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原句叫“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但就是觉得听来十分老气,又不够表达我想说的。我想表达不只是被内行人看懂,更想讲的是被看懂心中的雀跃,比什么得奖、流量、按赞数都更获肯定。
ADVERTISEMENT
前阵子答应一位博士生的研究访谈,谈过去针对某种敏感议题的报导方式,我想也不想,欣欣然答应。有人对这个议题感兴趣,而且要记录下来耶!想到是学术研究,又有匿名保障,心里很多故事有机会说出,当然开开心心赴约,劈里啪啦说了一通。也因此借机检视了一下过去还是菜鸟时的心境,以及对新闻专业的判断与决定,我还是有点小小自豪骄傲的。那是一种没辜负谁,再次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的感觉。
因为是场学术研究访谈,博士生的提问不流于感性聊天,而是更仔细探问每个举动、决定背后的动机。白话来说“为什么你会这样做?”
为什么我会这样做呢?
我受的新闻教育是这样啊。
我受的新闻教育是怎样的呢?
新闻要监督民主社会发展。
民主社会应该是怎样运转的?
权力分立且相互制衡、言论自由。
在言论相对不自由的环境下,如何制作新闻?
在有限的空间和能动的情况下去提问、书写。
千万记得按住对流量见猎心喜的膝盖反应。
趁这场研究访谈,回顾了菜鸟时期的一些作品,觉得像叛逆的小屁孩,但它能够刊出,必定是在安全范围内。现在回想,当时的些许紧张其实就只是因为经验不足,而有经验的上级反应之淡其实就是因为非常安全嘛。换到现在来想,资历与经验已有累积,而我仍不时在自我审查间中的拉扯,真的要不断提醒自己别过度审查。
那些作品,看不懂的人占绝大部分,因为我从来没得到过什么读后感或回馈,就算有也是过了一阵子才发现我笔下所指何事。无妨,反正有话想说,而有人接收到,沟通就达成了。就像坐在我眼前的博士生,之前没什么看过我的那些报导。但我一拿出来,有经验的他即刻就能知道我的用意,那种被秒懂,心思被接收的感觉真好。
那为什么要这样小心翼翼埋藏或擦边处理呢?为什么我不多花一点心力和勇气去冲撞所谓的敏感议题?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在找借口,但我在当下的位子是小记者,工作有时间压力,言论环境、保护资料来源等风险评估之下,我能做到的是这些,我想已经很不错了。而且,内行人看得懂就很好了。
相关文章: 陈愐壮/“即兴”好不快乐 陈愐壮/“即兴”好不快乐(续篇):那个弄丢摄影器材的男人回来了 李依芳/11点08分开张的TRX 林德成/不能只有我知道的香草趣知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