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馬史詩的第二部《奧德賽》來頭很大,評價極高。隨便打開一部西方文學史教材,都會提到它是古希臘最重要的兩部史詩之一(另一部也就是荷馬史詩的第一部《伊利亞特》),更有甚者稱之為:整個西方文學的奠基之作。原著共一萬兩千多行,分為24卷。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中譯本近五百頁。作為詩體文學,一般讀者要一口氣啃下確實不易,那麼有這樣的一個戲劇版本,讓我們去接觸這個古代經典,確實是一樁美事。所以,由KL莎士比亞劇場與日本的大師級導演小池博史合作的《奧德賽之魂》,也就是戲劇愛好者的福音了。戲劇於10月下旬假白沙羅表演藝術中心黑箱劇場演出5場,我看的是28日下午場。
ADVERTISEMENT
看大師級的演出,必然拔高我們的期待值,但以我過去在國際藝術節看的“大師”級作品的經驗:並非每一部都能讓人滿意而歸。加上我對小池博史所知不多,所以我提醒自己帶著平常心去看。不過另一方面我對製作單位有信心,實際上還是有所期待的。
演出給我的回饋是——不負期待。
改編原著是大部頭的作品,有些編導會用更長的時間(例如3到5小時)去處理,觀眾也就坐享其成。但編導選了一個更難、更適合當代觀眾的長度——在90分鐘內去完成它。於是,本劇的呈現就給人流暢緊湊、節奏強烈、一氣呵成的暢快感了。
本劇宣傳提到“多感官劇場”,果然現場的感官衝擊巨大。這裡略提幾項:
音樂。音樂主要由以電子合成器造音的歌手桑託詩(Santosh)現場自彈自唱(他也是本劇的作曲)。歌曲內容時而抒情時而敘述。稍後另一日本能樂鼓師今井尋也也加入。能樂元素的加入,讓大部分時候的音樂是莊嚴肅穆的,為全劇營造了一股神秘氣氛與神聖感。
說書人。由林順興和程守明飾演的說書人,插科打諢的說書方式舒緩了戲劇的繃緊的情緒,讓觀眾可以喘一口氣。“喘不過氣來”是看這個戲大多時候的感受,因為劇中事情一件一件來,手法一樣一樣換,讓人目不暇給,只能全神貫注。所以,莊嚴音樂與詼諧說書的交替,起著很好的調節作用。
有創意與力量的舞臺形象
道具。本劇道具很能強化演員動作,並建構了強烈的視覺效果。這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一條10米長粗大繩子掛在5個演員手持的長杆上,當他們舉起繩子時就出現了一艘船——這是象徵船體的道具藝術——在一系列編排好的舞臺動作下、在大屏幕播放預錄的大海巨浪投影的配合下、在強烈海浪聲效的助威下、在小小的黑箱劇場裡製造了兩千多年前“軍艦返程遭遇海難”的驚濤駭浪恐怖場景。繩子代船的道具使用不禁讓人聯想中國戲曲馬鞭代馬的處理。兩者異曲同工,只是戲曲的馬鞭代馬動作純粹是寫意的舞蹈之美,而本劇的船體形象與行船動作,在各種表演和效果的綜合下,卻在追求逼真效果。這是挺有趣的,因為劇場式戲劇是立基於消除幻覺,而海難表演的綜合效果又營造了新的戲劇幻覺。第二個道具是造風機。這是一個約3米高帶輪的腳手架,架的一面滿滿地綁了大小不一十來個接通了電源的電風扇。造風機就待在舞臺一側,任務來時(例如“海難”)就由倆演員推出來興風作浪。造風機制的風力其實並不十分猛烈,但配上強勁的音樂與風浪音效、以及演員東歪西倒的受難表演,效果就出來了。仔細琢磨造風機每次出現時配合的音樂動機,就能感受到當中用意——編導其實是用機器裝備,創造了一個舞臺形象,可以理解為大自然,但更準確的是原著中的海神對主人公的攻擊。這是很有創意與力量的設計。
影像。本劇的影像,分預錄播放與現場直播兩種,很多時候這兩種方式是混合在一起呈現的。可以說這個戲的視覺效果的震撼,與影像的製作與執行水平有關。除了前述海難的驚悚效果,另一也很吸引人的影像呈現是:獨眼巨人波呂斐摩斯攻擊士兵的那場戲。這段戲的操作方式極為簡單,就是扮演波呂斐摩斯的程守明手持現場直播的攝影機對準自己的臉開始表演,巨大的頭像和手臂在大屏幕上出現,士兵們挨著屏幕被他“攻擊”得毫無招架之力。這段極富娛樂性的片段,在調度上卻刻意安排演員坐在臺側的小凳上,在觀眾眼皮下直播。這樣的安排除了要達至一般的劇場式手法目的——消除幻覺外,也帶來更多內涵——巨人並不強大,他只是用幻術騙人,要戰勝它就要先看穿他。這讓接下來的戲劇動作順理成章——奧德修斯弄瞎他的獨眼時,也同時把他揪出來,讓他原形畢露——只是個矮小的騙子而已。戲劇的最後一場,奧德修斯大開殺戒,消滅了全體求婚者。這場戰爭戲一開始,屏幕上投影播放的是今年10月初的以巴衝突戰爭影像。於是戲劇一下子把我們帶回現實,同時也是一種警示或稱之為無奈更為合適——歷史不斷重演——太陽底下無新事。
這場戲編導也改變了《奧德賽》的結尾:原著裡的女神雅典娜出手干預,迎來和平的結尾在劇裡並未出現。反之是佩內洛普和特勒馬科斯也死於戰事。戲劇的最後畫面是奧德修斯也倒下了,他是累極倒下?生命結束?戲劇留下似乎是開放空間,卻也不難理解編導反戰立場。
飾演奧德修斯的李瑞強,作為一個舞踏演員來演話劇,他的表現令人驚喜。非常期待他更多的語言的作品。劇中唯一女演員索菲亞(Sofia)唱作俱佳,聽說是新人,前途不可限量。其他演員的表現都極為稱職,群戲的成功就是靠群體演員的合作與奉獻,他們已經擰成一股繩,就像劇中的粗壯繩子建構的船體,承載著《奧德賽之魂》這個作品,航向藝術的彼岸。
更多文章: 不安分的靈魂──演員翁書強 吳偉才/地球文明的標誌 跨界融合 以舞蹈展現生命力——《尋藍》 融合茶、陶與舞:一場絕對的美學體驗——曇花堂之“島上行旅” 西北孤鳥/從“質本潔來還潔去”到“大團圓”──《謝師會》的人物重塑與改編 鏡頭下普通的人和普通的事──《我經過的那些人》攝影展 相輔相成的編劇文學與導演美學──臺灣林孟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