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财经

|

焦点财经

|
发布: 1:52pm 27/12/2023

可负担屋

滞销

可负担屋

滞销

可負擔屋也滯銷?系列1 | 價不對 屋不行 低價產業賣不出……

文/许晓菁
文/許曉菁
國內房屋滯銷量大,已非新鮮事,過去5年,已建好但未能出售的住宅年均3萬間。儘管截至2023年第三季,全馬滯銷住宅單位有所下降,但仍有高達2萬5311間未出售,總值174億令吉!
把滯銷分類放大來細瞧,不僅是50萬至100萬令吉的服務式公寓滯銷比率最大,低於30萬令吉的低價房屋,也就是被歸類為“可負擔房屋”的,這幾年來在滯銷榜的位置,是數一數二。截至第三季,仍有6955個低價單位還在閒置,佔總滯銷單位27.5%,等於14億9000萬令吉價值未能解鎖。
什麼原因導致這些已經是低價的產業並不熱賣?
近三成低價屋難銷

依照國家房地產資訊中心(NAPIC)的定義,凡是推出9個月後仍未出售的單位,就能被歸類“滯銷”。

9個月後仍未出售歸類“滯銷”

根據NAPIC數據,2019至2022年的滯銷單位佔總建竣單位比率,維持在25%左右,價值平均約200億令吉。

ADVERTISEMENT

而低於30萬令吉的住宅單位,過去5年平均佔整體滯銷單位約28%,無論疫情前後,情況沒有多大改變。尤其是2021年,不管是建竣的或建築中的低價房屋,均在滯銷榜首位,分別佔31.5%和41.4%。

以價值計算,從2020年到2023年第三季,低於30萬令吉的滯銷住宅房屋,年均值約17億令吉。

房地產資訊中心並無將售價介於30萬至50萬令吉的房屋銷售數據再細分。而政府多年前開始針對M40群體建設可負擔房屋,售價40萬令吉左右。所以,若加上中等價格的可負擔房屋,滯銷比率應該會更大,因為截至今年第三季,50萬令吉以下的滯銷住宅單位佔總滯銷量的55%。

已见报 须发布(27日财经封底)  可负担房屋也滞销?  系列1
全國購屋者協會(HBA)中文組主任陳鍾靈
收入趕不上屋價

“人民對可負擔房屋的需求還是很大。可是,買不買得起,又是另一回事。”

全國購屋者協會(HBA)中文組主任陳鍾靈接受本刊專訪時說,收入趕不上屋價,是導致中低價房屋無法熱銷的一大原因,並非供應過多。

大馬分別有約300萬的B40低收入家庭戶和M40中等收入家庭戶。在第12大馬計劃裡,政府目標5年內建築50萬間可負擔房屋,字面上是合理的。國家必須持續推出廉價屋和可負擔房屋,以照顧低收入群的福祉。

“同時,發展商要繼續建新項目,企業才可獲得收入和成長。問題是,人民有無能力買下?”

陳鍾靈認為,儘管大馬屋價被公認是區域內最廉宜之一。但購買可負擔房屋的都是我國人民。大家先要了解一國人民收入程度,才能和其他國家比較。

人民收入仍未恢復元氣

“尤其經過幾年疫情打擊,很多人的收入仍未恢復至之前的水平。”

查看統計局公佈的2019至2022年家庭收入,2022年的中位數約6338令吉,3年內每年平均增長2.5%。這相比疫情之前,即2016年至2019年的家庭收入中位數每年平均增長3.7%,增速放緩不少。

而在過去6年,房價每年平均上漲2.87%。其中,2022年平均屋價就起了2.8%,至44萬9604令吉。

更別說這兩年通脹高企,2022年大馬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增3.3%,2021年通脹為2.48%,2020年則是3.62%。儘管截至今年10月,通脹回落至2%,核心通脹仍維持在2.5%高位。

可負擔屋價怎樣算?

根據地方政府發展部發佈的2019年大馬可負擔房屋政策報告,可負擔房屋價格方程式 = 家庭收入中位數 X 12個月 X 3.0

意思是,可負擔房屋價格應該是人民中位收入的3倍。然而,實際售價在各州有所不同,城市房價較高,城外較低。

隆可負擔屋最貴 丹吉最低

2019年,吉隆坡的可負擔房屋價格最高,為32萬6628令吉,其次是布城,達29萬7900令吉,雪蘭莪是26萬7948令吉。

吉蘭丹和吉打的房價最低,分別是13萬令吉和14萬8000令吉。採取這種算法,政府將可負擔房屋的最高價格定為30萬令吉。

來到2023年,在高成本和通脹環境,無論城裡城外的可負擔房屋價格,相信已超過上述水平。

你買得起可負擔屋嗎?

雖然家庭戶收入中位數達到6000令吉,但是細看收入範圍,2022年有14.6%家庭戶收入低於3000令吉、11.7%收入介於3000至4000令吉、11.1%的家庭收入介於4000至5000令吉。

換言之,高達37.4%家庭收入低於5000令吉。這些中低收入人士,有沒有能力購買可負擔房屋?

舉個例子,仍未有房產的A先生,目前在吉隆坡租房,月入4000令吉,扣除車貸、高教貸款(PTPTN)、信用卡欠款等,可支配收入只剩約2000令吉。

若他符合信貸資格,銀行允許的房貸額或可達25萬令吉左右,35年期的每月房貸約1200令吉。意即A先生可以購買價格約27萬令吉的房屋。

關鍵是,在巴生河流域的可負擔房屋平均在30萬令吉,吉隆坡房價更高。適合A先生預算的房屋,落在其他州屬。

還有一個問題,即便成功買下,繳了房貸和管理費,可支配收入將只剩下不到1000令吉,在主要城市恐怕難以支撐。

因此陳鍾靈慨嘆,這幾年家庭開銷大幅增長,收入必須先分配在基本開銷如食物、交通和水電,然後薪水所剩無幾,只能擱置買屋計劃。

保留單位不被釋放

“國家規定的土著保留單位比率過高,造成一些產業未能及時出售,這是存在已久的問題。”陳鍾靈指出,這是導致滯銷的一個原因。

每個住宅項目的土著持有權最低比率為30%。多家州政府設下更高比率,例如,雪蘭莪和馬六甲規定40至60%、登嘉樓是30至50%、吉打則高達70%。

“當保留單位被證明很久未能出售,發展商是可以向政府申請把單位開放給其他公眾申請。然而,很多時候卻遲遲無法獲得批准,閒置的產業就這樣形成……”

針對這個難題,大馬房地產發展商(Rehda)主席拿督童銀坤之前曾發表說,當局有必要認真看待土著保留單位帶來的影響。

“因為,一旦因為這樣賣不出該些單位,形成現金流問題,其成本勢必轉嫁給其他人,房屋價格只能升高……。”

對的房源 不對的地點

眾所周知,地點是購屋時很重要的考量點,可負擔房屋市場也不例外。

陳鍾靈指出,大家都希望在城市買屋子,可是雪隆一帶地貴空間密集,建築費用被推高。

“在城裡尋找土地建可負擔房屋,對發展商來說是非常傷腦筋的事,既要應付高成本,又不能抬高屋價。”

當局規定,大型發展商在開發新住宅項目時,必須撥出30%配額建設廉價屋或可負擔房屋。在成本和售價拉鋸下,發展商或會選擇先建一般市價房屋。

平價屋多落在城外非年輕人首選

“為了應付規定,不少發展商轉而要求在其他地方建設可負擔房屋作為替補,通常是在城郊,卻不是買家稀罕的地段。”

須知大馬人有約75%居住在城市,而可負擔房屋的目標群,是仍未“有殼”的年輕首購族,他們大多是在城市生活。

大馬房地產中介師協會(MIEA)主席陳建銨就告訴本刊,他們觀察到,城中的可負擔房屋確實較少,相反,較多平價屋落在城外。

他說,這不符合年輕人的選擇。現代首購族很注重住宿地點,優先考慮靠近工作的住宅,並且要貼近大城市的便利設施。

“他們已習慣城市生活方式,城郊設施無法滿足喜好,例如網絡連接不佳、飲食配送服務不足,而且缺乏公共交通,通勤費或更高。”

陳建銨說,年輕買家和上一輩人考量的不一樣,“他們並不介意房屋面積小些,最重要是便捷。也許是這樣,郊區的可負擔房屋乏人問津。”

租房市場更受歡迎

當城市裡沒有合適的可負擔房屋,也供不起一般市價房產,首購族寧願暫不買,繼續在城裡租賃,或買較舊的二手房屋。

“我們的房地產平臺,有大約65%的房源是二級市場或二手屋,這是本地最大的房源市場。”

已见报 须发布(27日财经封底)  可负担房屋也滞销?  系列1
房產平臺PropertyGuru大馬區經理謝爾頓費南德(Sheldon Fernandez)

房產平臺PropertyGuru大馬區經理謝爾頓費南德(Sheldon Fernandez)告訴本刊,人們傾向租房或買舊房屋的原因有幾個。

“二手房屋已建好,感興趣的人隨時能檢查房內和四周環境,所見即所得,不會有‘意外驚喜’。而新屋通常要幾年時間才能建好入住,並要承擔發展商工程延後、遲交屋的風險。”

他還說,如今城市新建竣的房源選擇眾多,不少還備齊傢俱與裝修。選好後交了押金即可入住。這對於遊子和小家庭來說很合適。

“成熟社區很多二手房屋,設施完整,能夠滿足租戶的期望,既靠近工作地點,也方便孩子上學,租金比供屋相對便宜。”

無殼族仍有購屋夢

謝爾頓認同,很多低收入群人民仍然有置業想法,只是屋價比收入高、利率上升、市面消費情緒不佳,不得不展延計劃。

“根據我們發佈的2023年第三季大馬房地產市場調查報告,物業要價持續上漲,2023年第二季增加逾2%。”

該報告還顯示,消費者需求按季下降超過10%,而房地產查詢量連續第三季持續下降。

“租金價格指數比上一季上漲4.9%,相應地,租賃需求指數下降11.3%,因為有的地方租金開始漲,超出了不少人的預算。”

儘管面臨經濟挑戰,該平臺的調查顯示,有56%的受訪者希望在今年下半年達到購屋願望。

謝爾頓指出,有一半的受訪者認為,有政府援助才能實現買房夢,不過也有45%的受訪者表示正在努力籌集資金,靠自己購買可負擔房屋。

“有38%的受訪者表示,等有更具吸引力的可負擔房屋選擇,他們才會購買,包括合適的地點。”

此外,有一半或58%的受訪者清楚申請可負擔房屋的資格和條件,意味著另一半人不大瞭解申請流程和細節。

“由此可見,人們還是對房產有要求。”謝爾頓建議潛在買家可以採取一些應對策略,而不是被動等待,例如調整儲蓄習慣,或考慮更實惠的其他類型房產。

陳鍾靈也認為,房市跟產業價值、國家經濟,以及勞動力收入息息相關。當人民致力投入生產,一起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循環之下,收入隨著走高,就會有能力置業。

“站在購屋者的角度,目前市場供應多,正是有很多選擇的時候。只不過,政府的房屋政策或需要再檢討……”

中低收入群對可負擔房屋仍有嚮往,問題不在於供多於求,而是供與求沒有配對成功。有的地方太多房屋空置,有的地方供不應求;在後疫情時代,不少人民收入仍趕不上屋價,而利率回升,讓房貸變得吃力,連低價屋也賣氣不振。
政府、發展商和人民買家,3方一起促成可負擔房市。若要從源頭追究滯銷問題,不可避免要探討大馬的可負擔房屋政策。
下一期,看看當局的問題與挑戰……

已见报 须发布(27日财经封底)  可负担房屋也滞销?  系列1

已见报 须发布(27日财经封底)  可负担房屋也滞销?  系列1

已见报 须发布(27日财经封底)  可负担房屋也滞销?  系列1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