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人人情緒低落的團隊裡,賢才早晚都會變廢材。看著一眾員工開開心心的工作,和氣生財,那不香嗎?
ADVERTISEMENT
我今天刮你一巴掌,然後要你跟我笑,你做的到嗎?正常情況下,很少人做得到吧。那麼,我刮你一巴掌,然後要你跟別人笑,正常情況下,你也應該笑不出來,就算面對的是其他人。
為什麼?因為你情緒不好了。情緒不好,套個心理學術語來說,是精神狀態不好,情感意識的臨時定位處於負面,包括憂鬱,憤怒,悲傷,恐懼,敵意,自責等等。接著,情感意識影響行為,言行舉止也跟著偏向於負面消極。
所以,如果你今天讓員工不開心,然後要他努力工作,那不可能。因為他情緒糟糕了,又怎能誠待工作?你能怪他不專業?不能,專業不是這樣用的。專業指的是對某行業的專精研究。對服務業來說,專業指的是掩飾真實情緒,不是扭曲己身現實。
這還不止於此。若我天天刮你巴掌,然後要你天天跟別人笑,會怎樣?行為上,你要不躺平,要不逃跑,要不豁出去反抗。但在此之前,你會經歷另一個情感,叫做心情。心情跟情緒雖然同屬情感的意識,但涵蓋的意識不同。情緒是有目標性的,是針對人事物所反射出的精神狀態。情緒也會隨著事件的改變而改變。打個比方,就像是你一個人在屋子裡,正以為所有人都忘了你的生日而憂鬱時,突然間被大夥們唱著生日歌端著蛋糕從不懂哪裡冒出來的驚喜而感動。
我們能夠通主動改變環境或調整對事件的觀點來改變情緒,心情就不行了。心情指的是心理狀態,比情緒更抽象,也更難於察覺,更別說是控制。一些心理學家認為,心情的出現也包括對人事物累積一段長久的情緒。那就像是,週日早起,還沒想到工作細節,心情就壞了。週五傍晚,還不懂要做什麼,心情就好了。
何謂管理?管理講得就是讓對的人,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管理不單單是制定企業制度,設定工作標準,統一作業程序。這些都是進行工作時的僅供參考。在組織行為學裡,這些屬於中介變數。講白話,就是夾在因素與結果之間的影響。在很多管理學案例裡,都有好多制度完善的企業卻止不住內部腐化的故事。
換句話說,制度,標準,程序再完美,也只是個媒介。真正的主因,是人心。所以,管理大師如稻盛和夫,彼得·德魯克,還有松下幸之助,都提議管理的基礎是招賢才,聚人心,鼓士氣。員工的能力,投入程度,動力,還有協調性才是企業成功的因素。
在一篇刊登於哈佛商業評論雜誌裡的文章裡,就描述了人心與制度間的關係性。首先,有高尚道德觀的員工能在企業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展現自律,開心的員工會比被作業程序強迫合作的員工更加積極的配合團隊,投入工作的員工在沒有作業程序的參考下仍能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做法。
善待員工,指的不只是薪資待遇,辦公環境,事業規劃,還有開心的工作環境。企業得讓員工保持樂觀的情緒,工作才能積極。要讓員工保持樂觀的情緒,那包括正面的溝通,要走入群體而非霧裡看花;符合工作性質的企業制度,重點是輔助而非阻礙工作;足夠挑戰但不脫離現實的工作標準,目的是長遠規劃而非當下成就;交代清楚的作業程序,目的是簡化而不是加重工作量。
在一個人人情緒低落的團隊裡,賢才早晚都會變廢材。看著一眾員工開開心心的工作,和氣生財,那不香嗎?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