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 |蔡天鳳遭殘忍碎屍 前夫前家翁大伯被控謀殺
生前活躍於時尚界的28歲富家千金蔡天鳳,2月24日被通報失蹤,3天后警方在大埔龍尾村一間房子找到她遭肢解的遺體,證實失蹤當天2月21日即遇害,屋內大鍋裡發現她被兇嫌烹煮的部分殘肢,企圖毀屍滅跡。警方事後逮捕共同謀害她的前夫一家人,犯罪動機涉及房產糾紛及遺產繼承權。
ADVERTISEMENT
警方隨後透過蔡天鳳被拍到最後身影畫面追查,除找到藏屍地點外,死者當時身上的一物件,也協助警方順利破案。2023年6月18日,蔡天鳳擺靈堂出殯。
蔡天鳳是譚仔雲南米線創辦人譚澤均的媳婦,她曾有過兩段婚姻。在18歲時便嫁給了鄺港智,並生下一對子女。蔡天鳳與鄺港智因個性不合便離婚,但在離婚後,她依然有金錢援助前夫一家。在2016年時,蔡天鳳與與譚仔雲南米線的太子爺譚方駿結婚,再生下一對子女。雖然已經再婚了,但她與前夫一家依然保持聯繫,還聘請前大伯鄺港傑擔任私家司機,豈料卻引來殺機。
其前夫、前家翁和前大伯日前再被加控一項阻止合法埋葬屍體罪,以及3人的案件將交付至高院審理,裁判官將該案押後至明年1月29日在東區裁判法院進行交付程序。
2月、12月 | 土耳其、中國甘肅 兩場致命大地震
2月6日凌晨,土耳其東南部發生了該地區最嚴重的地震之一,許多城市被夷為平地,超過5萬人死亡,而在敘利亞邊境亦造成近6000人死亡。兩張圖片定義了這場毀滅性的7.8級地震:一名父親在震央卡赫拉曼馬拉什的一座倒塌建築的瓦礫堆裡握著死去的15歲女兒的手;一名新生兒從廢墟中被救出時,其臍帶仍附在已死母親身上。
12月18日深夜,中國甘肅省發生6.2級地震,造成該省及鄰近的青海省至少148人死亡,近千人受傷,是近9年來中國最致命的地震災難。
5月 | 英國70年來首場加冕儀式 查爾斯國王正式登基全球矚目
已故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於英國時間2022年9月8日逝世時,查爾斯三世已經自動成為英國國王。今年5月舉行的加冕儀式,是正式確定君主作為英國國教領袖的地位,標誌著他頭銜的轉變和權力的移交。
加冕巡遊隊伍從白金漢宮出發,沿著林薩大道前進,經過水師提督門到達特拉法加廣場,然後經過白廳和國會街轉入國會廣場,上午11時前抵達西敏寺,路線全長2公里。
查爾斯和王后卡米拉乘坐了2012年時慶祝已故英女皇伊麗莎白二世登基鑽禧紀念的鑽禧馬車,由皇家騎兵護送;卡米拉同樣接受加冕,並戴上瑪麗王后的舊冠。
包括我國國家元首蘇丹阿都拉與元首後東姑阿茲莎阿米娜在內的世界各國的國王和王室成員、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政要等約2000名特邀嘉賓,也應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之邀參加在西敏寺教堂舉行的加冕典禮,場面壯觀。
6月 | 普汀一度遭政變 俄烏戰爭仍膠著
俄羅斯去年2月發起對烏克蘭全面入侵至今已有22個月,但俄烏戰爭何時才能停止,仍是個未知數。
今年6月,準軍事組織瓦格納集團負責人普里戈津對俄羅斯發起政變,儘管最終失敗,但也揭示了俄羅斯國家最高層的 “真正裂縫”,兵變挑戰了總統普汀的權威,對普汀帶來空前挑戰。
到了8月,瓦格納集團領袖普里戈任墜機身亡,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奇表示,在普里戈任去世後,瓦格納集團很可能被俄羅斯總統普汀控制,將成為一個更大的威脅。另有分析認為,俄羅斯將事件怪罪烏克蘭,未來俄烏戰爭可能更加殘酷。
隨著世界的注意力轉向以色列及哈馬斯加沙衝突,烏克蘭無法進一步爭取到美國和歐盟的長期軍事支持承諾。不過12月中旬,烏克蘭迎來歐盟同意開啟入盟談判的佳音,但匈牙利卻否決了烏克蘭援助計劃,令烏克蘭結束這場戰爭的前景蒙塵。
8月 | 日本核汙水排海 中日關係緊張
福島第一核電廠2011年3月遭受311大地震帶來的海嘯侵襲,引發爐心熔燬,為冷卻熔融核燃料團塊,又製造出汙染水。東電利用淨化裝置去除氚以外的多數輻射物質,最後貯存在福島第一核電廠腹地內。
今年8月24日開始,日本政府將經過多核素處理系統(簡稱ALPS)處理的福島核廢水排入太平洋,首波約7800噸的核汙水已被排放入海;第2波、第3波排海作業已經分別於今年10月、11月結束;並會在2024年2月底排放第4波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汙水,檢測經海水稀釋後的核汙水含氚濃度作業,也計劃改成1年1次。
日本將核汙水排海引起國際反應不一,中國與朝鮮強烈反對,美國、英國、歐盟、冰島、挪威等國則表示支持。
核汙水排行也導致中日關係更加緊張,兩國外長——王毅及上川陽子在11月底會面時還各自表達立場,中國強調反對日本的不負責任作法,日本則呼籲中國立即撤銷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的措施。
大馬方面,科學工藝部長鄭立慷12月在國會表示,日本排放核汙水入海後,政府已展開為期7個月的監測,發現我國海域的放射性水平沒有上升;當時仍是農業及糧食安全部副部長的拿督陳泓縑也呼籲民眾,勿為日本核汙水課題過於擔憂,可以放心食用海產。
10月 | 最血腥戰爭 以哈加沙衝突2萬人死
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最血腥的戰爭始於10月7日,哈馬斯突襲以色列造成了大約1200人死亡,並劫持了200多名人質,震驚了以色列人。之後以色列報復,誓徹底“摧毀”哈馬斯,把加沙北部空襲成廢墟,並進一步展開地面攻擊。儘管衝突的7周後,哈馬斯釋放了105名人質,以方亦釋放了240名巴勒斯坦囚犯,但在停火協議告吹後,以方恢復攻擊,炮火甚至覆蓋了加沙南部的“安全地帶”。
以軍的攻擊在加沙地帶已造成超過2萬人死亡。加沙地帶有200多萬居民也因以色列的圍困,面臨食物、燃料、水和藥品的短缺。
以色列與哈馬斯在加沙的衝突也引發大馬關注,為了聲援巴勒斯坦,國內甚至還颳起杯葛風潮,麥當勞、星巴克、US Pizza等因為與美國及以色列有關而遭到本地消費者後生意明顯大跌,這股杯葛風潮至今還未完全消退。
首相拿督斯里安華也多次公開批評西方國家,包括在美國舊金山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強調聲援巴勒斯坦的立場,同時抨擊西方國家的政治階層,對巴勒斯坦的動亂表現出雙重標準,形容這些國家宣揚言論自由和人權的,卻譴責站在巴勒斯坦一方的人,汙衊他們是仇恨言論的散播者和恐怖主義的支持者。我國的政府關聯公司捐出了1億令吉,援助巴勒斯坦人民。
10月 | 中國政壇大地震 李克強逝世防長外長落馬
3月中國“兩會”,中國在政府層面完成了領導層換屆。69歲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也以全票順利連任國家主席。
他在去年“二十大”上提拔的親信李強不出意外地接替李克強,擔任國務院總理;而李克強卸任半年多,卻於今年10月在上海因突發心臟病逝世,終年68歲。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週二(7月25日)召開會議,宣佈免去秦剛外交部長一職,重新任命王毅為外交部長。
10月24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免去李尚福國務委員及國防部長職務,以及中國前外長秦剛的國務委員職務。
李尚福、秦剛都是在今年中國全國“兩會”上升任國務委員,躋身副國家級領導人,一時風光無限,未曾料到的是,他們竟然都在上任半年多時間之後從高處墜落;這說明他們涉及的問題或許比想象中嚴重。
11月 | 習拜會 中美關係回暖
加沙和烏克蘭的戰爭使中國與西方的關係變得緊張。美中領導人在舊金山峰會的“習拜會”幫助兩國關係重回正軌,但也明確界定了這兩個全球大國之間的明顯分歧。為了對抗以美國為首的世界秩序,中國正在推動全球安全和發展的替代願景,而其前景部分取決於恢復其本身的經濟活力。
與冠病疫情相關的限制結束後,中國仍面對長期的根本挑戰: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印度於4月份超越它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以及與美國在技術、臺灣問題和公海控制方面的競爭。另一挑戰是:中國共產黨面對如何在對生活各個方面的收緊控制與保持經濟活力和增長所需的靈活性之間取得平衡。
“習拜會”有助美中緝毒、軍事溝通,美方專家華自強認為這是戰術突破,兩國關係回穩,但臺灣大選、美中科技競爭及明年11月舉行的美國大選,將帶來更多考驗。
曾任國務院亞太副助卿的歐亞集團中國董事經理華自強分析,峰會上達成的有限的合作展現美中力求穩定的“戰術突破”,但沒有改變戰略格局,而且這種戰術“暫停”容易因臺灣大選、美中科技競爭及美國大選而消逝,將迅速受到檢驗。
11月 | 藍白破局!臺總統選舉三角戰
臺灣總統選舉將在2024年1月13日投票,今年底的焦點是兩大在野黨——國民黨(藍)及民眾黨(白)能否促成“藍白合”,集中選票對抗尋求蟬聯的民進黨。
在總統候選人登記最後一日前夕,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與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皆爭做總統候選人不願屈居副總統,“藍白合”宣告破局。侯友宜搭檔趙少康,以“侯康配”參選;柯文的副手則是“新光公主”民眾黨立委吳欣盈,“柯盈配”成形。
以逾90萬公民連署獲得參選總統資格的鴻海創辦人郭臺銘則宣佈,為了支持政黨輪替而退選。
隨著這兩個在野黨整合破局,中國國臺辦表示,尊重臺灣現行社會制度,希望大選結果能有助於維護臺海地區和平穩定。
臺灣總統選舉最終打三角戰,民進黨自2016年執政至今已有7年,而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與蕭美琴的“賴蕭配”一直在民調中遙遙領先,不過最近的媒體民調顯示國民黨“侯康配”緊追在後並縮小與“賴蕭配”的距離,選情十分激烈。
12月 | 全球締造新高氣溫 2023是史上最熱一年!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表示,在“異常的”11月成為連續第6個打破高溫紀錄的月份後,2023年肯定將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今年11月月也翻新了今年的高溫紀錄,使得2023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了1.46攝氏度。
之前已有專家警告,今年可能超過2016年成為最高溫年份,如今也證實,2023年真的是最熱的一年。
氣候變遷加劇乾旱被認為是造成8月美國夏威夷毛伊島發生百年來最致命野火、造成至少115人死的因素之一。而在12月於迪拜舉行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聯合國氣候高峰會上,約200個與會國家同意“從化石燃料過渡”的協議。
AI成主流 釐清所有好、壞與醜陋的一年
人工智能在2023年成為主流——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要實現人們對類人機器的科幻幻想,這項技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23年可謂人工智能(AI)“大爆炸”的時刻,隨著生成型人工智能的出現,這項技術在公眾意識中取得了突破,並正在塑造公眾輿論,影響投資和經濟活動,引發地緣政治競爭,並改變從教育到醫療再到藝術等各項人類活動。
每週都會出現一些全新的驚人進展,AI不僅沒有消失,變革反而正在加速推進。
Siri的聯合創始人格魯伯形容,當前是AI“有史以來最大的浪潮”,釋放了新的可能性,也帶來了危險;這種危險可能會在2024年迅速到來,因為美國、印度和其他地方的關鍵大選可能會充斥著AI生成的深度造假。
大馬方面,首相安華於12月初與“人工智能教父”之稱的黃仁勳會面,黃仁勳分享人工智能大趨勢,及大馬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安華宣佈,黃仁勳在美國的晶片製造商輝達(Nvidia)將和楊忠禮機構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包括建設一個投資200億令吉的AI數據中心。
今年5月,Astro Awani電視臺也誕生了我國首名AI合成新聞播報員“俊”和“莫妮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