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否已出現大專畢業生過剩的現象,以及學生花費高額學費以及幾年時間修讀大學文憑是否是值得的投資。
ADVERTISEMENT
根據大馬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我國有高達38%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就業者,他們的工作所需的學歷比他們所擁有的學歷來得低。這種情況被定義為“技能相關的就業不足”(skilled-related underemployment)。這種現象並不是最近幾年才出現,跟據統計局的數據,早在2015年,我國大專畢業生技能相關的就業不足的比例就高達30.2%,2019年上升到34.4%,2021年進一步攀升到38.7%,2022年則稍微回落到38.0%。
38%是相當高的比例,意味超過三分之一的大專畢業的就業者,他們所獲得的學歷並沒有被充分利用。這當中所帶出的問題,包括我國是否已出現大專畢業生過剩的現象,以及學生花費高額學費以及幾年時間修讀大學文憑是否是值得的投資。
另一邊廂我們卻也常聽到企業抱怨我國缺乏高技能的員工。一個可能的解釋是我國出現“技能錯誤配置”(skill mismatch)的問題,意即一部分大專畢業生所擁有的技能和市場所需的技能不相符。有的人會直覺地認為,問題出現在我國的教育體系的素質,把矛頭指向我國的大專學府培養出一大批不符合市場所需的畢業生,當中包括一些就業前景暗淡的冷門科系的畢業生。然而,當我們參考其它國家的情況,就會發現實際情況可能更加複雜。
關於大專畢業生技能相關的就業不足的跨國數據並不容易取得,其中一個困難點在於不同國家對如何定義工作所需的學歷有不同的詮釋。從筆者在網絡上可搜尋到的數據,美國2021年34%的大專畢業生面臨技能相關的就業不足,英國也同樣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大專畢業生面臨相同的問題,韓國2019年的數據則是30.5%。由此可見,大專畢業生技能相關的就業不足的問題並不是我國獨有的現象,也出現在發達的歐美國家,以及在創新和高科技領域有良好發展的韓國。
當然,同樣的問題出現在發達國家並不意味我國所面對的問題就因此不足為患。遺憾的事,和我國經濟發展程度相若的發展中國家的大專畢業生技能相關的就業不足的數據並不容易取得,讓我們難以評估我國是否以我國的發展程度來說,已過早面臨已發達國家所面臨的問題。
另外一個探討我國大專畢業生技能相關的就業不足的問題所面對的難點是相關數據都是從隨機抽樣的受訪者自願提供的資訊統整而來。然而,筆者對於這種自願提供的資訊所得來的數據是有很大的保留的,因為很難核實這些數據的準確性。最理想的情況是政府要求僱主在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時,也提供員工的學歷資料(社會保險局應該已經有員工工作性質的資料),那麼統計局就能透過社會保險局的數據統整出更準確的大專畢業生技能相關的就業不足的數據,這對了解及解決大專畢業生技能相關的就業不足的問題會有很大的幫助。
![close](/public/images/galleryclose.png)
![zoom](/public/images/galleryzoom2.png)
![image](/public/images/foursquare.png)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百格视频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