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发布: 2:26pm 01/01/2024

副刊

年终专题

槟城渡轮

2023

年度数字

副刊

年终专题

槟城渡轮

2023

年度数字

【年終專題:副刊年度數字/01】6‧4:檳城渡輪的現實與情懷

文:黄俊麟(副刊主任)
【We have the Numbers!】
相比起文字,現代人可能更偏愛數字。今年的【年終專題】,乾脆就讓同仁來選出自己的年度數字吧。它們有的是一整年工作裡印象最深的數字,有的則源於生活的啟發與自省。挑出這些數字,多少也算是對自己的年有了交代與總結。
你的年度代表數字又是哪個?歡迎你也來想想,檢視自己一年來過得如何,或許也能從中找到讓明年過得更好的幸運密碼(文:副刊全體同事)

【年终专题:副刊年度数字/01】6‧4:槟城渡轮的现实与情怀

這是一組敏感的數字,明年即將迎來35週年紀念,但我們不能碰,原因就不贅述,反正你懂。

ADVERTISEMENT

我要說的其實是檳城渡輪。小時候回父親的故鄉檳城掃墓,無論是長途巴士還是自行開車,來到北海碼頭,就只能選擇渡輪過海。甲板上的機油味和海風、船尾拖曳的浪花,承載了多少人的記憶。整段旅程緩慢而悠閒,急也急不來,如今我掃墓的地點換成了自己的家鄉太平,未蒞島上久矣,間中偶訪,也多經檳城大橋,省時得多。

2021年1月1日停駛前,投入服務的老渡輪共有6艘,分別以檳城周邊島嶼命名;1985年大橋通車後,渡輪盛況不復以往,在面臨虧損下,再加上維修成本太高,最終還是抵不過“全體退役”的命運,當時還引來許多乘客回味留念。但不久後,當局又宣佈檳城渡輪復航的好消息,2023年8月迎來了全新的4艘渡輪,不只外形與老渡輪相似,也同樣有載人、摩托和四輪車的能力。只是,新渡輪若無能提升使用率,最後也只是接住了民眾一廂情願的舊時情懷,終究難逃物換星移的重蹈覆轍而已。

歲暮回顧,不免傷其“逝者如斯夫”。然而美好的事物留不住,其實就事關人的選擇而已。與其唏噓不已,倒不如靜思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好好把握的?

 
 
延伸閱讀:
【年終專題:副刊年度數字/02】30%:支持本地電影,發揮30%的最大化
【年終專題:副刊年度數字/03】1 & 0:AI時代下的文學創作挑戰
【年終專題:副刊年度數字/04】3唔識7,9唔搭8:談賭──靈光乍現的專題
【年終專題:副刊年度數字/05】1%:1%的期待與希望
【年終專題:副刊年度數字/06】5:人生需要挫折灰暗,才能學會成長
【年終專題:副刊年度數字/07】6446,6:4 VS 4:6:大馬cham vs 香港鴛鴦──你能喝出茶啡的比例嗎?
【年終專題:副刊年度數字/08】100:100的盡頭──在收與舍之間
【年終專題:副刊年度數字/09】4:排名世界第四的本地大學
【年終專題:副刊年度數字/10】400:一年讀400本書,誰能這麼牛啊?
【年終專題:副刊年度數字/11】3-78:不再是香港獨有,劏房文化襲擊吉隆坡
【年終專題:副刊年度數字/12】11:我們的牙齒竟細分成11個專科
【年終專題:副刊年度數字/13】08:22:8分22秒短片教會我的事!
【年終專題:副刊年度數字/14】AE86:一代人的經典Dream Car
【年終專題:副刊年度數字/15】3:3首同場點播,挖掘本地優秀作品
【年終專題:副刊年度數字/16】999:“永久地契”的期限
【年終專題:副刊年度數字/17】60:養老金不夠養老,60退而不休
【年終專題:副刊年度數字/18】167:消失的167號
【年終專題:副刊年度數字/19】18:歷史課本上未曾出現過的他們
【年終專題:副刊年度數字/20】16:你的MBTI是什麼?
【年終專題:副刊年度數字/21】2023年度我們的數字密碼:12,000——時裝設計師玩物不喪志
【年終專題:副刊年度數字/22】2023年度我們的數字密碼:3403——副刊用戶調查報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10:00am 10/02/2025
叶洢颖/姑婆的蛇棋人生

非常感谢姑婆分享她的故事,让我们得以从她的故事里一窥那个年代的面貌。所有的苦难在她的朗朗笑声里变得云淡风轻。其实长者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不妨多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聊天话从前,你会听到许多历史书上不会记载的故事……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历史,把一册册厚厚的历史课本当故事书一般来阅读,总是读得津津有味,难以自拔。长大后由于尚有几分自知之明,深知欠缺耐性的自己可能一个洛阳铲就铲掉一个国家数百年历史,于是转而选择投入新闻行业。

有云“历史就是过去的新闻,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说明新闻和历史的关系紧密相连,可以说是第一手史料。

但素来仅英雄、枭雄以及国家大事方能被历史铭记,大多数人和事哪怕亦有值得诉说之处,也只能湮没在尘烟里。

只是,人类的历史从来不只是由影响世界、影响国家的大事件组成,还有在大时代背景底下,底层百姓小人物们的生活点滴。

我想,若普通组新闻负责前者,那么副刊则是后者,默默地记录或将消失的行当、文化、街道、风景等等。

因此即使在生活里,放大感官观察周遭的人事物成为我们的日常,有时候“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比如今年除夕年刊里,那个关于离散又重逢,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主人翁,正是来自于我久未谋面的姑婆。

那天陪着母亲出席长辈的丧礼,再次与姑婆们碰面,从姑婆们的长相隐隐约约看见已故外公的容颜让我倍感亲切,于是便感慨地说:“XX姑婆和阿公长得好像,基因真的好强大。”

不料话音刚落下,其他姑婆便指着另一位姑婆道:“她跟你阿公长得最像,当年失散能找回来就因为他们长得像。”便将当年如何失散,如何重逢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犹如影视剧一般曲折离奇。

正寻思有无机会将其记录下来时,老板就提出蛇年的年刊不如就做“蛇棋人生”,给了我一个听故事、讲故事的契机,并且还以文本佐以影像的方式永久地保存。

很多时候,为了让受访者更舒适或更流畅的表达自己,我都会鼓励对方用母语受访,这次当然也不例外。

所以,这次视频本来轮到小壮子拍摄,我率先提醒说:“你会听客家话吗?我们会全程讲客家话的woh。”小壮子一听,顿时满脸是汗,最后还得由同样是客家人的桑姐取消休假,挨义气出马了,否则小壮子在剪片时就会很惨,光是字幕就得大费周章。

然后,为了营造一个让老人家感到自在的氛围,带上了另一位姑婆在侧,以闲聊的方式打开话题;由于有些客家话用词很古早,我们这辈年轻客家人其实没用过也听不懂,由热心人士大姨充当“客翻客”的翻译员,通过视频保存下来,也算是一种口述记录。

非常感谢姑婆给我们分享她的故事,让我们得以从她的故事里一窥那个年代的面貌。

所有的苦难在她的朗朗笑声里变得云淡风轻,甚至让我觉得有些我认为的“痛苦”看起来都有几分“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其实长者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不妨多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聊天话从前,你会听到许多历史书上不会记载的故事哦!

相关报道:
【蛇棋人生/04】人生没有十全十美,86岁曾月云选择善良从容
更多文章:
袁博文/学习变老
彭健伟/大年初一的腊味饭
Aki黄淑惠/新年心感受
阿蓟/印度甜点入门笔记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