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肉骨茶在乎的不是白,也不是黑,而是“清”。茶汤“清”是潮州料理的精髓。不懂籍贯饮食文化,纠结的就只是肉骨茶是新加坡的还是我们大马的。很无聊,也无知。
ADVERTISEMENT
博士生住甲洞。那天来新纪元约谈论文进度。午餐我傻乎乎带她去吃加影一家标榜“巴生”的肉骨茶。其实是不错吃的。只是来自甲洞的博士生并没有太大惊喜,这才让我意识,原来即使是在雪隆地区,肉骨茶也是有地域之分的,并不只是浓重药材味的巴生肉骨茶才专美。
或许对甲洞人来说,甲洞的肉骨茶绝对不会“输给”巴生肉骨茶。当然,就我个人肤浅的几次观察和尝试,甲洞可说是雪隆区的美食天堂。在甲洞,随便吃,什么都好吃。
惟就肉骨茶而言,这些年的接触,以及新史料的发现,搜得更早的报章文献报道,证明吃肉骨茶与战前驳船码头搬运工人(苦力)有关(文见安焕然《肉骨茶与驳船码头苦力》,星洲日报边缘评论,2023年10月14日)。肉骨茶其实是早期闽潮人(福建人和潮州人)皆以为吃了能“强身健体”、“吃了有力”,有进补药效的肉骨茶汤。这更坚定了我在15年前已撰文“茶乃汤药也”的论说(文见安焕然《肉骨茶的“茶”》,边缘评论,2008年5月11日)。这“茶”字不仅在古代汉语有“汤药”之意,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复旦大学和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合作编纂的《汉语方言大词典》(北京:中华书局,1999),其页3888记说“茶”在汉语方言中共有六种解释,其中粤语、闽语,“茶作汤药解”。而闽语“茶汤”,泛指茶水,有时指汤药。
这些年来,我请中国朋友和中国学生吃肉骨茶,反应两极。一般是觉得好吃,但不喜欢吃的会以为那是小时候婆婆熬煎中药,生病才吃的中药茶汤。所以说肉骨茶是指用肉骨熬煮的药材汤,这话是说得通的。反倒是一边吃肉骨一边喝茶,就合称肉骨茶,这说法和这吃法至少在中国尚找不到源头及出处。
新马肉骨茶应就是用肉骨熬煮的药材汤。至于这个茶汤如何?要放何种药材?何者药材味多些、少些?既与籍贯饮食文化有涉,也与地域和店家料理有关,各有其“妙处”就是了。好吃不好吃,主要还是你“吃惯”了那种茶汤,而不是它真比别人的那么好吃,更不是正宗不正宗的问题。
我在《福建三绝之肉骨茶》(边缘评论,2023年12月3日)也说了,依1949年的剪报,当时新加坡福建肉骨茶的煮食,尤注重“豉油”的使用,姑不考究其所言是指生抽还是老抽,其茶汤颜色应该就是黑底,只是深浅不同,各有其妙而已,但不会是“白胡椒汤”。网络上有很多人抱着“大马”情意结,假厉害硬说新加坡肉骨茶就是胡椒汤,跟大马巴生药材味浓重的“正宗”肉骨茶就是不一样,没得比。这样的言说根本就是不懂装懂,傲慢加无知的言论。至于今之新加坡肉骨茶为什么多是白胡椒汤?你只要随机上网点击相关视频就很清楚了。新加坡很出名的松发肉骨茶负责人其实也讲的很明白,他们家是在1950、60年代之际,“改良”过而成白胡椒肉骨茶汤,之前原也尝试卖黑肉骨茶。新加坡从古早迄今都有黑肉骨茶汤的。只是白肉骨茶太出名,气势压过了更传统的黑汤。
另,你们懂什么是潮州肉骨茶吗?又搜索了一份剪报,其实早在1960年代大马首都吉隆坡就已有“潮州肉骨茶”。那是刊于1960年1月31日,南洋商报的一则报道《隆老潮成大酒家今日开张》。新闻报道说这家聘请潮州厨师、专做潮州菜,新开张老潮成大酒家“除了接办筵席外,尚有经济小酌,晨早并有潮福人士最喜欢的‘肉骨茶饭’应市。”可窥至少在1960年代肉骨茶已分有福建肉骨茶和潮州肉骨茶。
吃过大马潮州肉骨茶(例如新山传统的肉骨茶)的,都会知道,那茶汤也是“黑”色的,只是比较“清”。不重药材味,这主要是因那是潮州料理的精髓,要吃出肉骨的原味和正味,而不会以浓重药材味盖过肉骨的鲜味和原味。巴生是浓重药材味的福建式肉骨茶,两者在饮食料理上存在不同的内蕴。
其实呀,潮州肉骨茶在乎的不是白,也不是黑,而是“清”。茶汤“清”是潮州料理的精髓。不懂籍贯饮食文化,纠结的就只是肉骨茶是新加坡的还是我们大马的。很无聊,也无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