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資料從PADU更新了,是否將會從中輸出,從而自動替代舊有的檔案?如果確會,此舉是否牴觸對個人私隱的保護?
設計系統之前,一般我們會評估現有的程序。如果流程確實有所不足,可以由此設法提升,自然不會想要著手全面重建。理解這點,眼下主要數據庫(PADU)大動作的推出,要不是說明既有的一切一無可取;否則,所行頗為匪夷所思,耐人尋味。
ADVERTISEMENT
畢竟,PADU原本旨在過濾、實施精確津貼。但是,既然已知不當領取補助的總額,遠低於需要政府攙扶的家庭,那麼,何以不能鑑定相當少數的T20,而要勞師動眾,要求全國18歲以上者總動員,一起出發重新登記?
涉及相信至少2000萬人的系統註冊,當然不是一樁小事。目前已知註冊過程,多達39個欄目,據此推算,所累積則有7億8000萬筆輸入、記錄和修改。假如間中需要e-KYC一一驗證確認,一來一往,對任何服務器,顯然都是沉非常重的負擔。
琢磨PADU系統1月2日中午12時推介之後的統計,自可明白這一點的千真萬確:截至翌日早上10時,系統註冊用戶數有23萬3782人,當中11萬8115人完成e-KYC驗證。
換句話說,在這22小時裡,每小時大約只有一萬人得以順利完成註冊。如果算計驗證步驟,則時速5000人左右。按照這個速度,全國人何時才能全部登上PADU的信息庫?
初步估計,3300萬人需時至少3000小時-6000小時左右,以全天候24小時計,相等於137-250天。若是每日運作8小時,則需412-750個工作天。這一點,PADU團隊可曾計算?
何況,目前PADU似有不少已知的疏漏,除了種種攸關安全的忐忑不安,不少投訴都顯示系統所收的資料陳舊,沒有更新;不但顯示系統建構過程的不足,也流露政府機構現有信息系統的存檔,想必過時了。
那麼,不論當初開發PADU,到底是援用哪個部門旗下的名冊;可見過去據此的統計,是否可信?推而廣之,一旦資料從PADU更新了,是否將會從中輸出,從而自動替代舊有的檔案?如果確會,此舉是否牴觸對個人私隱的保護?
經濟部長拉菲茲第一時間通過X平臺上貼文,證實了這些:發現問題後,團隊也立即行動,一小時內修復漏洞,終在1月2日晚上9時15分完成任務。細讀此言,可以知道,系統推出之前,確有不為當局知悉的開發臭蟲。
那麼,回到原點,我們要問,PADU的系統,當初到底如何一一通過必要的測試呢?首相安華推介之前,這套非同小可的系統是否完整的經歷試點(pilot)的階段? 處在最後檢測的關口,難道軟件工程師上上下下完全沒有發現,潛在的大風險?
疑慮當然不止這點,同時關係PADU系統的存放、備份、管理和應用:一、系統是寄放在雲端,還是儲在專有機房?二、系統是不是定時備份,同時具備故障轉移(failover)的功能?三、系統交誰管理,將會用在哪些領域?諸如這些,急待解答。
拉菲茲後來透露,此次系統交公務員包辦。讀到這裡,淺見以為,部長不妨公開介紹參與的大功臣,同時邀請他們對外解說彼此所採用的程序和技術,以安民心。
起碼還有兩點公眾需要明確知道:一、PADU背後確有盡忠職守的公務員,22/7日夜輪班盯住進出系統的登錄和退出,嚴密地監督一舉一動,慎防網上隨時發動的不法攻擊,保護資料的安全,不會不幸外洩。
二、磁帶備份的存放何處?全部備份(Full Backup)和增量備份(Incremental Backup)最終準備如何摧毀,由誰全程監看、稽查,確保諸事遵照標準作業流程處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