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1点左右的六本木是沉静的,法国艺术家Louise Bourgeois的巨型蜘蛛雕塑仿佛守护着一旁的森大厦,我从张牙舞爪的蜘蛛底下快步走过。
夜晚的六本木才精彩啊,友人提醒我,这么早去干嘛?
ADVERTISEMENT
来看景吗?位于六本木森大厦52楼的观景台可以360度眺望东京市容。不,我来找灵感。
我的目的地,是再上一楼的森美术馆。这是一座具有全球视野的当代美术馆,跨越国界时代,不断引入新元素,从绘画、雕刻、建筑到多媒体艺术等,每一次展览都是对当代艺术领域的深度探索。
幸运的是,我的到访适逢森美术馆开馆20周年,赶上了集结54组艺术家、150件作品构成的“世界教室(World Classroom)”展。本次展览不仅回顾了森美术馆20年的脉络,也贴切将美术馆诠释为“学习世界的教室”。展览按学科共划分语文、数学、理科、社会、哲学、音乐、体育、综合8个板块,范围广泛,类别多元。
或许是“世界”主题太宏大,我看得缓慢,也很散漫,印象最深的都是主题偏沉重的作品。越南艺术家黎光顶采访越战期间的战地艺术家,展示了上百幅珍贵的战地手绘作品,描绘了战场的残暴与无情;柬埔寨艺术家VandyRattana的系列摄影作品《炸弹之池》,一张张田野风光优美平和如画作,但丛林中隐约可见的池塘浅坑却是战争炸弹攻击留下的痕迹。
继续捕捉灵感,下午我又去了六本木另一座美术馆——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本次展览以“光”为主题,展出英国泰特美术馆收藏的约120件作品,年代跨越两百多年,以各个时期的重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为重点,阐释“光”在艺术创作中的演变。
展览以18世纪的风景画为开端,呈现“光”如何连接、影响着两个世纪以来的艺术实践——从浪漫主义画家对光影的驾驭、印象派对光线的直接描绘、20世纪初的实验摄影,一直到当代艺术中以光为媒介打造的沉浸式灯光装置。
为了捕捉“光”,这些艺术家们长年累月不断尝试新的创作形式,从William Turner的画作《光与色(歌德理论)》(1843年),一直到那件高悬在展厅中、Olafur Eliasson的雕塑《星辰微粒》(2014年),只求与光同行。
灵感来自何处?有人从暗黑的历史挖掘创作的意念,有人往明亮的天空汲取灵感的泉源。我在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中看到了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在他们眼里世间万物皆有趣。而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靠近点、仔细点去观察这个世界,在灵感乍现时,赶快用文字保存起来。
相关文章: 彭健伟/北海道自驾初体验 彭健伟/从金马60看致谢的方式 彭健伟/下北泽未完成 农夫/汉堡 李系德/三角两分半看一部电影! May子/新的家人 李依芳/11点08分开张的TRX 叶蕙/有趣的数字人生 林家豪/女帝与神都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