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公共醫療體系的人力短缺,解決醫務人員的霸凌問題是當務之急。因此,新任衛生部長肩負著創造更安全工作環境的重任,減少霸凌事件的發生。這不僅涉及醫務人員的個人福祉,更與整個社區的醫療服務質量息息相關。
前衛生部長扎麗哈12月5在國會上議院揭露,截至11月1日,衛生部通過其MyHELP系統收到了206宗投訴,其中12宗被歸類為霸凌案件。MyHELP是衛生部於2022年啟動的投訴系統,允許醫務人員繞過上司或部門主管,直接向衛生部舉報霸凌事件。
ADVERTISEMENT
據世衛組織統計,全球有8%至38%的醫務人員曾在其職業生涯的某個階段遭受霸凌。2019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一項研究調查了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2萬6021名內科實習醫生,發現有約14%的實習生曾遭到霸凌。最常見的霸凌形式是言語霸凌(80%),其他更嚴重的還包括身體霸凌和性騷擾(3%至5%)。
在2021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本地學者調查了12家政府醫院的1074名實習醫生,揭示了有13%的受訪醫生曾遭遇職場霸凌。霸凌方式主要分為三類,即與工作相關的事件,如被分配低於自己能力水平的任務;與個人表現相關的霸凌,如在進行工作時被羞辱或嘲笑;以及涉及身體的霸凌行為,如被突然被大聲喝斥和攻擊。
今年10月,大馬醫學協會(MMA)針對公共和私立醫院的728名醫生進行了一項調查,進一步凸顯了醫生的霸凌的問題。調查顯示,有253名受訪醫生,或近三分之一曾遭受某種形式的霸凌。
令人擔憂的時,被舉報的霸凌事件可能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顯而易見,霸凌行為會對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這不僅會破壞病人護理的質量,還會對醫療系統的可續性構成風險。
為了應對全球醫務人員面對的霸凌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國際勞工組織(ILO)、國際護士理事會(ICN)和國際公共服務(PSI)組織共同開發了《衛生領域職場暴力框架和指南》,以制定與職場霸凌相關的政策。
這些措施包括實施定期的風險評估,以識別醫療環境內潛在的霸凌根源;為醫療工作者提供培訓,讓他們瞭解自身的權利和責任;為遭受霸凌的醫務人員建立支持系統,包括提供諮詢服務、法律建議和醫療護理。
其實,衛生部早前也採取了一些舉措,應對霸凌問題。其中最顯著的莫過於MyHelp投訴系統,有效地簡化了舉報霸凌事件的程序。除了MyHelp系統外,衛生部還實施了一對一導師-學徒(mentor-mentee)諮詢計劃,將新錄用的實習醫生與有經驗的醫生配對,以確保實習醫生在臨床工作中獲得適當的指導。這樣一來,一旦發生欺凌事件,實習醫生可以直接向他們的導師尋求幫助。
此外,筆者認為衛生部有必要通過各媒體平臺,更積極地與病人和社區進行互動,提高人們對醫療霸凌的醒覺,也冀此提醒民眾尊重醫務人員。
鑑於公共醫療體系的人力短缺,解決醫務人員的霸凌問題是當務之急。因此,新任衛生部長肩負著創造更安全工作環境的重任,減少霸凌事件的發生。這不僅涉及醫務人員的個人福祉,更與整個社區的醫療服務質量息息相關。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