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人物

|
发布: 2:49pm 10/01/2024

非常人物

汤余铭

石窟佛像

佛教名山

北雁山人

世界文化遗产艺术

精神与文化

北雁山人湯餘銘/聽從內心 找到生命的創作目標

报道:本刊特约 张佩莉 摄影:本报 黄冰冰

編按:樂清有座名山叫雁蕩山,雁蕩山以北的地方叫“北雁”,這是湯餘銘畫名的由來。他自稱“”,是為提醒自己不忘家鄉。70至80年代,湯餘銘主要創作宣傳畫和年畫;90年代起,他找到佛教世界文化遺產這個創作題材,這一路走來,他又經歷過哪些心路歷程?

此外,湯餘銘與女兒的互動也值得一提。湯餘銘的女兒亦非等閒之輩,究竟她是什麼來歷?父女之間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這期的【】,就來認識“北雁山人”湯餘銘吧!

ADVERTISEMENT

報道:本刊特約 張佩莉
攝影:本報 黃冰冰

以畫筆勾勒世遺的居士畫家“北雁山人”湯餘銘月前到吉隆坡走了一趟,為明年畫展物色場地。他沒有把畫作帶過來,只用平板展示作品,雖然只是在小熒幕上看他筆下的古石窟和名山大川,但也為之震撼。

今年80歲的畫家聲音輕柔,有著一種文人的氣質,待人藹然可親。上個世紀70~80年代,他從事專業美術工作,主要創作宣傳畫和年畫。那些年他的名聲也許不太響亮,但他畫的《毛主席視察東方紅公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二十四週年》《向大海要糧》《隨時準備殲滅入侵之敵》《領航》《吉慶有餘》《鮮花獻英雄》等畫作卻家喻戶曉,知名畫報常用他的畫做封面,在一些沿海地區還會看到他的宣傳畫高高豎起來,給前線軍人打氣,激起軍民保家衛國的決心。

白天為政治、為時代服務,下班後則潛心練習水墨畫,一有時間就走進山水裡採風寫生,打下山水畫的基礎。1985年,中國剛剛開放門戶,北雁山人就代表工作單位赴日本考察,也帶了一批署名北雁山人的山水畫到千葉辦展,作品被搶購一空。

他當時就知道了中國山水畫市場潛能大,是收藏家喜愛的畫種,但是,他並不想投市場所好,為了賣畫而畫畫,“畫家必須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找到能寄託生命的創作目標。”

《隨時準備殲滅入侵之敵》是1974年的作品,當時北雁山人效力於杭州市美術工作團。
《一個好》為上世紀90年代一胎化政策而作的宣傳畫。

走進中國古文化  傳承世界文化遺產

20世紀90年代,北雁山人聽從內心的聲音,大膽放下鐵飯碗,一心想要從生活中尋找自己的藝術之路。他摸索了幾年,吃了不少苦頭,還是覺得自己的畫作少了一點什麼,最後他意想不到的是,牽引他找到方向的竟然是外國遊客。

“當時有很多外國人到中國旅行,我很好奇,外國人來中國到底想看什麼?結果我發現答案是古石窟,是名山古剎,”外國遊客仰慕崇拜的眼神,在他心裡投下一顆震撼彈,“我覺得,外國人那麼熱愛中國古文化,為什麼我們不去愛呢?”

北雁山人就這樣走進了中國古文化,畫石窟,畫。 1998至2010年的12年裡,每年初夏至初冬八個月,他都在五臺山閉關畫畫,學習佛理,研究世遺和自然文化遺產,成了一位居士畫家。

那一年他大約是50歲,所以他常常這麼說:“50歲以前的藝術並不屬於我自己,因為都不是我想畫的,而是別人要求我畫的;50歲後,我找到佛教世界文化遺產這個創作題材,此後的藝術,才是真正屬於我自己的。”

除了畫畫,北雁山人也是世界文化遺產藝術研究會的發起人和會長,為保護、傳承和弘揚世界文化遺產,投入畢生心力。他一字一句地道:“世界文化遺產留給我們後世子孫的不僅是物質上的、更是精神和記憶上的遺產。”

北雁山人表示,畫石窟佛像,首先是對世界文化遺產的一種真愛、敬仰,是一種歌頌。

把殘缺變健全——修復古石窟

“以畫作修復世遺”,沒看過北雁山人的石窟畫,很難領略這句話的涵義,但看到畫作後瞬間就懂了——古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歷經千年自然風化和人為破壞後已千瘡百孔,那些無可彌補的殘破和缺損都被畫家的畫筆整治復原了,於是,原本殘缺的變得健全;原本蝕變不清的,如今有了鮮明繁複的細節。

自然風化一直都是雲岡石窟面臨的最大威脅,圖為歷盡歲月滄桑的釋迦牟尼佛像
北雁山人讓風化蝕變的佛像,重獲鮮明的輪廓。

相機可以記錄,卻無法做到修復,“鏡頭也不一定能把最重要的、精華的、觸動心靈的東西抓下來,它跟人的眼睛看見的不一樣。”他解釋道。譬如,洛陽龍門石窟裡的一尊迦葉造像是沒有了頭的,兩旁的力士也不知所終,北雁山人實地觀察,再參考歷史文獻,請教五臺山的僧眾,寫形傳神,還原了迦葉高鼻深目的原貌。

缺手斷臂的佛像,其“修復”過程不得見就比較簡單。“因為佛像有各種手勢,手上的法器也不一樣,”他除了實地考察石窟裡的其他造像,也到當地寺院求教出家人,翻閱大量佛教經典,找出復原依據後,才把缺了的地方畫上去。

敦煌莫高窟194窟裡,在現實中缺了左手的左脇侍菩薩。
北雁山人以畫筆修復後的左脇侍菩薩。

北雁山人這種實事求是的作風,讓我聯想到文物保護專家的考古測繪,只不過,考古測繪是結合現代科技和歷史文獻,把石窟“搬”到電腦上,用3D數位化技術進行虛擬復原,北雁山人則沒有用上什麼高科技產品,他有的只是畫筆,以及一顆熾熱真誠的心。用筆畫畫,也是用心在雕刻,把佛像畫出來。

“作為藝術家,就有責任按照佛理、年代以及其他佛像的形象進行參考,在畫面上儘可能恢復造像的原貌,不要讓大家看到少頭、缺腳的佛像,要讓觀者感到心情愉悅。”他的目光炯炯有神,聲音鏗鏘有力。

激發世人去珍惜和保護

他又說:“畫石窟佛像,首先是對世界文化遺產的一種真愛、敬仰,是一種歌頌;其次是對古石窟文化的保護,因為石窟本身會自然風化,還有人為的破壞等;最後是對世界文化遺產的一種弘揚,讓更多的人,瞭解到石窟文化遺產這塊藝術瑰寶,從而激發世人更多地去珍惜和保護。”

北雁山人的第一幅石窟畫,畫的是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第五窟前室裡一尊頷首微笑的佛像。當時他在佛像前駐足仰望良久,在心裡不斷問自己:“要怎樣畫出質感?要怎樣畫出精神來?”他看著石像,想像工匠在懸崖峭壁上開鑿敲打,一尊尊的佛像破石而出,“他們用手一點一點地,小心翼翼地,把每一個細節打出來。那是多麼的艱難。”他的心裡溢滿感動。

《雲岡佛》形神兼備的佛像,充滿立體感和歲月感,像是千年前一斧一鑿敲打出來似的。

“幾代人才完成一個石窟,石窟藝術是偉大的,在他們面前我是渺小的。”他嘆道。這些無名藝術家深深激勵著他,作畫時,那叮噹叮噹的敲擊聲老是在他的腦海裡迴盪。他說道:“我覺得我畫畫也要學習古代工匠的精神,把佛像一點一點用墨疊出來,有的地方用焦墨,有的地方用水墨,疊的過程,就好像在雕刻一樣。”

北雁山人的三維立體繪畫手法,是受到一位日本大和尚指點後開創出來。“以前的人描繪佛像都用勾線手法,我在這個基礎上結合自己過去畫油畫和國畫的經歷,中西結合,創造三維空間效果。”

看畫冊上的《雲岡佛》,只覺得佛像形神兼備,明暗凹凸的岩石肌理極為真實,充滿立體感和歲月感,像是千年前一斧一鑿敲打出來似的,屏息靜觀,彷彿也聽到了那叮噹叮噹聲。

北雁山人發願要把中國的石窟圈系統化地畫出來,從雲岡石窟出發,到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大足山石窟、新疆克孜爾千佛洞石窟等,中國十二大石窟他都畫過了,也畫了部分印度和尼泊爾石窟。透過畫作,他讓絢爛的古文化走出了荒野,走向世界。

2004年,北雁山人(右二)遠赴西藏採風。

佛教名山 另一喜愛題材

打自上世紀90年代,北雁山人就為自己定下一個目標——要走遍千山萬水,踏訪名山古剎,為創作收集充足的素材,把中國的自然文化遺產和人文文化遺產畫下來。

除了古石窟,佛教名山也是他喜愛的畫畫題材,而要畫出山的靈氣,就要搜盡奇峰打草稿。他一邊展開畫冊上的《泰山迎朝暉》,一邊把三次上泰山採風寫生的經歷娓娓道來。

《泰山迎朝暉》泰山是自然、文化雙遺產,北雁山人第三次登山後,畫出雄偉絕奇、擁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泰山。

“第一次上泰山是1969年的夏天,跟著同學上去,當時只覺得泰山很雄偉,文化底蘊豐厚,有很多歷代皇帝和名人的題字,震撼人心,但要怎樣畫泰山,當時還不知道。”

“第二次上泰山是1982年,一邊走,一邊速寫,把泰山畫一畫。那一次,我感受到了‘登泰山而小天下’,感覺泰山如鍾,它穩穩地立在那裡,像英雄一樣。”

“第三次上泰山是2009年,那次是想好構圖才上去。我站在山頂上,看到前面東邊的雲在動,下面和西北邊的雲也在動,感覺我好像站在中間,雲在周圍轉動,感覺好像泰山在定乾坤,又感覺泰山像一個民族英雄,聳立在平原上,迎著太陽,其他的小山像萬馬奔騰,朝著太陽的方向前進。那一刻,我感覺到了泰山的靈魂。”作畫的構圖也隨著出來了,“泰山像個英雄立在半空中,前面是陽光照到的地方,是亮的,後面的後山是暗的;雲圍繞著山,樹順著雲走,像在轉圈圈。”

十大名山他都看過了,但還是經常心心念念,期許自己每兩三年要重遊一次。“你不可能一次就把山看見,不同季節,不同時間,山會有不同的面貌,你要走幾次,把所有的山峰都看一遍,收集下來,然後畫出心裡對山的感覺。”他由衷地道出心中所想。

女兒的叮嚀 父親的欣慰

北雁山人還有另一個萬眾矚目的身分——中國女星湯唯的父親。每次接受媒體訪問,記者免不了要問起女兒,個性隨和的他總是笑笑,有問必答,但之後會溫柔地提出要求:“湯唯就不要寫了,只談畫畫和世遺就好,不要模糊了焦點。”但我還是辜負了他,用一個短篇章寫他和女兒,因為少了這個部分,這篇稿就不算完整了。

說起女兒,北雁山人笑得欣慰又幸福,開口就說:“湯唯叫我不要為名利而畫,要為了能進去博物館而畫,她希望我每一幅作品都要下功夫,都可以收進博物館!”

女兒也熱愛藝術,喜歡跟父親一起品畫,也喜歡收藏父親的畫。“她喜歡構圖簡潔的水墨畫,看到喜歡的,就叫我留給她。我特地刻了一個印章,她要的畫,我就蓋個章留給她。都是小幅的畫作啦,但她也收藏了我的一幅大型自在觀音。”說話時,他的語調比平時更輕快,笑得更開懷。

去年,湯唯憑藉電影《分手的決心》獲得4座影后獎盃,這位父親送了女兒八個字,作為祝賀:“抱璞守真,虛極靜篤”。“我希望她的心靈保持虛和靜,不受外界打擾,因為別人今天喜歡你,明天不一定喜歡你,所以你要保持篤定。”對女兒的疼惜,溢於言表。

兩年前,北雁山人早期的宣傳畫和年畫登上微博熱搜,標題為“ 這些畫原來都是湯唯爸爸畫的”,至今收穫了1.4億閱讀次數,讓北雁山人驚喜交集。

這件事,也讓他感悟很深:“所謂盡人事,聽天命,我們做事,只管努力去做就好,不要問結果。當年我在單位畫畫,也是隻管努力去畫,不問結果,今天這些畫被網友找出來,有那麼多人關注和喜愛,我覺得,這就是我的福報。”(原稿上傳於26/12/2023)

更多【人物】文章:
導演蔡崇隆/如果冷漠讓你不舒服 那請你不要繼續下去
馬來文學家林天英/一無所有的日子 詩是逃離的出口
臺灣休閒農場之父張清來/開創農場魅力 盼休閒農業能得諾貝爾
舞蹈家林懷民/別離雲門 樂享雲淡風輕
華文文學評論家王德威/文學或有一天變小眾 但仍然存在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