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圣诞佳节来临,商场老早布置了圣诞树、雪人、姜饼屋、姜饼人、圣诞老人、礼物盒……从小到大,你有没有设计过圣诞卡或圣诞装置的经验?主色调脱离不了红、绿和白三色吧?
ADVERTISEMENT
网络上资料多的是,告诉你这些颜色各自代表什么。但是再往深一点探究,从什么时候开始圣诞节和红、绿和白有了关系?这些“圣诞颜色”从什么时候流行起来,又有什么宗教、文化意义?
就不卖关子,先谈颜色吧。
红色:一般上代表爱与勇气,在华人世界红色代表喜庆、吉祥。在圣诞节中,红色有更深一层的意义,代表耶稣的血。常用作圣诞装饰的植物有圣诞红(Poinsettia)、冬青浆果(Holly Berry)和槲寄生浆果(Red berry mistletoe)。
绿色:四季常青的植物如松或杉的绿叶,在严寒中也没有落叶,是白茫茫中的一点绿,象征强大的生命力。在圣诞节的意义则代表耶稣永恒的生命。
白色:12月寒冬,白皑皑大雪降临大地,白色是这个时节的主旋律。白色象征纯洁、和平,在基督教与天主教信仰中还有复活的意义。

圣诞节纪念耶稣诞生,但圣诞装置跟耶稣诞生地没关联
不知你是否发现,这些圣诞颜色的背景都和冬天有关。让我们来破坏美好想像,逻辑思考一下——圣诞节纪念的是耶稣的诞生,而祂的出生地在耶路撒冷,其实是沙漠地带。
马来亚大学创意艺术学院高级讲师孙先勇说,沙漠哪来的白雪大地、用作圣诞树的松或杉,以及圣诞红呢?显然,我们常看到的这些圣诞布置与那些植物、场景的颜色,并非来自这个宗教的发源地。不过,耶路撒冷沙漠地带有椰枣,这种常青植物也是圣地作物。
不只马来西亚,现代社会对于圣诞布置的想像,很多源于欧洲,尤其是北部在12月份严寒中的地景:白色风雪中还能看见高大常绿的松树、杉树,还有日照越短开得越艳的圣诞红(红的其实不是花瓣,而是变态叶)与槲寄生。
孙先勇解释,在基督教传入欧洲以前,欧洲北方斯堪的纳维亚和日耳曼族群等地区庆祝的是耶鲁节(Yule),可以追溯到公元5至6世纪。这个异教(Pagan,相对于基督教)节日落在12月最寒冷的季节,人们焚烧大树桐,点燃篝火,庆祝度过严寒冬天,冬至后日照时间慢慢变长。这也就是树桐蛋糕(Yule log)的由来。
孙先勇说,耶鲁节这个“异教”传统节日后来在基督教进入欧洲后,与圣诞节慢慢结合。同样在12月严冬,圣诞节庆祝的是耶稣的诞生和永生,和原本耶鲁节庆祝长青、严冬后的复苏相仿。这也解释了为何圣诞节装置有那么多元素并非源自耶稣的诞生地。


工业革命怎样改变圣诞色?
谈回红、绿、白三色,与欧洲北部的寒冬地景有关,也有宗教上的意义。而这些主色调融入大众流行文化,可以追溯到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也就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期。
“鲜红色和鲜绿色是在合成颜料发明之后才广泛使用,也就是工业化生产过后。”孙先勇分享,“而工业革命发生在维多利亚时期,所以人们才认为红色与绿色作为圣诞颜色源于那时候。”
他补充,工业革命不只促成合成颜色的发明,印刷技术也突飞猛进,得以大量印制贺卡,且售价便宜而在市场普及。在工业革命时代以前,颜色是根据自然颜料调配而成,在自然环境里有什么就配出什么颜色。
“古时候人们的调色盘是很无聊的,工业革命后有了化学原料,就能调配和大量生产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孙先勇展示维多利亚时期的圣诞贺卡,大部分以红、绿、白三色为主,还有蓝色、紫色等相较过去多变的颜色。

圣诞老人的真身是谁?
孙先勇从网络上找到不少维多利亚时代的圣诞老人主题贺卡,这位主人公有红袍、褐袍、绿袍、蓝袍、紫袍等各种形象,完全没统一。他认为,当时有了合成颜料的条件,人们能尽情发挥想像力和创意去设计圣诞贺卡。
圣诞节纪念的是耶稣诞生,而圣诞老人的原型,其中一个说法是一位古代主教圣尼古拉斯(St. Nicholas),相传他总会悄悄送小朋友礼物。
学者普遍认为是1931年可口可乐的圣诞广告替现代圣诞老人定妆造型,发扬光大,传遍全世界。胖嘟嘟,白发白胡,穿着红袍系上卡扣腰带的圣诞老人,出自插画家哈登‧桑德布洛姆(Haddon Sundblom)。”
根据可口可乐公司官方网站介绍,哈登‧桑德布洛姆的圣诞老人系列自1931年一画就画了33年,到1964年为止。不过,可口可乐强调,在桑德布洛姆的画作以前就有穿红色衣服的圣诞老人,红白设计与他们的企业颜色无关。
桑德布洛姆是根据克莱门特‧克拉克‧穆尔(Clement Clarke Moore)于1822年写的诗〈A Visit from St. Nicholas〉(圣尼古拉斯来访)描述,圣诞老人胖嘟嘟有大肚腩,两颊红似玫瑰,胡须白如雪。


与圣诞树合影庆开斋
说来,你我现在常用的圣诞装置和主色调源自欧洲北部的地景,那么在资讯还没全球化流通的时候,位处热带的马来西亚也是用红、绿、白三色来设计或布置圣诞节吗?
孙先勇找来旧时的贺卡,尝试厘清。从一张旧时吉隆坡圣安德鲁长老教会(St. Andrew’s Presbyterian Church)可见,只是一张没有彩色的教堂素描,背景还有多棵椰树,相当有热带气息。
圣诞元素来到多元宗教、种族和文化的马来西亚,也擦出许多火花。根据孙先勇找到的资料,1970年代的开斋节,人们到相馆照相,冲洗出照片当作贺卡。特别的是,人们以圣诞树作为背景,卡片再印上“Selamat Hari Raya Aidil Fitri”(开斋节快乐)的字样。
1970年代,相机根本就是奢侈品,人们要留影也只能到相馆,因此相馆有什么布景、道具通通拿来派上用场。从多张旧照片里观察,当时人们配合佳节到相馆拍摄家庭照,有的还以纽约的摩天大楼或中国山水画布幕为背景,再搭配一棵圣诞树。孙先勇认为,这些在现代看起来非常“奇怪”的组合,可能代表了当时人们想要出国的愿望,于是先到相馆拍照“圆梦”。

相关报道: 【圣诞色彩/02】天主教礼仪颜色,除了红绿白,还有什么色调? 【圣诞色彩/03】圣诞广告如何创意玩转红绿白? 延伸阅读: 【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开斋/01】大马: 一年里最热闹的日子·土制大炮迎佳节 【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开斋/02】也门:男人餐后嚼“叶子”· 小孩骑骆驼 【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开斋/03】土耳其:自由选择奉行斋戒 【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开斋/04】 土耳其:开斋前夕吃大饼 · 小孩敲门讨糖子 【一样的节日 不一样的开斋/05】中国回族:首日凌晨“洗大净”淋浴盛装· 应节食品多不胜数 【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开斋/06】 中国回族:不放鞭炮不给红包· 武术表演庆佳节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肯特郡18日综合电)一位患有白血病的4岁男孩,去年圣诞节时,向曾为他提供治疗的儿童医院捐赠400多份礼物,为仍需住院的患儿们送去节日温暖。
小男孩霍尔和他的母亲哈莉决定以行动回馈医院,通过分发圣诞倒数日历和一些趣味小礼物,为节日期间仍住院的患儿们带来欢乐。
来自肯特郡的哈莉在亚马逊上创建愿望清单,发起了捐赠活动,鼓励社区成员为患儿们购买圣诞礼物,最终筹集了346件物品,包括巧克力、游戏、贴纸、文具等。
随后,一家人将礼物装箱,送往3所医院,即萨顿皇家马斯登医院、伦敦国王学院医院和法恩伯勒公主皇家大学医院。
从事美发行业的哈莉说:“住院期间孩子们会被困在病房里,无法外出,为免他们受到病毒感染,他们会因此感到非常无聊。”
“我们推着满满一大箱礼物进去的时候,患儿们都非常兴奋,护士们看到这么多礼物时也非常惊讶,大家都非常感动。”
“小礼包我数到400份的时候就停了,但我想总共应该有440份左右,还有100多个圣诞倒数日历。”

母:外人几乎看不出霍尔熬过病痛
哈莉回忆,2022年1月,她发现霍尔走路一瘸一拐,感到异常,便带他去医院检查。3天后,他们被告知霍尔患上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随后,霍尔开始了为期3年的治疗方案,包括每天的化疗,预计将于明年3月结束。
“我有时会忘记我们经历了什么。我听到其他家庭的遭遇时会想‘天啊,太可怕了’,然后才想起我们也是其中之一。”
“刚确诊时,我们基本上在国王学院医院、马斯登医院和达伦特谷医院之间来回奔波了4个月。现在,我需要时刻待命,只要霍尔的体温升高,我们必须在1小时内将他送到国王学院医院。”
“霍尔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小男孩,性格外向。即便熬过了病痛,外人几乎看不出他有什么异样。他意志非常坚强,总是勇往直前。”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