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DU被指是執行針對性補貼的主要系統,在IT界,“系統”指的不僅是軟件和硬件,它還包括了人。唯有贏得民眾的支持,大馬才能完成補貼轉型的使命。
大馬希望通過推行“針對性補貼”政策,減少開支。日前,政府推出了主要數據庫(PADU),收集民眾的經濟數據,以確保補貼直達真正需要幫助的群體。
ADVERTISEMENT
補貼轉型之路可謂波折重重。政府提出想法初期,媒體上已有經濟學家質疑此機制的可行性。他們指,若依據人民收入發補貼,那無需工作的富人是否也能享用補貼?
假設富人的妻子是家庭主婦,孩子是大學生,兩者算是零收入。他們是否可以駕著富人的汽車,添油時繼續享有補貼?
要實行針對性補貼,要鑑定受惠群體不容易,但它也並非不可能的任務。以澳洲為例,需要幫助的群體向Centrelink開賬戶。
該組織通過“經濟狀況審查”(Means Test),以用戶的收入和資產等資料,擬定他所能享有的補貼。此舉避免為收入少,但資產多的富人提供不必要的補貼。
回到大馬,政府推出PADU系統,大規模收集民眾資料,目的也是為了能準確界定補貼的受惠群體,但有人質疑所收集的資料的準確性。
對於收集資料的過程,人們提出了至少兩個疑問。第一,若資料來自民眾,如何確認申報者誠實提供資料?這問題涉及民眾的誠信,以及有關部門的資料審查策略。
以澳洲為例,Centrelink除了向用戶索取證據(如銀行賬單),它也會向其他部門(如所得稅部門)索取資料。然後,它會通過“資料比對”(data matching)核實用戶提供的資料。
民眾第二個疑問是,既然系統可以通過其他渠道收集資料,那何必多此一舉,設立PADU系統,向用戶問問題?其實,從系統角度看,此舉有至少三個用途。
首先,系統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無法索取某些資料,唯有直接問申請者。以PADU為例,經濟部長拉菲茲表示,該系統不與銀行等金融機構連接。
再者,即使系統已經收集了資料,讓用戶再次確認是提高準確度的關鍵步驟。更為關鍵的是,系統可以向用戶索取一個正式宣言(declaration),實現責任轉移。
換言之,一旦用戶確認資料無誤後,若信息存在錯誤,則責任將轉由用戶承擔,而非系統本身。在許多國家,若用戶向政府提供假資料,騙取利益,這會觸犯法律。
PADU系統推出數日,其安全性引起了廣泛關注。前國際貿易及工業部副部長王建民指出,僅憑身分證號碼和郵政編碼,就可能非法註冊他人賬戶。
然而,拉菲茲反駁說,該設計初衷是為了簡化註冊流程,並非安全漏洞。註冊後,用戶必須通過一個電子身分認證過程(eKYC),賬戶功能才會被“全面激活”。
從網站設計角度,“先讓人輕鬆註冊,後仔細確認用戶身分”的確是一個正常的策略。但在身分被確認前,用戶應被視為一個陌生人,系統不應為他提供他人的個資。
另外,有網民在社媒揭露,PADU系統有弱點,駭客可以通過它背後的“應用程序接口”(API),在無需密碼情況下,刪改他人賬戶的密碼。事後,當局表示問題已經解決。經濟部在社媒留言,感謝該網民。
從軟件開發的角度看,雖然問題被及時解決,它仍然暴露了PADU系統設計與編程上的弱點。政府除了應該重新檢查系統,還有必要檢討其軟件開發的安全政策(Security Policy)、代碼審查(Code Review)以及安全測試(Penetration Testing),以確保現有與未來的系統安全。
在補貼轉型路上,大馬遇到了不少挑戰,有人質疑它的整體概念,有人批評它用的科技不夠安全。轉型計劃距離終點,還有很長的路。
政府除了需要一套完善的系統,更重要的是要提升人民對系統的信心。PADU被指是執行針對性補貼的主要系統,在IT界,“系統”指的不僅是軟件和硬件,它還包括了人。唯有贏得民眾的支持,大馬才能完成補貼轉型的使命。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