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西方国家的对华关系进行“去风险化”,也就是通过关税等措施在友好国家建立供应链,这种做法听起来很好听。毕竟,谁会反对“去风险化”呢?
ADVERTISEMENT
决策者未充分意识情况
不过,有时经济概念的表述方式可能会具有误导性。新的研究正在揭示“去风险化”的实际情况。初步结论令人担忧:供应链措施旨在创造的弹性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虚幻的。此外,更加复杂的全球供应链正在制造新的风险,而决策者可能并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将针对中国的保护主义政策与对更友好国家的真正贸易开放结合起来,将会提高这些措施的有效性,但在政治上可能并不是很便利。
与西方日益紧张的关系,加上疫情以及中国在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实力不断增强等其他因素,已经开始以显著的方式重塑中国的贸易关系。数据提供商司尔亚司数据信息有限公司(CEIC) 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份中国仅45%的出口是销往欧盟和美国等主要发达民主国家。这是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低于2022年初的约54%。
与此同时,美国从越南、墨西哥和其他第三国的进口激增,而来自中国的出口增长落后。但是,这种变化是否意味着供应链韧性增强?还是说供应链只是变得更昂贵、更不透明、更复杂?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加征关税距离现在已经五年,如果考虑到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这个时间不算长。不过,综合各方面证据来看,到目前为止供应链复杂化是弊大于利的。这意味着美国买家的成本增加。如果因台湾或其他热点问题爆发真正的冲突,也会使针对中国的制裁或贸易限制变得更加困难。
诚然,在东南亚、印度或墨西哥建厂也有好处。越南的手机或汽车制造商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日本或韩国的零部件,甚至在当地建电池厂,而不是什么东西都一味从中国采购。这最终将有助于实现并维持真正的供应链韧性。
亚洲供应链断变长
但就目前而言,亚洲的供应链似乎只是在不断变长:例如,在越南或泰国组装中国零部件,而不是在中国本土组装。国际结算银行的研究人员去年10月份发表的一篇论文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自2021年以来,跨境供应商网络——尤其是涉及中国和美国的网络——有所延长,但并没有变得更加“密集”。换句话说,每个客户的平均供应商数量并没有增加。在供应商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供应链变得更加迂回曲折,这意味着复杂性增加,透明度降低,但不一定意味着韧性增强。
最大的赢家似乎是东南亚。截至去年11月的一年里,中国对俄出口额在中国出口总额中的占比略高3%,自2017年以来上升了约1.3%。但目前中国对东南亚的出口额约占出口总额的16%,上升了3%。同期越南从中国进口的电子产品占比也大幅上升。
所有这些都有利于东南亚,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首先,这可能意味着价格上涨,因为供应链变得更长,但至少到目前为止,供应商之间的实际竞争似乎并没有增加多少。例如,欧洲智库经济中心政策研院去年9月份的一项研究发现,自2017年以来,美国原本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幅转向从越南进口,与之相对应的是,同期美国从越南进口的成本上升了近10%。联储局、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和其他机构的研究表明,特朗普时代的关税可能通过提高下游行业的进口成本,导致美国制造业的整体就业和产出下降。
对中经济施压会更加复杂
其次,这意味着在下一次危机中,对中国施加经济压力可能会更加复杂。在围绕台湾或南中国海的危机中,直接针对中国实施制裁或进口禁令会非常困难: 华盛顿方面是否也会把涉及越南和墨西哥的进口作为行动目标?欧盟成员国会禁止从匈牙利这个中国电池制造商大手笔投资的国家进口产品吗?
西方民主国家迫使供应链在表面上重新排列,可能已经浪费了一部分实际的或外界认为的影响力。而政界人士错误地认为他们已经充分隔绝了本国经济,可能会出现判断失误,并陷入实际的热冲突。
真正更为密集和更具韧性的供应链网络实打实的竞争,而不是公司面对新的贸易壁垒去想办法钻空子,要鼓励在中国以外打造这样一个网络,一个途径是加入由日本等亲密盟友主导的、不包括中国的贸易协议。但在美国,有害的贸易政治意味着许多政界人士可能会继续专注于制造“去风险化”的表象,而不是采取必要行动使其成为现实。
(华尔街日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