
飯,當然沒在車吃完。回到家,洗了澡,又繼續吃了約20分鐘才結束。
我無奈地坐在餐桌前,腦海開始檢討。明明帶了飯盒,為何又吵架了?原來是我這個母親,看不順眼孩子的行為。為何看不順眼?因為孩子沒有專心吃飯的樣子,沒有符合到“我想她在車吃完飯”的期望。為什麼她需要符合我的期望呢?如果她能好好在車吃飯,到家時就可以直接洗澡後去玩了,我也比較安心,不用費心她會餓壞肚子。
仔細推想,這一切都只是以我出發的觀點,我擔心孩子營養不夠,很容易生病,使雙方都辛苦。太多的擔心,竟然默默地成為雙方情緒爆發的主因。孩子的想法呢?我忘了,孩子也可以有自己的節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當天,我和孩子們說,吵架太累了,讓大家一起練習新的魔法,生氣時要提醒彼此,“慢慢說,要抱抱”。孩子們點點頭,和我抱在一起,力度之大,把我推倒在沙發,大家還一起大笑。
年末,我最想放下的,是對孩子的過慮。過於操心孩子的一切,只會讓壓力加倍,讓彼此的距離更遙遠。愛是一輩子的學習,總得學會相信孩子,放手讓他們嘗試,才能累積屬於自己的成長經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