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隆人一直反智的說合自己口味的才是正宗的,還一直講雪隆美食那是在吃濃濃的感情吃鄉情,“古早味”。孰不知雪隆食物早已是全馬市場化最厲害,變味最夠力的一區。
ADVERTISEMENT
這兩年來,寫了好幾篇飲食文化的文章,也在自己臉書常貼文談飲食,搞到甚至有人“跟蹤”我的飲食地圖去找吃。這個訊息給我很大的警惕,千萬不要去跟風,學當什麼“網紅”。要老老實實,生活化分享自己的飲食觀察就好。
其實呀,我很多時候那裡是在介紹美食,而是在講飲食“文化”。有時還借這些飲食貼圖來“項莊炒粉”,講我要講或不便明講的話。
我的飲食講座,也不是為了吃,更不是給你食譜,教你怎樣煮。而是從飲食文化的講談,你看到了不同籍貫有著怎樣各自不同的歷史文化淵源,以及華人飲食文化的在地涵化和演變及其再創造。這裡面涉及飲食與身分認同,籍貫品牌與南洋品牌如何打造,又為何打造的問題意識。可能是師承關係,探索的思路,始終強調既要從(在地,大馬)的橫向尋根,也要去中國祖籍原鄉縱向尋根。兩者需持平兼顧,觀其異同和流變,探其變及不變的事。飲食文化觀察不能偏頗一隅。
然而,在大馬的區域飲食文化方面,有人或許會覺得我對雪隆食物太挑剔。其實我的文字的“問題意識”要回應的還是在“心態”上。檳城(島內人)向來有島民優越感,那是因為檳城食物的確好吃,有驕傲的本錢。但霹靂各地飲食同樣好吃,甚至更好吃,然而霹靂人出外很少會主動跟人說他們家鄉東西如何如何好吃,主動拿當地食物來比較。除非你說起,他們就開心頻頻點頭說:“是囉!是囉!”
馬六甲人比較有趣,他們不太會講你的東西不好吃,可是回到家鄉,就拚命避開遊客打卡點,找馬六甲人才會說好吃的馬六甲菜。東馬人更厲害,他們也不會公然吃飽沒事就講你西馬食物不好吃,但砂拉越哥羅面,沙巴生肉面卻早已進駐西馬食閣,佔有一席之位。而且西馬人去東馬吃東西,一般也是給當地美食贊贊贊。
雪隆人就不一樣。還真是一副處居中央的居高臨下的姿態。合自己口味的就講好吃,不合自己口味的就講人家的食物有多麼難吃。這種缺乏同理心又愛講人家、酸人家的心態,實在看不過去。還一直反智的說合自己口味的才是正宗的,還一直講雪隆美食那是在吃濃濃的感情吃鄉情,“古早味”。孰不知雪隆食物早已是全馬市場化最厲害,變味最夠力的一區。當年的半山芭已變成面目全非的Lalaport,富都青年被拍得沒有希望,你卻還直說很有畫面感,眼淚直流好感動。
倒是南馬人,太低調,尤其是新山人更是沒信心。特別是在雪隆生活的新山人,總是不敢說自己新山的東西好吃,怕給人家笑死。其實呀,當下的新山飲食文化早已不是各位“老新山”的集體記憶裡那幾檔老闆脾氣很大,“好練 ”得很,要吃不吃隨你便,人家就喜做新加坡客生意,可憐呀你本地顧客唯唯諾諾的模樣。近年來,新山飲食文化已變化很大,新山人要有點自信。低調可以,但無需頭低低的附和“中央主流論述”。
我現在因任教新紀元大學學院而住在雪州的加影。從新山北上兩年多,在加影,有發現好吃的,也有吃不習慣的。但這些都無關緊要。加影市區巴剎旁邊的老舊矮房有家面檔,每次來這裡早餐是尋找“鄉情”。面檔老闆最初是跟我講廣府話。但有次我看他們家人之間講我熟悉的語言,就問:“你們是海南人嗎?”“是的。”哇!這下話題就多了,也親切多了。之後我每次來,老闆和他兒子、女兒總是用海南話問好交談。加影還有機會講海南話是多麼溫暖的事。
加影還有家傳統咖啡店,2023年年底結束營業。這裡曾是我早餐的秘密花園。不懂是誰高調放出消息:號稱加影最久的傳統咖啡店要“光榮退休”。上週一大早我和朋友來,哇,好多人。等久久。沒有講特別好吃,而更多是吃感情。雪隆人大概就是這種心情了,很多的集體記憶只能“珍惜當下”打卡拍照留在記憶。兩年多前我北上新紀元任教,第一次來這家東昇號,就是坐她店的最裡邊的“雅座”。這次來探她“榮休”也是坐到這店的最裡面。點咖啡、奶茶、半生熟蛋、烤麵包、蒸麵包。
一身勞碌,留住的是記憶。飲食的記憶,不僅僅是“好呷”。
(作者原題“飲食看文化,窺探你的心”,網絡題由編輯所改。)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