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问哲学是什么,可以吃的吗?但从没有人问科学、数学是什么。说它是“一切学问之母”,听起来即像闪着金光端坐在学术殿堂中央;说它是古希腊来的,看起来遥远且陌生。
哲学究竟是什么?很多人对它不理解,甚至有些抗拒。 “哲学”这个听起来莫名其妙的东西,但它是一种帮助你深入思考的工具,让你可以从混乱的思绪中,厘清一条路。
ADVERTISEMENT
近年来许多哲学工作者以至于团体,如台湾“哲学新媒体”、香港“好青年荼毒室(哲学部)”、马来西亚“翻转哲学教室”等,都在致力于把哲学普及化,让普罗大众知道,“哲学”这个听起来莫名其妙的东西,它不只活在课堂讨论中,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你的烦恼很哲学。从工作、爱情、自我当中衍生出来的烦恼,其实都可以通过哲学寻找答案。即使没有抵达答案,也可以从混乱的思绪中,厘清一条路。哲学如一种帮助你深入思考的工具,在不同情况之下,它可以是把纠结连根拔起的螺丝起子、负责沟通的对讲机,或是保护思想电路的保险丝……当你的工具箱里有越多工具,问题来到眼前,便能更有效地解决。
世界乱七八糟,哲学有没有可能,或者如何帮助我们从混沌中走出来?
蛤,哲学……?是那个很玄的东西?!
哲学究竟是什么?很多人对它不理解,甚至有些抗拒;“我的脑洞没有那么大”,还是走远一些比较好。南方大学学院学生事务处副主任陈鸣诤表示,一般人对哲学存在这样的误解:
1. 那个很玄的东西?
仿佛哲学给人的印象即是:不知道它到底在说什么?可是从另一个面向来看,哲学正在处理的是分析问题的工作。当问题分析得越透彻与深入,整个思考层次会进入到一个比较抽象的阶段,因而让人觉得哲学看起来很玄,完全听不懂。“实际面向而言,其实你应该说它是把问题想得很深入。”
2. 哲学与心灵鸡汤的一线之差?
“爱是让出来的,没有一种爱情不委屈。”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咦,这些句子乍看都很有“哲理”?甚至很容易在网络上看到“一百句富有哲理的话”!
陈鸣诤说,当我们在网络上看到朋友留言,会觉得这句话好像很有哲理。一般人可能会误解,“哲学就是透过一些有哲理的文句、意涵达到一种所谓安慰的效果。”
“其实它可能不只是这一些,或者不是这一些。心灵鸡汤能带来安慰,但它无法实际消除困惑,而这正是哲学尝试去做的。透过厘清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提供一个所谓的解答。”
不只是自我安慰
现代人总在寻找的路上,找的是“连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但陈鸣诤笃定地说:“在众说纷纭的意见与分歧中,我们至少能得到一个暂时的解答来做出判断。”
答案是什么?这里说的未必是绝对无误,永恒为真的;然而问题就像一堆缠绕的绳结,哲学透过透彻的分析与思考,把一条条绳结解开,有效地帮助厘清问题。
现在问题来了:想像在你面前是一对情侣,往往歇斯底里争吵到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好吧,你说得有道理,但我也没有错嘛。爱情这种东西,是没有对错的。”
但事情真的没有对错吗?当我们停留在这个阶段,其实是半只脚踏进无法解决的僵局。陈鸣诤看来,一般人的思维容易落入哲学上的两种状况:
1. 虚无主义:这个东西是没有对跟错,没有绝对的真假!
2. 相对主义: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观点,你的观点跟我的观点都是有道理的呀。
讨论往往止于此,但问题依旧,“它像是自我安慰式的方法,但并没有达到治愈的效果。”
解决问题需要工具,哲学就像工具箱里的螺丝起子、尖嘴钳、电笔……它们是各式各样的思想工具,在不同情境派上用场。“运用逻辑思考、论证模式,把见解建立为论证,再分析它的前提与推论,最后根据论证评价见解的高低,也算是给出解答的方法。”
“而不是停留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死结。”
不要以为打上问号就是问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3个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它们经常被幽默化为“哲学问题”。当然,这3个问题通常从孤独的哲学家口中说出,又有了不一样的思考方式。
是因不知而问,还是知道了再深入思索?
陈鸣诤笑说:“在研究所常常交论文报告后被老师骂——你不要以为一句话打上一个问号,就是一个问题!”倒过来说,或许所有问题,在读哲学的人眼中,都能看出“问题”?
“哲学提供一些工具与技巧,帮你思考为什么一个问题提出来怪怪的,它是不是一个假问题,或者问题很复杂,但它用一句很简单的话去涵盖。”南方大学学院语言及通识教育学系助理教授李晓云补充。
作为一种工具,哲学用更有效与正确的态度面对问题,抽丝剥茧,把问题本身蕴含的问题厘清。
然而,现代人总太心急去解答。他们说,解决问题之前,更重要的是先反省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形成了这个问题?“哲学会从一个后设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有人会有这样的问题,你的解决方案为什么没有效?是不是你的解决方案本身也制造了问题?”
透过多方面的思考,继而揭露问题真正的本质。
我们尝试以提问与解答的方式,看看李晓云如何从问题中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路径】
提问ask→分析analyse→论证argue→解答answer
命题:“爱为什么使人脆弱?”
1. 分析问题
X 错误示范:不是问题来到眼前就解答
正确示范:分析这个问题是否有隐藏的预设
“这个问题预设了爱就是会让人脆弱。这是一种既定问题的谬误(Loaded Question)。”
例如:“你还有抽烟吗?”无论你回答有或没有,你的答案都预设了你曾经抽烟。如果你不曾抽烟,这个问题的问法对你都不公平。
2. 质疑提问者的预设
“质疑为什么你认为爱使人脆弱?其实爱不一定会使人脆弱。”
3. 分析提问者动机
“你可能认为爱就是一种付出,当对方没有办法回应,达不到预期,你会觉得受伤,继而导致脆弱。”
4. 二度质疑
但一种爱情观并不能代表所有爱情观,“如果我不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爱情的话,那么这个问题本身也不会成为一个问题”,李晓云说。
她补充,这即是不同观念导致不一样的问题,及其解答方式。
李晓云答:“爱让人脆弱应该是说,你本身就是一个很脆弱的人, 进入一段爱情关系里没办法为它贡献,反而期盼获得什么来填补自己的空缺。在这个关系里面,会越来越脆弱,因为这样的爱等同于,你把你的喜怒哀乐交由另外一个人来决定。
但这有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当他的回应不如你所预期,你是否有丰富的思想资源去承受?是否能用自己的能力,通过思想资源改善情绪跟心理?如果思想强大,你根本不会怕挫折与失败,因为你知道自己并没有被失败剥夺了什么。一段关系遇到挫折并不会减损你的价值,你只会把它当成一个很自然的现象。”
相关报道: 【哲学无用?/02】用哲学角度谈情说爱──当爱情走向婚姻,如何相濡以沫到老? 【哲学无用?/03】这门科系太高冷太深奥……读哲学对人生有什么用? 延伸阅读: 【中年危机/01】人到中年,为什么不幸福? 【中年危机|02】别被焦虑击倒,提升自我价值,重新定义自己 【中年危机/03】职场危机提早来临?35岁丢失饭碗,如何翻身?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