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
发布: 7:00am 28/12/2023

焦点

勇全殿

送王舡

民俗庆典

WangKang Festival

王舡祭

马六甲怡力勇全殿

【送王舡/02】尋龍骨造王舡 宗教儀式慰心靈,更是學問

报道:本刊 陈星彤 摄影:本报 谭湘漩
吳國興使用龍骨造王舡。

馬六甲怡力的王爺信仰和習俗歷史悠久。

2001年,停辦68年的送王舡慶典,在勇全殿座主池府王爺的乩諭下正式復辦。有別於其他廟宇,馬六甲王舡遊行並非定期舉行,是隻有在王爺下達聖諭才能看見的慶典。

ADVERTISEMENT

無獨有偶,從18世紀以來,馬六甲每一次舉辦慶典,都和世界上災難發生的年份一致。由此,善信相信,當地舉辦的“送王舡”慶典,都預示著災害發生。

王舡究竟要如何送?或許一切得從舡說起。

報道:本刊 陳星彤
攝影:本報 譚湘漩、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視頻:本刊 林芷桑

“這些都是我的‘老闆’,王爺吩咐下來的。”

在慶典中,負責造王舡的吳國興本職是地磚師傅。2012年,第一次接觸造舡的職責,在這之後便由他一手包辦。

“最開始的時候很辛苦,想不到的東西很多,王爺限定我3個月完成,也會一點點指點。”乍聽之下很玄,他進一步說明:“第一次做(舡)就像突然有靈感,我拿起筆在紙上亂畫,真的很奧妙。當我做不到時回去躺著,腦海中有了構造,就這樣慢慢學起來。”

造舡廠位於勇全殿後方。
合安號王舡的全貌。

繼2020年,勇全殿於2024年1月11日舉辦送王舡慶典,本屆主題為“合呷康泰安民納福七朝王醮送王舡慶典”。新一年的王舡,由玉旨代天巡狩欽奉孟府王爺,為王舡命名“合安號”。王爺寫下“人一口”,代表著馬六甲甚至馬來西亞,每一個人都可以安穩地吃一口安定的飯。

舡身長31呎1吋,寬12呎及高8呎。對此,吳國興表示,每一年的舡身都必須比往年來得大。在造舡期間,除了工匠,任何人都不能隨意登上甲板。

而在造舡工程開始前,最挑戰的莫過於找“龍骨”的過程。

對造船毫無經驗的吳國興,受到王爺指示開始造王舡,如今他已是第四次造王舡。

相思樹做龍骨,天意還是巧合?

“王爺會給出暗示,要我們往南走。”有別於以往買龍骨的過程,王舡慶典副主任賴鴻權回憶年初尋找王舡“合安號”龍骨時的經過,如是表示。“我們跟著指示往那個方向走,真的發現一棵倒在路中間待砍的相思樹。”

3月26日,該廟的理事在王爺指定的時間,求得3次聖盃後,砍下相思樹取得11呎11吋半長的龍骨,運回勇全殿。當天中午12時在後殿“豎立篙燈”,賴鴻權表示,這是造舡前不可或缺的動作,旨在通知各位神明和好兄弟要坐送王舡。

王舡設計為虎頭龍尾,在“王舡補運”儀式中,信徒以順時針由龍頭入(入龍喉),上橋補運後將紙和替身拋到船上,繞行一圈後由虎門出(出虎口)。
問起王舡下的小舡用意為何?吳國興解釋,王舡無法從大海駛入河流,小舡便是為駛入窄小分界而設計。
2024年的王舡名為“合安號”,合字為“人一口”,希望人們都能吃一口飯求安穩。船身也有馬來文翻譯,代表我國的多元文化。
王舡兩側刻有十二生肖,意指能保佑天下蒼生。此外,船眼即“龍目”,廟方將在2024年1月1日為龍目開光。

用了半年時間,“合安號”順利完工。走近些瞧,不難發現舡身也出現“Perpaduan Aman”的馬來翻譯,正正符合我國多元文化的特色。

送王舡預言災難到來?

此外,若從馬六甲每一次舉辦王舡盛典的時間點看來,不難發現都在災難發生之前。這樣也間接地對應了後期送王舡從除疫改為人間消災的含義。

年份 事蹟 舡號
1919 西班牙流感 聯安號
1933 全球經濟蕭條 民安號
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辦不成(當時操辦峇峇社群,戰爭讓他們不再富有)
2001 SARS疫情 甲安號
2012 H1N1流感大流行 全安號
2020 冠病疫情 國安號
2024 全球糧食短缺 合安號
*有關馬六甲王舡祭,實則在1845年就有文字記載。上述表格內列出來的慶典,主要以有照片記錄為主。

王舡的設計和真船無異,設有舡艙放置如米、油和鹽等添載物。
王舡上有王爺廳,一旁掛有雨衣、雨鞋等。為了祈求海上平安,也會放置六角媽祖燈。

送王舡儀式

而為配合送王舡慶典,2024年1月1日起至1月11日,勇全殿迎來一系列活動。

問起送王舡儀式的經過,該殿秘書長蘇汶財從儀式最初的“迎王”過程,簡略說明:“王爺會告訴我們王舡經過馬六甲海峽的日期,2021年的時候,勇全殿迎來孟府王爺代天巡狩。”他解釋,當殿內迎來孟府王爺後,便由他交代送王舡的日期,再將整年的儀式定下。

王舡上的武器代表王爺的36位將軍,吳國興表示船帆也是根據荷蘭船的模樣製造。這也是賴鴻權參考18世紀留下的王舡文獻後,對造舡的建議。
王舡上王爺廳的內部。
造船工匠吳國興在尋求王爺的同意後,除他以外人才可以上王舡。

2024年1月1日,勇全殿請來道士為王舡開光,即點“眼睛”(或稱之龍目)請神。之後,每日由道士進行七朝王醮的科儀。1月9日,殿內也會進行放水燈儀式,迎接孤魂野鬼上岸,他說:“告訴好兄弟王舡可以送它們一程。”

1月10日,則有 “宴王”及“普施”儀式,該殿準備了108道峇峇孃惹菜餚供奉王爺及祭祀孤魂野鬼。

“宴王將採用紅龜糕,普施則採用黑龜糕,希望把馬六甲的峇峇孃惹及送王舡文化相結合。”

賴鴻權為2012年的王舡主任,為了準備王舡慶典,他蒐集許多資料,只為還原歷史中的馬六甲王舡。

2024年1月11日,即送王舡當天早上和傍晚會到馬六甲大街繞境,旨在讓王爺在每個三岔路口能將“妖鬼怪”收入王舡內,以維持社會安寧。隨後替王舡添載,而所謂添載就是日常維持航行所需的柴米油鹽等物資。晚上9時左右,王舡便會到皇京港化吉,寓意將遊行中收服的“妖鬼怪”及不祥之物燒燬,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至於下一次的王舡祭落在何時?賴鴻權透露,下一次慶典落在2031年,意即錯過明年的送王舡慶典,大眾又得再多等7年了。

王舡博物館坐落在勇全殿旁。

【後記】

從勇全殿大門右轉,來到隔壁的王舡博物館。裡頭擺放著滿滿的文物,黑白照片還原1919年之時,馬六甲送王舡的場景,更記錄著早就失傳的“採蓮隊”。

踏入王舡博物館,左右兩側擺放文物,牆上掛著的都是受國際或國家承認“送王舡”為文化遺產的證書。
2020年12月17日馬來西亞與中國聯合申請的“送王舡”慶典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蘇汶財解釋說:“這是世界公認最早送王舡的照片,身旁的採蓮隊是王爺的水手,扮演去煞化厄的角色。但因為禁忌太多在大馬已失傳。”

象徵除疫的採蓮隊源自於福建,在王舡盛典中需要36人組成一隊。他們都必須是男性,也必須在採蓮館內隔離練習《採蓮曲》,在唱曲時划著槳、搭配步伐,把“好兄弟”迎上舡。在遊行盛典時,他們得手持蜈蚣旗,在前揮動驅煞氣。

蘇汶財瞭解勇全殿大小事物,他希望將送王舡文化帶到國際。

1933年後,馬六甲送王舡慶典就不再有采蓮隊,遂改用九鯉魚花車取代。

採蓮隊的服裝。(攝於1933年)

王舡博物館內放的不只是老照片,18世紀裝飾王舡的盾牌、採蓮隊的木漿、虎頭“誥定”告示牌等,宛如走進歷史中尋找過去的痕跡。採訪那日,更有許多國際學者前來拜訪勇全殿,為的就是一睹文物的風采。

對此,在勇全殿服務多年的賴鴻權,不禁感嘆:“沒想到宗教也是一種學問。”

無論是盾牌、1933年採蓮隊使用的木漿,還是虎頭“誥定”告示牌等都完好保存在博物院內。
此次送王舡的主事的是代巡的孟府王爺,圖為勇全殿請臺灣的紙紮金身,會隨著王舡化掉。

延伸閱讀:
【送王舡/01】馬六甲送王舡慶典 除疫消災、為國求福祉
相關稿件:
【旅居車風行/01】旅者有其車 體健手敏玩轉旅居車
【地契與人文/01】不懂大馬地契制度會倒大黴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