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靈再也4日訊)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語範)委員長拿督吳恆燦指出,《馬來西亞華語特有詞語詞典》是一本收集了區域性使用不規範的華語詞語的詞典,可作為大馬中文使用者的參考資料,但卻不能因此而變成規範。
他今日接受《星洲日報》電訪時說,語範對於這本詞典的編者所做出的努力給予肯定,但他強調,這本詞典只能作為國內外中文使用者的參考資料,不是規範或獲得官方認可。
ADVERTISEMENT
“這本詞典只是代表3位編者所收集的詞彙、變異字、方言採用的華語字、雜粹字,某個區域或族群的方言,它可以作為國內外中文使用者的參考資料,但是不能因為有了這本詞典而變成規範字,或獲得官方認可。”
他說,每個人都可以遍寫類似的詞典,但民眾千萬不能把它變成規範的工具書。
負責編寫這本詞典的湯志祥此前接受本報電訪時說,既然已經收錄進詞典了,也就是正名了,大家就安心的、大量使用這本詞典裡所記錄的大馬華語。
吳恆燦呼籲日後若要編輯類似華語詞典的人,不妨參考語範已經統一的語範手冊,因為裡面記載的華語詞語,已經在政府的課本或報章所採用的字眼。
他表示,語範的成員涵蓋了教育部屬下的課程局、考試局、課本局等官方機構;民間組織則有華總、翻譯協會等代表,所以所編輯的語範手冊是經過認可的。
《馬來西亞華語特有詞語詞典》裡面收錄了2182條特有詞彙,許多都是大馬華人的日常用語,但吳恆燦對一些詞彙有所異議。
他舉例說,“keropok”,在語範的手冊翻譯成“魚餅”或“蝦餅”,但這本詞典卻翻譯成“哥羅卜”。
不過,他強調,語文是活的,語範對這本詞典抱著開放的態度,可能一些不規範的詞彙,經過使用者的同意後,會變成規範。
他舉例說,已故國家級藝人丹斯里比南利在1960年代拍攝電影時,經常用“Pawagam”來表達電影院一詞,當時受到馬來學者的批評,指這用字汙染馬來文,但是經過三四十年的沉澱,國家語文局已把這用字變成了馬來文規範字。
他也說,在七八十年代,民眾把手機稱之“大哥大”,而隨著時代變遷後,現在的規範字是“手機”。
他補充,這本詞典一些用字,譬如“醬紫”目前還不是規範字,但是不排除日後會變成規範,一切交由社會和使用者來決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