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原句叫“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但就是覺得聽來十分老氣,又不夠表達我想說的。我想表達不只是被內行人看懂,更想講的是被看懂心中的雀躍,比什麼得獎、流量、按贊數都更獲肯定。
ADVERTISEMENT
前陣子答應一位博士生的研究訪談,談過去針對某種敏感議題的報導方式,我想也不想,欣欣然答應。有人對這個議題感興趣,而且要記錄下來耶!想到是學術研究,又有匿名保障,心裡很多故事有機會說出,當然開開心心赴約,劈里啪啦說了一通。也因此藉機檢視了一下過去還是菜鳥時的心境,以及對新聞專業的判斷與決定,我還是有點小小自豪驕傲的。那是一種沒辜負誰,再次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的感覺。
因為是場學術研究訪談,博士生的提問不流於感性聊天,而是更仔細探問每個舉動、決定背後的動機。白話來說“為什麼你會這樣做?”
為什麼我會這樣做呢?
我受的新聞教育是這樣啊。
我受的新聞教育是怎樣的呢?
新聞要監督民主社會發展。
民主社會應該是怎樣運轉的?
權力分立且相互制衡、言論自由。
在言論相對不自由的環境下,如何製作新聞?
在有限的空間和能動的情況下去提問、書寫。
在新聞事件爆點和事件本質之間如何取捨?
千萬記得按住對流量見獵心喜的膝蓋反應。
趁這場研究訪談,回顧了菜鳥時期的一些作品,覺得像叛逆的小屁孩,但它能夠刊出,必定是在安全範圍內。現在回想,當時的些許緊張其實就只是因為經驗不足,而有經驗的上級反應之淡其實就是因為非常安全嘛。換到現在來想,資歷與經驗已有累積,而我仍不時在自我審查間中的拉扯,真的要不斷提醒自己別過度審查。
那些作品,看不懂的人佔絕大部分,因為我從來沒得到過什麼讀後感或回饋,就算有也是過了一陣子才發現我筆下所指何事。無妨,反正有話想說,而有人接收到,溝通就達成了。就像坐在我眼前的博士生,之前沒什麼看過我的那些報導。但我一拿出來,有經驗的他即刻就能知道我的用意,那種被秒懂,心思被接收的感覺真好。
那為什麼要這樣小心翼翼埋藏或擦邊處理呢?為什麼我不多花一點心力和勇氣去衝撞所謂的敏感議題?我不知道這算不算在找藉口,但我在當下的位子是小記者,工作有時間壓力,言論環境、保護資料來源等風險評估之下,我能做到的是這些,我想已經很不錯了。而且,內行人看得懂就很好了。
相關文章: 陳愐壯/“即興”好不快樂 陳愐壯/“即興”好不快樂(續篇):那個弄丟攝影器材的男人回來了 李依芳/11點08分開張的TRX 林德成/不能只有我知道的香草趣知識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