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人经常说我想太多。别人小小的举动,我会把他当好人;朋友小小的帮助,我会加倍致谢。
初中时华文老师的那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和敬佩,确实是做人的道理。可是我总不经意地常常把(过多的)心思花在不该花的友人身上。
ADVERTISEMENT
不是说他们以怨报德或不懂得珍惜,因为问题出在我身上——损失的总是一厢情愿的那个,而对方往往对我的失望浑然不知。他们并没有把我的心思视作理所当然,更多的是惊奇,因为我表达致谢的方式难免有些过度。
说实话,我并没有因为对人花心思而失去自我,因为我享受其中那份“给予”的乐趣。从手写信、DIY礼品,到因注意到别人生活中的小细节而使对方感动,这些都是我向往的简单的快乐。朋友生日,我放闹钟卡点祝贺;旅行回国,我根据所好给他们买手信;收到求助短讯,我马上回复并随机待应。
只是如今想想,又有多少人愿意还以我同等的待遇?
心思细致的人,总喜欢奉献,给人舒适、给人方便。这肯定是好事,因为社会上人人针锋相对、尔虞我诈,在TVB宫斗、都市商战的剧情屡见不鲜。这些抱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座右铭的超级好人类,如今少之又少。
2024,我愿依旧当个感性细致的人。但为了自我价值的着想,我要收敛对每个人的期待,因为并不是尾巴摇得最猛的小狗,都会得到人类的认可和收养。同样的,不是每次的有求必应,都能得到同等的回报和肯定。
Ps. 感恩这次的征文主题,让我意志坚定地把想法化成文字,誓要铲除这个心底的祸根。共勉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新的一年,我最想删除的一句话是:“这是我的钱还是你的钱,不用你管!”
要说到这个故事,它发生在我11岁那年。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哥(其实是表哥)载我去上游泳课,换做是平时,载我的是我爸(其实是我姨父),可是当天我爸有事不在家,而我哥刚好有空,就这么顺理成章的让他载我了。我从小就是姨妈带大的,所以我称呼他们一家人就和亲兄弟一样,让我很骄傲的是哪怕我亲生父亲在我小时候就过世了,可是我依然有爸可以叫,并且除了我的亲姐姐以外,还多了5个特别疼爱我的哥哥姐姐们。
当天我需要买一个新的泳帽,就和我妈拿了50块钱去和老师买。我哥陪我下了车,去到老师面前,帮忙问了问价钱。老师拿出两种泳帽,一个要价40,一个要价9块。我二话不说就选了40的,不为什么,就是因为老师自己的泳帽就是同款的。我哥就多问了我一句,让我买9块的就好,不要浪费钱。
欠哥哥一句道歉
说来也惭愧,当时的我年少气盛,直接回怼了我哥:“这个是我的钱还是你的钱?不用你管。”我哥当下无语,点了点头就看着我把交易完成了。我开心了,却忽略了我哥的心情。
后来,不记得什么情况下,我听到我哥说,我当时的那句话伤了他的心,让他很难受。可是,我也没有正式和他道过歉,这件事情就这样的不了了之。

我们的兄弟情依然很好,一直到那一年意外的发生,他离开了我们,我才又想起了这一件事。我欠他的这一句道歉,好像再也没有机会和他说了,而这一件事就成为了我这一辈子的遗憾,永远都没有办法抹去。那一年,我27岁。
他出殡的前一个晚上下起了大雨,我就坐在他的灵柩边上,继续为他烧纸钱。风吹得呼啸,吹倒了一些花圈,有一种难以自控的悲伤就这样席卷我的心灵。从那之后,每次遇见这样的雨天,特别是夜晚的雨天,我的心情就会特别的难受,会想念,会内疚,会感慨。总会有一种手足无措的失落感,可能是一瞬间,有时是一整夜。
今年我40了,不说新的一年我想删除这一句话,而是我想回到当初那个下午,去阻止自己说出那一句话。可是我很清楚的知道,这不可能。我只能不断地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说出哪一句话,都先想一想,这一句话是否该说,会不会又伤了对方的心。当然,这里的对方势必是那些生命中重要的人。
最可笑的是,那一个40块的泳帽没多久就坏了,后来那个9块钱的泳帽却用了好几年。有些时候并不是别人要管谁,只是愿你给自己在乎的人提个醒,哪怕我们不愿意接受,也不用说一些重话,回复一句“谢谢你的提醒,但是我还是喜欢这一个。”也许就不会抱有这样的遗憾。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