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既不知道要到什麼程度的支出才可以獲得津貼,也不知道到底政府如何界定、分配津貼。國民缺少了這個可以合理“獲得津貼”的管道,那麼取而代之的就是雜亂無章、毫無相互信任的數據輸入。
ADVERTISEMENT
踏入2024年,政府大數據系統主要數據庫(PADU)正式上線。上線前幾天,經濟部長拉菲茲已經呼籲國民務必要進入PADU系統更新本身的數據,以免到最後喪失獲得政府津貼的資格。當PADU系統正式上線過後,坊間最大的反響就是,到底國民享有政府津貼的區分線在哪裡?政府如何運算國民輸入的數據,來決定到底誰符合資格獲得政府津貼?
從經濟戰略角度來看PADU,它其實類比一個政府稅收系統,只是財政的流動方向倒反了。稅收制度是金錢從國民手中流向政府;而PADU制度之下的政府津貼制度,則是金錢從政府手中流向國民。因此,PADU系統的透明度、收入支出分割線,都應該對照政府的所得稅系統。政府所得稅系統有一套公開、透明的計算模式,讓你清楚知道徵稅、扣稅和免稅等機制是如何運作的。所有的納稅人,通過這一套系統都可以清楚知道個人的收入和支出整合下來必須要納多少稅,並且這個數目是通過法律規定在該財政年度恆定下來的。
那PADU有達到這個水準嗎?徹底沒有。
筆者在PADU上線過後就進入該系統,準備一窺究竟。想象中,該系統集成應該包括以下功能:數據輸入系統,讓國民把本身的總體收入和支出,包括貸款、家庭負擔等一一輸入;數據分析系統,用來處理所有國民輸入的數據,並根據一套統計學方程式,來計算出該個體應該獲得什麼津貼,多少津貼;還有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該統計方程式的運算方式,通過這個透明化的得分系統(scoring),國民可以知道這些數據如何影響每個統計運算而達到最後的結果,並且最終裁決獲得津貼的多或少。這也是前置所說的所得稅系統最為重要的部分。因為唯有清楚瞭解這些統計方式,那麼國民才會心甘情願接受最終的津貼結果。
眼下發布的PADU系統,更像政府完全對國民收入支出和津貼分配製度一無所知,而必須完全依賴國民輸入的數據後,才來決定如何分配津貼,過後才沿著這個分配製度形成一個機制。這麼一來,國民還沒有開始輸入數據,就開始對政府投不信任票,腦袋裡早就開始思考著怎麼“避重就輕”,以各種取巧的方式輸入數據以便繼續享有政府津貼。在所得稅系統裡,有所謂的合理避稅,那就是國民可以通過增加投資、教育支出、醫療保險等方式獲得扣稅,這是一種政府和國民之間的平衡,國民把錢拿出來消費帶動經濟,政府則在這些方面就給予扣稅獎勵。減少的稅收,是可以從被帶動的經濟裡獲得回饋的。這麼一來,是一個三贏的局面,國民獲得財富,政府獲得稅收,國家獲得發展。
但PADU就完全沒有這個機制。國民既不知道要到什麼程度的支出才可以獲得津貼,也不知道到底政府如何界定、分配津貼。國民缺少了這個可以合理“獲得津貼”的管道,那麼取而代之的就是雜亂無章、毫無相互信任的數據輸入。到最後政府沒有獲得國民經濟能力最真實的面貌,津貼沒有到達真正需要的人的手中,國民不分收入多寡一律對政府怨聲載道,結果就是政府、國民、國家三輸。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