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1點左右的六本木是沉靜的,法國藝術家Louise Bourgeois的巨型蜘蛛雕塑彷彿守護著一旁的森大廈,我從張牙舞爪的蜘蛛底下快步走過。
夜晚的六本木才精彩啊,友人提醒我,這麼早去幹嘛?
ADVERTISEMENT
來看景嗎?位於六本木森大廈52樓的觀景臺可以360度眺望東京市容。不,我來找靈感。
我的目的地,是再上一樓的森美術館。這是一座具有全球視野的當代美術館,跨越國界時代,不斷引入新元素,從繪畫、雕刻、建築到多媒體藝術等,每一次展覽都是對當代藝術領域的深度探索。
幸運的是,我的到訪適逢森美術館開館20週年,趕上了集結54組藝術家、150件作品構成的“世界教室(World Classroom)”展。本次展覽不僅回顧了森美術館20年的脈絡,也貼切將美術館詮釋為“學習世界的教室”。展覽按學科共劃分語文、數學、理科、社會、哲學、音樂、體育、綜合8個板塊,範圍廣泛,類別多元。
或許是“世界”主題太宏大,我看得緩慢,也很散漫,印象最深的都是主題偏沉重的作品。越南藝術家黎光頂採訪越戰期間的戰地藝術家,展示了上百幅珍貴的戰地手繪作品,描繪了戰場的殘暴與無情;柬埔寨藝術家VandyRattana的系列攝影作品《炸彈之池》,一張張田野風光優美平和如畫作,但叢林中隱約可見的池塘淺坑卻是戰爭炸彈攻擊留下的痕跡。
繼續捕捉靈感,下午我又去了六本木另一座美術館——東京國立新美術館。本次展覽以“光”為主題,展出英國泰特美術館收藏的約120件作品,年代跨越兩百多年,以各個時期的重要藝術家及其代表作為重點,闡釋“光”在藝術創作中的演變。
展覽以18世紀的風景畫為開端,呈現“光”如何連接、影響著兩個世紀以來的藝術實踐——從浪漫主義畫家對光影的駕馭、印象派對光線的直接描繪、20世紀初的實驗攝影,一直到當代藝術中以光為媒介打造的沉浸式燈光裝置。
為了捕捉“光”,這些藝術家們長年累月不斷嘗試新的創作形式,從William Turner的畫作《光與色(歌德理論)》(1843年),一直到那件高懸在展廳中、Olafur Eliasson的雕塑《星辰微粒》(2014年),只求與光同行。
靈感來自何處?有人從暗黑的歷史挖掘創作的意念,有人往明亮的天空汲取靈感的泉源。我在這些藝術家的作品中看到了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在他們眼裡世間萬物皆有趣。而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靠近點、仔細點去觀察這個世界,在靈感乍現時,趕快用文字保存起來。
相關文章: 彭健偉/北海道自駕初體驗 彭健偉/從金馬60看致謝的方式 彭健偉/下北澤未完成 農夫/漢堡 李系德/三角兩分半看一部電影! May子/新的家人 李依芳/11點08分開張的TRX 葉蕙/有趣的數字人生 林家豪/女帝與神都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