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社论

|
发布: 8:10am 10/01/2024

社论

黄家和

华教

董教总

独立中学

社论

黄家和

华教

董教总

独立中学

社論.華教發展的唇齒相依

政府支持華文教育是“雙贏策略”,一直在拉扯較勁就是“零和博弈”。我們衷心期盼副部長能把華教發展導入正軌,這是國之所幸!

ADVERTISEMENT

教育部副部長黃家和上任後,週一首次與董教總交流代表團陳大錦與謝立意等人正式會面,雙方針對華小與國民型中學撥款、設施維護、充裕師資、微型華小遷校、承認統考文憑等多項重要課題充分交換意見。

副教長黃家和接見董教總交流團後,用“唇齒相依”形容副教長與董教總的關係,並承諾每3個月定期會面一次,以便針對棘手的華教課題共商對策;是的,唯有集思廣益才能增進了解,才能解決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我們不期待解決華教課題一蹴可幾,但至少有個好的開始。

好一句“唇齒相依”,如果沒有華教,教育部內專司華文教育的單位沒有存在的必要;如果教育部缺了輔助華文教育發展的指導單位,華教必定走向式微。就事論事,華人企業或熱心華教的人士,實在沒有能力支撐從小學到大學,亦即華文教育全方位發展所需的經費,包括薪資、建設與師資來源。

副部長說,華教先賢為維護華文教育的鬥爭有血有淚,所以今天的大馬,從小學到大學才能擁有完整的中文教育體系,這是事實,一番話相信是副部長的肺腑之言。辦教育需要靠“鬥爭”?需要的,從林連玉、沈慕羽、林晃昇……,到處演說“華教故事”的莫泰熙、吳建成,直到今天的陳大錦、謝立意……,他們不圖什麼,只圖“華文教育”獲得政府公平的待遇。這是一場持續了幾十年,艱辛又漫長的“拔河比賽”,是體力活,更是腦力活。

當然,除了維護華教正常發展的先賢,數十年來,華人社團、中文媒體、華人企業也在華文教育發展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推手。以全國60+2+1的獨立中學為例,為了想學完整中文的孩子有校可念,許多大企業家認養學校無不一擲千金,解決財務困窘,巴生濱華的謝松坤、波德申中華李典和、永平中學馬文清、巴生興華的楊忠禮(已故)……,幾乎每一所獨中的背後都有感人的故事,應該載入獨中史冊。

終身投入華教工作的前線人員,除了吳建成校長,早期新文龍中學的黃潤嶽、峇株華仁中學白純瑜、吉隆坡中華獨中陳福順、巴生興華鄭瑞玉、寬柔中學黃繼翔……,這些已故校長(還有更多)及目前在任者,他們全部將青春奉獻杏壇,這就是副教育部長黃家和所謂的“有血有淚”的付出,那不是客套。

2023年的全國獨中人數逾8萬人,約佔華小生(華裔)人數(6年合計45萬人)比例的18.5%。獨中人數比起70年代低潮期足足翻了幾倍,獨中統考文憑“從無到有”(70年代中期由董總催生)到獲得全球逾千所知名大學的承認,這是華人的努力,以及政府未刻意打壓下的成就。

獨立中學只是華教一環,還有華小(1302所)、教會學校、以及全國合計82所,學生逾10萬人的國民型中學呢?這些都是我國中文教育拼圖的一塊,董教總爭取政府制度化撥款,將撥款列入年度財政預算案,目的不外乎是期望不要因為經費問題影響教育。

華文教育是大馬教育體系的“紅利”,多元的教育系統促成“多元的人才”,我們環顧今天大馬的政治、科技、學術、企業等領域,有多少的尖端人才不都是來自獨中、國民型中學?政府只用了極微的教育經費,就培養足以帶動國家經濟發展的專才,這是不是值得重視與鼓勵?

黃家和表示,副教長與董教總“唇齒相依”;我們認為,華文教育與國家永續發展的關係是“唇亡齒寒”,沒有華人、沒有華文,大馬還會存在,但是造成的傷害還是深遠的。

政府支持華文教育是“雙贏策略”,一直在拉扯較勁就是“零和博弈”。我們衷心期盼副部長能把華教發展導入正軌,這是國之所幸!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