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我陷入了“事情忙不完,東西做不完”的狀態,每天都要處理上百封電郵,回覆上千條未讀訊息。焦慮和分心成為我的常態。然而,最近一次和朋友的交流卻改變了我的視角,他分享瞭如何奪回專注力和生活節奏的方法,讓我深受啟發。
我的朋友在東南亞擁有多家工廠和營銷辦公室,按理說,他的生活應該比我更加繁忙,但是他的狀態卻異常放鬆,不慌不忙,每天都能騰出時間運動並陪伴家人。我好奇地詢問他有何撇步,他的回答簡單而實用,讓我受益匪淺。
ADVERTISEMENT
首先,他建議在早上起床後避免看手機。這個習慣能夠讓我們在一天的開始時擺脫電子設備的束縛,擁有更為寧靜的心境。然後,他建議起床後在腦海中思考今天應該優先處理哪些重要的事情,並在漱洗完畢後立即去執行。最重要的是,他統一回復郵件和訊息次數:一整天只回復郵件和訊息兩次。
“就這?”我疑惑地問道。
“就這。”他點頭肯定。
受到這番啟發,我開始嘗試效仿朋友的方法,逐漸調整回覆訊息的次數和速度。我發現,那些源源不斷的電子郵件和訊息通知,正是我們分心和焦慮的源頭。它們引導我們關注最“緊急”的事務,而非最重要的事務!
最近,我欣喜地驗收我可以更專注當下,而且,事務的處理順序不再輕易被打亂。我還得出了新的領悟:原來大多數所謂“緊急”的事故,並不需要我立即回應或抉擇,最終它們同樣可以得到解決!
這有它的道理:因為發送訊息太過容易,導致人們習慣性地先發信息,而不是先尋找答案或解決辦法。當我們明確劃定自己回覆訊息的節奏時,許多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也會因此被過濾了。
根據2009年《歐洲社會心理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一個人形成新習慣需要18到254天的時間。該研究還得出結論,平均而言,一個新行為需要大約66天的時間才能變得自動化。
因此,我決心持續這日常的鍛鍊,期望在未來的日子裡修成正果,能夠在繁忙中奪回專注力,找回生活應該有的模樣及節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