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9日綜合電)中國科學院過程工作研究發佈消息指出,近日提出“鼻內口罩”的新策略並創新給藥劑型,經小鼠和人鼻腔數字模型,人呼吸道仿真模型驗證,發現可在鼻腔壁處形成保護層,實現對病毒氣溶膠的攔截,並能夠令病毒失活。
ADVERTISEMENT
氣溶膠是病毒性呼吸道傳染病的主要傳播方式。研究人員設想在鼻腔設置“關卡”或“護盾”攔截病毒,基於多年的生物劑型工作研究基礎,中國科學院院士、過程工作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馬光輝和研究員魏煒團隊創制了“鼻內口罩”,噴一噴,就像在鼻子裡戴了一層口罩。
它由攜帶正電荷的溫敏型水凝膠(GEL)與表面高表達病毒受體的微米級細胞囊泡(MV)嵌全而形成保護層(MV@GEL)。溫敏型水凝膠的狀態可隨溫度變化,溫度低時像液體,溫度較高時則形成水凝膠。
當病毒氣溶膠進入鼻腔,正電荷的GEL能夠攔截吸附負電荷的病毒溶膠顆粒,阻斷向下遊氣管和肺部傳播。嵌合在凝膠中的MV能夠進一步誘捕病毒進入囊泡內讓它失活,以護鼻腔上皮細胞不被病毒感染。上述“攔截”和“失活”的協同作用,降低了病毒感染的風險。
研究團隊與過程工作所提科學與工作全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利民團隊展開交叉合作,使用計算流體力學—離散顆粒模擬(CFD-DPS)技術計劃在呼吸行為下氣溶膠顆粒的鼻腔內分佈狀態,證明MV@GEL對氣溶膠顆粒的截留率達93.2%。
上述研究18日發佈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目前仍在臨床前研究階段,實際臨床療效有待進一步驗證。研究人員表示,鑑於有關體系構建的通用性、靈活性和安全性,未來有望通過更換微米級細胞囊泡上的病毒受本,快速構建針對不同病毒的特異防護型“鼻內口罩”。(星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